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我自己裝了深度15.4。說說我的看法。

以前,用深度的盜版系統,逛深度論壇,對深度真的有感情。

後來深度15.4出來以後第一時間安裝試用,用前面很多人評論的話說就是界面簡潔漂亮,應用足夠滿足日常辦公。

目前,深度系統已經進入了政採目錄,已經不是win一家獨大,不過我對政府還有些瞭解,日常應用也不是簡單的指office三件套,有很多應用系統需要兼容。

先說劣勢。

第一就是兼容性需要進一步提高。只要政策肯傾斜,稍微傾斜一點,深度肯定能夠長足進步。

第二是運營模式改進。現在深度獲得了很高的融資,已經不是幾個人為了興趣兼職做的系統,公司化運營也是很重要的,以前紅旗LINUX就是經營問題拖垮了。

第三就是方向定義清楚。以目前的情況看,深度進入政府的非關鍵部門是完全可以勝任的。但是民用領域還是應用生態不夠好,很多遊戲兼容性不行。如果一個家庭有多部電腦,一部辦公,一部遊戲,還勉強可以,只能說勉強。家用完全交給深度,至少我的使用情況是不允許的。所以深度不要好大喜功,穩紮穩打,一步步攻城掠地,世界早晚是你的。

接下來說下優勢。

首先,時勢造英雄。在這個檔口,華為,深度都被推上了民族英雄的地位。各項資源都開始傾斜。只要深度能夠穩得住,長足進步是不難的。

另外,深度已經進入政採目錄。農村包圍城市的大局逐漸行程,深度應該全力適配政府應用,從政府蔓延到家庭,做好人機交互和用戶體驗,眼光還是應該放在產品本身,這纔是氣量。

再有,深度獲得巨額資金支持,開發人員能夠有較好的保障。系統優化的速度估計會更快。

深度是好樣的,喜歡的真的可以安裝試試看。


國內互聯網公司全力適配國產深度操作系統(deepin),deepin會不會成功?目前有很多定製為圖形界面使用的Linux,相比較而言深度操作系統確實是定製化得很不錯的系統。對於普通的辦公是完全可以達到了,當然如果只是國內公司適配深度,使用面應該是可以繼續擴大,但是否能成功那還得另當別論。

深度系統基本上是符合國人的操作習慣、辦公環境的。界面很清爽漂亮,具有MacOS的風格,只要能夠操作Windows系統的,基本上使用深度系統是沒有問題的。也比較簡潔容易上手、操作也比較簡單,只要不是很老的機型基本是可以運行的。

官方的更新也比較不錯,再加上已經適配了很多常用的應用軟體,可以說普通的應用基本上還是能夠滿足。到目前很多常用的應用軟體,還是可以在深度系統中使用的。比如微信、QQ、百度網盤、Firefox、VIrualBox、VS、WPS等等。但顯然還不夠,還有一些常用國外軟體或者驅動,需要通過另外的方式來處理。

如果只是國內互聯網公司全力適配,只能達到部分應用,而有很多的應用又是國外產品,深度系統就有些欠缺了。比如常用的MS Office系列、CAD、Photoshop、3DMax等等,特別是專業性比較強的軟體。但這些可以通過系統集成的CrossOver模擬軟體來達到Windows的應用軟體在Linux下運行,但這對機器的配置要求比較高。

以前由於不穩定,深度系統遭到很多吐槽的。但現在穩定性比較好,而且很少出現問題。並且深度也與很多其它公司達成合作夥伴,比如與華為合作打造深度伺服器操作系統產品,也與包括金蝶、浪潮、中科曙光、360等合作適配深度系統。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國內軟硬體廠家會加入到深度系統的生態中。這樣至少在國內的應用層面路子會越來越寬,使用的公司會越來越多,只是要像Windows那樣要進入到家庭,那可能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也是很不容易的。畢竟Windows龐大的生態,至少深度系統很難達到。

更多分享請關注【東方高揚】。


現在的法定貨幣比如人民幣其實只是一張紙,但它能夠流通,是因為大家都信任它。同樣的,一款操作系統,是否能夠成功,不見得它本身在技術上有多麼厲害,而在於真正願意用它的人有多少。

我們都知道,現在世界上通行的電腦端操作系統主要是windows、MacOS以及UNIX/LINUX,這三個流派已經幾十年了,用戶遍及全球。而人的使用習慣,要改起來是很難的。而且,即使是這三種流派之間,其用戶羣體也是相對獨立的,互相瞧不上,相互之間轉換陣營的人也不多。從這個角度來說,深度系統要想獲得成功,努力培養年輕一代的用戶,最好是初次接觸電腦的小白用戶,可能要比去直接搶佔現有的存量用戶來的容易,就是需要點耐心,需要時間。

大家之所以信任紙幣,是因為有國家的強力背書,而目前的操作系統顯然沒有國家背書,以後會不會有?鄙人覺得很難,為什麼?因為從國情考慮,我們需要繼續推進開放,與全球做生意,如果國家強推,別的國家出於安全考慮,就不太敢用,那這一款操作系統,就只能在國內推廣,也就得不到其他國家用戶的支持。雖然我們國內的市場很大,但是網路是全球化的,各類協議比如TCP/IP、IPv6這些,我們肯定要適配,不可能閉門造車。所以,這個問題就只能退回到市場行為,而非國家層面。

那麼問題來了,題主說國內的互聯網公司開始適配國產操作系統,這個問題要分角度來看。如果說國內的互聯網公司是自己適配,自己用,那OK的,尤其是linux,本身內核是開源的,自己適配自己用,無可厚非,但要說成功,那還為時尚早。而如果說這個適配指的是給深度系統開發一些應用軟體,繁榮深度系統的生態,那麼只能說,方向是好的,前途是光明的,但是道路肯定是曲折的。生態的打造非常不容易,幾棵樹、幾粒種子、幾個園丁,短期內是成不了森林的,需要一些時間,還需要一些機緣巧合。

最後稍微提及一下技術,電腦操作系統雖然是一套軟體,但它與一般的應用軟體、app之流不在一個層面,開發的難度也不可同日而語。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開發一套操作系統相當於給一座大樓打地基和框架,而開發一套應用軟體只相對於某一間房子的裝修。房子的裝修我們只要求漂亮、有品位,可是大量看不見的工作,比如承重、抗震、強弱電、給排水等等等的問題,都要操作系統來完成,裝修的前提是這些設施都到位。而實際上,真正的操作系統,它內部的調度系統、存儲管理、電源管理、I/O等等,比大樓的建造還要複雜的多。

綜上,國內互聯網公司開始適配深度系統,並不會帶來深度的直接成功,現在說成功還太早太早。操作系統如果好開發,那麼每個國家早都有自己的系統了。所以,深度的路還長著,既需要內外兼修提升品質,更需要全球推廣擴大用戶基數,還需要爭取廣泛合作繁榮配套軟體做大生態。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也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


事實上,現在電腦的使用者絕大多數都是從事專業領域的工作者或者遊戲玩家,其他的使用需求幾乎都被手機取代。在我們常用的軟體中尤其是專業領域的軟體,目前國內幾乎無法替代。從文字工作者常用的office到各種專業設計類軟體如C4D、3DMAX、CAD、PRO/E等以及著名的adobe全家桶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國外的軟體,如果說只是簡單的日常辦公,即初級的文字工作者,目前的deepin系統確實能夠滿足使用,但是這部分人羣並不多。

也就是說,僅僅只是國內互聯網全力適配的話,作用並不是很大。以目前的局勢來看,深度系統可以專攻工業或者軍工、政府部門等應用場景較為簡單的領域,先佔有一席之地,保證自己能夠活下去。

如果想要拓寬系統應用範圍,滿足所有人羣需求應該怎麼做?

雖然題主的辦法不太可行,但是確實有一條行之有效的辦法,即雲應用或者說雲OS。

這一點可以參考華為手機上的雲電腦APP,打開界面與傳統電腦界面完全一致,但是在實際使用中還是能夠感受到較為明顯的延遲。

雲應用即打開瀏覽器,可以在線使用大型軟體,例如

UZER.ME

或者天馬雲,都可以在線使用各種大型軟體,並且可以在配置較低的電腦上流暢使用。當然實際使用中依舊能感受到一定的延遲。

不過,隨著5G的迅速發展,雲應用的延遲將很難感知,在線使用軟體與本地使用幾乎不會有什麼明顯不同,當然遊戲也是一樣。

5G時代到來之後,所有的大型軟體或者遊戲都將放到遠程伺服器上(雲端),任何用戶都可以使用埠來訪問,不僅節省了大量的本地空間,也免去了適配系統的麻煩。無論任何系統,只要能夠訪問互聯網,就可以順利的使用所有軟體,暢玩所有遊戲。

當然5G的應用場景非常多,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可以說誰能夠成為5G時代的領軍者,誰就掌握了未來。這也是為什麼美國要強力打壓中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某種意義上,深度系統能否拓寬系統應用的場景,走向大眾也與中國的5G能否順利發展息息相關。但是如果仍然走現在的道路,只是依靠國內互聯網公司很則難成功。


國產的操作系統要想成功,應該是集中一點發力,現在市面上的國產操作系統有點多,deepin、中標麒麟、中興新支點等等,自家做自家的,說實話很難形成氣候。

要想集中一個操作系統去完善和完善生態,這個必須國家出手了,本來在網上呼聲最高的是deepin,但最近進入政府採購目錄的是中興新支點,這也可以理解,畢竟中興是國企,這種涉及到國家安全的大戰略還是國企去幹比較令政府安心,但deepin這種幹了這麼多年,也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了,不能浪費。我覺得比較好的是政府全力支持國企的操作系統,但不能把deepin這種擠死,可以通過收購之類的整合資源,全力打造一種國產操作系統品牌。


如果真是如題所說,「國內互聯網公司」「全力適配」,那可以肯定的是,不論是什麼操作系統,都一定會成功。眾所周知,操作系統不難,難在生態羣體的接受,一旦有了生態,垃圾系統也能改成好系統,因為技術的東西,永遠不是問題,用戶羣體纔是問題。


就現在來說,大家對國產操作系統期望過大,明白人都知道,現在主要軟體環境仍舊掌握在人家手裡,例如ps,cad,3d等等,原因在於盜版橫行,國內的軟體公司不盈利,沒有生存環境,再就是開發一個全新的操作系統何其之難,即便開發好了,無軟體適配很尷尬,說深度只是套殼我不同意,世面上的發行版大多都是基於Linux,無可後非,深度耕耘了多年,一直在解決適配和美化,適配路漫漫,美化現在可以說是眾多發行版的一梯隊了,可恨的是多內的眾多廠商,沒有Linux版,如騰訊,好的方面,百度雲Linux版出來,搜狗Linux也有,WPSLinux,希望國產軟體廠商重視Linux。


首先支持deepin。

然後,我們來討論這個問題,站在問題的角度看,國內互聯網公司適配deepin,會成功嗎?不會。因為我們做得較大的互聯網公司都偏娛樂性,但是家用PC註定消亡,而且,做的大的幾個也不需要適配,已經可以用了。再說工業軟體,這個我們偏弱,弱加弱,很難變強。

但是,這個問題本身是有侷限性的,為什麼要適配,就因為win一統江湖嗎?然而微軟也開始轉型,不以win為主了,所以,適配就是錯誤的,適配的目的是打造一款替代win的桌面系統,這是在重複別人的老路,還是一條末路。

合作纔是正確的,合作的目的是共同打造一個未來,就像蘋果和安卓的崛起。

所以deepin如果成功,不會是因為他終於可以替代win,就像鴻蒙如果成功也不會是因為他可以替代安卓。餘承東也說過,鴻蒙可以打通一切,所以鴻蒙不會是安卓的替代品,而是華為下一步的大生態。deepin也應該是下一步的大生態。

具體是什麼樣子,恕我眼拙,不好猜想。可以看到的一些是,5G普及後,雲電腦會普及,每個人拿著手機或是任何一個聯網的設備,都可以直接用雲電腦,也許是電視機,也許只是一個顯示器。


深度應該找到一個突破點,我認為有孩子的家庭用戶是一個很好的選擇。目前的國產系統辦公可能不能滿足。但是家庭使用最好了,特別是有學生的家庭,只是查資料,做作業,足夠了!最重要的是能杜絕網癮!避免孩子打遊戲耽誤學習!


我之前是幹it的,deepin使用了多年,感覺好使。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