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自己為什麼一直在痴迷於學習《孫子兵法》,但是《孫子兵法》的確給我很多思考。比如今天的目標思考。

現在很多情況下,不論你是從事什麼行業,不論你是什麼年紀,不論你是打工者還是創業者,不論你是家庭殷實還是在奔小康的路上,大家都必須面對一個詞-------焦慮。為什麼焦慮呢?或許有很多原因,比如:看不清楚未來;比如:別人的進步比自己快;比如:主流媒體總在釋放信息,導致我們不斷的接受噪音等等

但是,我確認為,導致自己焦慮的根本原因是:因為自己沒有目標。或者說是沒有確定的目標。

多少人做事不都是這樣嗎?看見股市在瘋漲,居然會把自己的房子都賣了去買股票,結果在40歲的時候輸掉了全部家當,房子也沒有了。我們周圍是不是都有這樣的朋友?原因是自己沒有財富的目標定位。可能你會說:人家掙錢了,你居然不眼紅么?問題是:你是否也有ta的能力,去掙和ta一樣的錢呢?

這讓我想到了喬布斯和他女人的故事:

第一個女人:布倫南17歲讀高中的時候,就認識了喬布斯,兩人分分合合大概5年。

18歲,布倫南第一次懷孕,但是根據兩個人當時的協議,她去做了流產。23歲,布倫南再次懷孕,就生下了喬布斯的第一個女兒麗薩。

2005年,50歲的布倫南給喬布斯寫信,希望喬布斯給她一些錢,喬布斯沒理她。

2009年,布倫南疾病纏身、窮困潦倒,借住在朋友家,她給喬布斯寫郵件說:

我病了3年,已經別無選擇,我最後一次請求你,請考慮一下為我提供1萬美金,幫我度過幾個月的時間。

2009年那個時候iPhone已經發布了,喬布斯再次封神,大家都對他崇拜得無以復加,這樣的大神當天就回復,說:「 我不會被要挾 。」

第二個女人叫蒂娜。

在人生最後的日子,喬布斯和自己的傳記作者談到蒂娜的時候,當時就潸然淚下,他說:

她是我見過的最美的女人,她是我真正愛的第一個人,我們是那麼的心意相通,我不知道誰還能比她更理解我。

你要知道,那個時候其實他和他太太已經結婚二十多年了。

當然,他是向蒂娜求過婚的,在1989年的時候,喬布斯向蒂娜求婚,她當時就拒絕了。

她說:「愛上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這種痛苦令人難以置信。」

蒂娜曾經在他們的卧室牆上寫了一句話:「忽視是一種虐待。」

喬布斯肯定覺得自己很愛蒂娜,但是蒂娜顯然覺得用戶體驗實在太差了,沒有辦法堅持下去。當然你也可以說,其實蒂娜沒有那麼愛喬布斯。

第三個女人,其實就是我們都知道喬布斯的太太,勞倫?鮑威爾。

勞倫她自己其實說過一句話:

「他像激光那麼專註,當他的光芒照耀到你身上,你就會沐浴著他的關愛。但是,當他的光芒轉移到其他關注點的時候,你就會覺得人生非常黑暗。」

因為她幾乎是用另外一種方法解釋了,蒂娜為什麼要在牆上寫「忽視是一種虐待」。

但區別是什麼?

區別就是蒂娜沒有辦法忍受,而勞倫找到了消解這種體驗的方法。

並且她陪喬布斯27年,給了喬布斯穩定的情感支撐,陪喬布斯度過了重返蘋果前後的那段很艱難的時日——與癌症作戰的最後人生時光。

所以今天,這位喬布斯的遺孀,她繼承了喬布斯100億美元的遺產。

但如果你聽了第一個和第二個女人的故事,你是不是可以想一下,勞倫曾經經歷過什麼?她承受了什麼?又消化了什麼?

更為關鍵的是:如果給你一個喬布斯,你能接住嗎?他有100億美元的財富哦。

問問自己,你的生活目標是什麼?你的工作目標是什麼?你的學習目標是什麼?

有目標,讓自己生活很明確,相信我,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一樣的。而且,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要自己一步一步去走,一點一點去經歷,最後,才留下了一個不一樣的人生。獨一無二,不可複製的人生。單單是有目標不是足夠重要,重要的是因為有了目標,你也就弄清楚了自己的邊界。有邊界,就意味著你在做確定性的事情,也不不斷的掌握子的確定性的人生。

無形中,有了目標,你也開拓了自己的全新旅途。

追溯目標,更能幫我們聚焦問題,防止我們走錯方向。這讓我想到了空城計

《三國演義》的空城計你一定很熟悉,正史裡面也沒有諸葛亮用空城計這回事。正史里確實有過空城計,不是諸葛亮對司馬懿,而是趙雲對曹操。

曹操和劉備爭奪漢中,趙雲負責防守別屯,趙雲帶了幾十個騎兵出營去察看地形,突然就和曹操大軍遭遇了。趙雲且戰且退,曹操大軍就一路追來。趙雲退回軍營,大開營門,偃旗息鼓。

曹操要判斷現在什麼情況:他幾十個人出來,然後我一路打打停停,他到了軍營裡面,大開其門,偃旗息鼓,好像是一座空營。

現在曹操面臨單選題:

A. 趙雲是出營偵察,與我大軍遭遇,掉我掌心裡了,現在我撲上去就可以把他滅了。

B. 趙雲可能早就發現我們的大軍了,故意派出小股部隊來引誘我,假裝失敗,一路把我引到他這座空營這裡來,周圍他早都埋伏好了,我只要一衝上去,他的伏兵盡起,我今天就死在這兒了。

第二種可能,歷史上也有無數的戰例,兵法上也有這一條,小股部隊出來且戰且退的,肯定是有埋伏。

曹操思考:今天這一仗不是我計劃中的,如果我不碰見他,我根本就不會到這兒來。簡單地說,選擇在什麼地方和什麼時間作戰,都是由我來選擇,我定好時間、地點,把他弄到這兒來跟他戰。

今天這情況不是我曹操安排的,沒有他我根本不會到這兒來,那多半就是趙雲安排的,所以說他為主,我為客,他為實,我為虛。

這個AB選擇題應該選什麼?曹操一想,選B,交卷,退兵了,不打了。趙雲的空城計就得手了。

趙雲得手這是結果,我們代入自己,如果你是曹操,你會怎麼辦?曹操的選擇到底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你不能按結果去看。如果你在那時,還是應該做出曹操的選擇。因為假定你贏了,你也就滅了一個小趙雲而已;假定你是上了趙雲的當,可能今天就把你曹操本人解決在這兒了,這個得失是不對等的。

所以,我們說,我們要做,最起碼是努力去做確定性的事情。或者,說我們做自己計劃內測事情。其實,計劃內的事情,就還有一個隱藏的含義:就是你自己計划過,並且想清楚的事情,其實,它也就是確定性的事情。及時是爾虞我詐,被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的曹操,也是執行這樣的取捨標準,是不是對你也有啟發意義呢?

我最近的耳邊經常迴響這句話:人,總是越活越明白。越活越明白,其實就是自己在不斷給自己建立規則感,怎麼建立規則感,通過一個又一個發生的事情,不斷的琢磨,琢磨,然後發現了自己需要遵守和執行的規則。慢慢的,發現大部分的事情,都有了規則,是在不斷的變得確定下來。那麼問題來了,既然,這是一個順理成章的事情,我是不是等著就行了。我就不需要建立目標了?

目標,是自己需要,或者有能力去嚮往的生活或者工作。但是沒有目標,你究竟是向哪個方案去建立規則呢?別說生活了,就說工作,也是360行啊,你就有36000天,你怎麼做呢?

目標的建立,實際是幫助我們思考和取捨。

其實,活在今天,發現放棄絕對是一樣難事。因為我們都知道多多益善,但是,我們卻不知道,多多益善,是會讓我們迷失方向的。

所以,孫老先生告訴我們:要進行目標管理,只做自己計劃內的事情,其他的一概不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