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於X21與X23系列一機打天下的策略,今年vivo的X27又迴歸了系列化作戰,除了面向大衆市場的X27以外,vivo還準備了一臺設計、功能都更激進的X27 Pro。

  這是一步很值得玩味的策略。畢竟在我們看來,X27的素質已經足夠滿足vivo對於X系列的市場定位,融合了NEX系列升降式的機械結構後,在更低的價格區間內它實現了真全面屏體驗以及更漂亮的無槽點機身設計。在此基礎上,vivo要如何讓X27 Pro實現溢價?說服那些對價格敏感的線下用戶以更高的價格購買Pro版呢?

  在一段時間的深入體驗後,我們似乎在vivo X27 Pro的身上,找到了這些問題的答案。

  塔羅屏,“小”尺寸下的更大視野

  人類對於屏幕尺寸的追求是沒有極限的,從非智能機時代開始,手機廠商就已經着手嘗試增大手機的顯示屏尺寸。從1.5英寸單色屏幕到主流2.4英寸QVGA屏幕,最終進入了觸摸時代,現如今,“3.5英寸最適合人類”的論調成爲了歷史,我們最終擁抱了6.0英寸甚至更大的屏幕。

  當然,屏幕的變化並不是無休無止的擴張,每一寸的進步都在嘗試探索人類持握的極限。每個人都希望大視野的屏幕提供更寬廣的視野,但我們又不希望太大的尺寸造成攜帶的不便,畢竟作爲使用頻率最高的個人設備,智能手機已經是現代人必備的單品,你或許可以不帶錢包、不帶銀行卡,但你絕對不可能不攜帶手機。也正因如此,智能手機在增大屏幕的同事,也需要能兼顧舒適的單手使用體驗。

  於是,智能手機廠商首先開始嘗試拿屏幕邊框開刀,超窄邊框的引入讓5.2英寸甚至5.5英寸的屏幕可以一手掌握。在幾年後,通過改變屏幕比例的方式,在相同寬度的機身內我們塞入了6.0英寸以及更大的屏幕。而vivo X27 Pro則學習了前人們縱向拉伸手機屏幕的做法,提供了一塊20.5:9的特殊比例顯示屏——這也令X27 Pro在與vivo X27近乎相同寬度的機身內,塞入了一塊6.7英寸Super AMOLED屏幕,官方將它稱之爲“塔羅屏”。

  得益於變長的屏幕,視野在vivo X27 Pro有了進一步的拓展。相較傳統16:9、18:9以及19.5:9的主流屏幕,20.5:9的比例與主流電影21:9的比例更接近,這意味着X27 Pro在播放電影影片時,對於屏幕的利用率會更高,上下黑邊更小。而在播放傳統16:9比例的視頻資源時,得益於與傳統5.5英寸手機相同的屏幕寬度,它的整體播放視野也沒有縮小。

  提供如此“過癮”的播放體驗,除了屏幕比例的改進,還來源於vivo零界全面屏的繼承。vivo X27 Pro和X27一樣,都將劉海以及水滴拒之門外,左右1.74mm的窄邊框以及3.44mm的超小下巴確保了整機正面觀感的和諧,較少的干擾元素使得屏佔比達到了92.12%。這意味着在使用時用戶極易形成沉浸式的體驗。

  窄邊框在視覺上提升了觀感,也極大地控制了整機的尺寸。前文說到,vivo X27 Pro擁有與X27近乎相同的寬度,這是有一定數據支撐的,vivo X27 Pro整機寬度僅爲74.6mm,而vivo X27則爲74.26mm,0.34mm的差異並不能在手感上得到體現。事實上,vivo X27 Pro雖然擁有大尺寸顯示屏,但它卻要窄於大多數主流設備,比如iPhone XS Max,後者的寬度達到了77.4mm。

  擁有與主流設備相同甚至更小的寬度,意味着在擁有更大視野的同時,用戶也有單手使用的可能。對於擁有正常尺寸手掌的成年男性,大拇指很容易橫跨至手機的另一端,而對於那些已經習慣單手使用iPhone XS Max的女性來說,切換到vivo X27 Pro也不會有太多的落差,至少在操作體驗上大同小異。

  不過增大屏幕的同時,企圖讓機身尺寸完全維持現狀也不太現實。vivo X27 Pro沒有增加橫向的數據,而是朝着縱向發展,基於修長的屏幕比例,它幾乎是當前主流設備中最長的。165.7mm的機身足足比X27長了8mm,若是將它塞入緊身牛仔褲的口袋,常常會露出一些額頭或是下巴,印象中只有使用21:9比例的索尼Xperia 10 Plus才能與之相當。

  另外,增大的屏幕尺寸以及可升降攝像頭的機械結構,也毫無例外地對機身重量造成了影響。199.99克的機身比X27更重一些,使用時會產生明確的壓手感。當然這也很難說是一個缺點,畢竟每個人對於重量的期許都不盡相同,雖然個人會偏好更輕巧的產品,但身邊也有小夥伴會更傾向於具有重量感的手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