鄭板橋無人不知,無人不曉,鄭板橋是中國清代畫家,書法家,文學家。康熙年間的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士,曾任山東范縣、為之雞毛蒜皮之事,得罪上司而被罷去官位;

鄭板橋為政清廉,心近於民,為人正直無私,他的「難得糊塗」可以說是中外知名;

公元1751年,鄭板橋在濰縣「衙齋無事,四壁空空,周圍寂寂,彷彿方外,心中不覺悵然。」他想,「一生碌碌,半世蕭蕭,人生難道就是如此?爭名奪利,爭勝好強,到頭來又如何呢?看來還是糊塗一點為好,萬事都作糊塗觀,無所謂失,無所謂得,心靈也就安寧了。」於是,他揮毫寫下「難得糊塗」。因此它被稱為「真乃絕頂聰明人吐露的無可奈何語,是面對喧囂人生,炎涼世態內心並發出的憤激之詞;

有資料顯示,公元1754年秋,鄭板橋由山東范縣調任濰縣知縣,上任之日正遇百年未見的旱災。而欽差姚耀宗卻不聞不問,反而向他求字畫。鄭板橋就以鬼畫諷刺,欽差姚耀宗怒而撕畫,鄭板橋見百姓慘像,心力不支,非常憂鬱。其妻相勸:既然皇上不問,欽差不理,你就裝作糊塗嘛!鄭板橋怒言:裝糊塗,我裝不來。你可知道,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難得糊塗。(《難得糊塗是鄭板橋的抗議之聲》)

後來鄭板橋任濰縣知縣時,其堂弟為了祖傳房屋的一段牆基,與鄰居訴訟,要他函告興化縣相托,以便贏得官司。鄭板橋看完信後,立即賦詩回書:「千里捎書為一牆,讓他幾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稍後,他又寫下「難得糊塗」,並在「難得糊塗」下加註『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此處將「難得糊塗」比喻為就是聰明;難得做一次糊塗,心安理得,也可取得心態平衡;

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它有兩種含義,一種是真糊塗,懵懵處世,似是與生俱來,裝不來,求不到;一種是裝的假糊塗,明明是非黑白瞭然於心,偏偏裝作良莠不分,既由『聰明轉入糊塗』了。其實「難得糊塗」的處世哲學是很消極的,就是告訴人不能太精明了。這是本人曾經走過的路,歷過的事,對這個問題的感悟,也許有些偏頗,卻是自己聯繫實際的深刻體會,人說的往往是後者。但是,有時,我們確實要「難得糊塗」,水至清無魚,人至察無徒,就為人處世而言,凡事不要太認真了,但是,做事可不行,在做人的原則問題上,也不要讓「難得糊塗」突破我們自己的道德底線;

對於「難得糊塗」的不同理解,其實是對「聰明」、「糊塗」含義的不同理解造成的。「聰明」有時候是誇讚,有時候是暗諷;「糊塗」有時候是批評,有時候是自嘲,有時候是一種境界。因此,「難得糊塗」的含義自然也就多種多樣。我相信,以鄭板橋的智慧,他在世的時候,自己也是知道這四個字的其中奧妙。「難得糊塗」含義的豐富性,不說白了,反而讓這四個字更具魅力。因此,當現在的人們在標榜「難得糊塗」的時候,最好多想一下,自己符合哪一層含義。

話是這樣說,可我仍然難得糊塗,更理會不到糊塗難得真理呀;

有人說「糊塗」是福,我們不妨偶爾也來點兒小糊塗…………!


難得糊塗最聰明

人活在世上,最難的事,莫過於是如何搞好與人相處。尢其在中國,人情世故是人生必修的功課,不通這一功課,那將寸步難行,有人早蔚,人生如沫春風,過得順風順水,一路春風馬蹄醉。有人一輩子學不好這功課,四處碰壁,焦頭爛額,度日如年。

鄭板橋悟出了為人處世的最高境界:「難得糊塗」。這四字是待人處事的良方妙策。

聰明人裝糊塗難,但真正聰明的人必須裝糊塗。常言道,到啥山唱啥歌,別人不需要聽真話,不喜歡講真話的人,討厭講真話的人,你還堅持講真話,有何意義。對牛彈琴從來都是諷刺彈琴者,牛原本聽不懂曲,你對它彈高山流水,不是很傻。人家喜歡歌舞昇平,你老講盛世危言,不討人煩?喊死人家以為你在發癲癇,弔死也只當你是在盪鞦韆,有何用。

難得糊塗最好,看破不說破,看見假裝沒看見,或者乾脆不看不想不說,眼不見心不煩,別人也不煩你,樂待清靜。

難得糊塗是一種高明的處世哲學,確保人生平安的策略,真正的大聰明。有人賣弄小聰明,結果吃大虧,三國時楊修賣弄小聰明,結果把腦袋都賣弄掉了。而歷史上最後成大事者,在身處逆境時,也都裝糊塗,甚至裝傻,而後東山再起。

總之,「難得糊塗」是一種人生大智慧,當然該清醒時還得清醒,該出手時還得出手。猛虎踡伏爪牙忍受,是為了適時一搏,如果為了糊塗而糊塗,那是真糊塗了,沒有什麼意義。


鄭板橋五十九歲時,任山東濰縣縣令。此時的鄭板橋,離六十一歲退出官場,只有不到兩年的時間。十幾年的為官生涯,讓他對世事有了清晰的認識。無奈,官微位卑無力改變現實只得以詩,酒,書,畫自娛,賣錢。

鄭板橋的書畫自有特色,平時求畫的富商巨賈甚多,對於現銀求畫興緻高時,鄭板橋書畫俱佳,心情不好時任你是誰出多少錢,鄭板橋也不肯輕易作畫。他題過一首詩專說此事:「畫竹多於買竹錢,紙高六尺價三千。任渠話舊論交接,只當秋風過耳邊」。鄭板橋的脾氣秉性造就他的怪誕性格因此「揚州八怪」的首怪非他莫屬。

「難得糊塗」四字是板橋先生的書法作品。四字下面有他題的一行題跋:

「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這題跋,應當是鄭板橋對「難得糊塗」四字的解釋。

其實難得糊塗四字,既是鄭板橋對世事無奈的感嘆,也是他豁達人生觀的體現。對於只是區區縣官的鄭板橋,面對眾多的社會不公,偶爾選擇糊塗。實在也是無奈之舉。而對於自己的榮寵,和朋友之間的小恩小怨,過分的精明反而令自己為難。選擇糊塗,心自安閑。這不能不說是一個聰明的做法。

有人說糊塗是明哲保身。非也糊塗是一種智慧。就看你在什麼場合下使用。曾經有人這樣寫道:

當糊塗日且糊塗,

事事皆清不恍惚。

三萬六千人壽限,

山高水遠苦窮途。

是啊人生短暫,難以事事皆清。裝一裝糊塗,也不失為一種善待自己的方法。

個人見解歡迎指正!


謝邀。我以前回答過這個問題,現在此重複一遍。我認為「難得糊塗"是超脫世間的一種大徹大悟的境界。

「聰明難,糊塗尤難,由聰明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鄭板橋的幾句話,給人以很深的覺悟,難得糊塗易處事,說時易可做時卻非輕易而為。

「難得糊塗」,這裡不是真糊塗,是指裝糊塗,讓人在該裝糊塗的時候難得糊塗;也就是與人不斤斤計較,糊塗不是昏庸,不是愚昧,亦不是人傻,而是一種氣度,一種修養,是一種大智慧。生活中,真正的快樂聰明人都會裝糊塗。糊塗,方為大悟也。

糊塗是一種肚量,是以和為貴的寬容大度。得饒人處且饒人,多個朋友多條路。當你包容別人時,也就為了自己積累了人情。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人有包容,謀事易成。糊塗的人一般納於言,不是不會說,防禍從口出。

時光匆匆,轉瞬即逝,人生的每一個階段,每一個美的瞬間,都值得我們細細回味與珍藏。飽經世事滄桑後,歷經風雨磨礪時,我們應該想到,不要與生活較真。明白人裝糊塗,也是一種洒脫,人生的成熟練達。

藉助糊塗的力量,讓我們做到明知故昧,以退卻的姿態,去欣賞人生的美景,原來生活中也充滿了花香,人之快樂,全在於心態;幸福全在你心裡,感覺快樂就是快樂。


乾隆十九年(1754年),六十二歲的鄭板橋在濰縣當縣令,濰縣發生百年一遇的大災,鄭板橋為民請命,要求朝廷賑災,朝廷派欽差姚耀宗前往濰縣賑災,姚耀宗對災情不聞不問,還向鄭板橋索取書畫,鄭板橋很生氣,百姓危在旦夕,欽差還有心思索賄,就送鬼畫諷刺姚耀宗,姚耀宗惱羞成怒將畫撕掉,鄭板橋的妻子勸他說:「既然皇上不問,欽差不理,你就裝作糊塗呀!」

鄭板橋憤怒地回答道:「裝糊塗,我裝不來。你可知道,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變糊塗更難,難得糊塗!"

鄭板橋十年為官,看透了官場的黑暗,於是在濰縣大災之後辭官歸隱,以賣書畫為生,之後便寫下「難得糊塗」和「吃虧是福」這兩副著名的匾額。鄭板橋在「難得糊塗」這一副匾額上自注:"聰明難,糊塗難,由聰明而轉入糊塗更難,放一著,退一步,當下心安,非圖後來福報也!"

這句話的意思是說:「人聰明難,糊塗也難,由聰明變成糊塗更難,放一放,退一步,只是為了當下心安,不是為了貪圖將來的福報!」

「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難得糊塗」變成了明哲保身的代名詞,遇到不平事,一句「難得糊塗」就可以求心安不再反抗,變成徹徹底底的奴隸。文學家魯迅先生在文章《難得糊塗》中說:「糊塗主義,唯無是非觀等等——本來是中國的高尚道德。你說他是解脫,達觀罷,也未必。他其實在固執著,堅持著什麼,例如道德上的正統,文學上的正宗之類.......」很簡單,這四個字說的是胸懷,是格局,是讓人不要過於計較,不要鑽牛角尖,不要沉溺於瑣碎煩惱,要豁達,要快樂。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鄭板橋對於這句話應該是有透徹理解的。我覺得,鄭板橋的「難得糊塗」,就是對上面這句話的通俗版註解。


鄭板橋的糊塗是一種智慧,是一種高情商的體現。一個"難"字,結合他當時的背景可見他是一個做事多麼認真的人,所畏糊塗也只是包裹在清醒的外面。


糊塗是一門學問,這是大徹大悟的哲學,凡事沒必要都認真,世間真的東西很少,任何一個「圈子」都有規則與潛規則,學會八面玲瓏,通融圓滑,拍馬迎笑,媚上捧場,糊塗處之,才會如魚得水。


難得糊塗是鄭板橋的一種處事觀,指出人在需要裝糊塗是,就應該糊塗,是一種比較豁達的境界


看透 不說透


難得糊塗是一種智慧,一種處事做風,人生在世不容易,該出手時就出手,萬事不要太計較,得過且過裝糊塗。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