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景帝時期的名臣「蒼鷹」郅都,在朝執法不畏宗室權貴,戍邊威震匈奴之膽,到頭來

卻免不了被竇太后砍了腦袋。西漢王朝政權建立之初,就存在著一個尾大不掉的問題:外戚強勢,母后干政。

郅都橫死就是這個問題引發的。

1、郅都因為什麼得罪竇太后

漢景帝年少時喜歡微服私訪,在京城遇到了齊國女子慄姬。慄姬絕色艷麗,能歌善舞。於是漢景帝把慄姬帶回宮,封為孺子,倍受寵愛。此後慄姬先後生下3個兒子劉榮、劉德、劉閼於。等到慄姬失寵,連累劉榮也失去太子之位,被廢為臨江王。

原本接班當皇帝,如今被貶,劉榮就在封地大搞土木工程,5年後因侵佔宗廟修建王宮,被押往京城受審,審判官正是中尉郅都。劉榮想得到書寫工具,給漢景帝上書謝罪,郅都卻不予提供。魏其侯竇嬰派人悄悄送給劉榮刀筆,劉榮上書謝罪後自殺於中尉府。

親孫子、前太子自殺,竇太后沒法找兒子漢景帝算賬,只好把怒氣撒向郅都,人是死你的府上,不提供刀筆,審訊嚴苛,這太不把皇家子弟放眼裡了,就要求治罪郅都並罷免了他的官職,責令他回家。

2、西漢有母后干政的傳統

西漢的建立,劉邦的髮妻呂后勞苦功高,在劉邦死後成為事實上的女皇,兒子漢惠帝就成了一個擺設。等諸呂被剷除,周勃、陳平迎立了漢文帝劉恆。但從漢文帝的母后薄太后開始,到漢景帝母后竇太后,她們仍舊喜歡幹預朝政。

周勃受誣陷入獄,薄太后直言:周勃在諸呂作亂時手握玉璽,統率北軍,那時不造反,現在被貶到小縣城卻要造反嗎?迫使漢文帝赦免了周勃。

七國之亂中,吳楚兩國因造反被滅,漢景帝想續封他們的後代為王,被竇太后擋住:吳王是元老,理應成為王室表率,卻帶頭禍亂造反,為什麼要續封他的後代?迫使漢景帝放棄續封吳國,只給楚國後代封后。

3、郅都之死也是母后干政的結果

儘管薄太后、竇太后沒有同呂太后一樣大權獨握,但干政習慣與呂太后一脈相承。在竇太后眼裡,是郅都害死劉榮,必欲制死地而後快。漢景帝無奈,就讓郅都離開京城,任雁門太守。匈奴聽說郅都上任,兵馬遠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門」。

史載,匈奴製成郅都模樣的木偶,讓騎兵射擊,因為恐懼竟然無人能射中。躲到邊關的郅都也難免一死,為此漢景帝曾經給他解脫罪名,說:「郅都是忠臣。」竇太后反駁道:「臨江王難道不是忠臣?」一句話,「蒼鷹」郅都只好命赴黃泉。

竇太后殺了兒子漢景帝的大臣郅都,等漢景帝死了,孫子漢武帝繼位,她老人家又殺了兩個大臣。漢武帝即位之初任用王臧、趙綰,崇尚儒學,不事黃老。趙綰還上奏說,不要把政事上報東宮。竇太后得知後大怒,迫使漢武帝斬殺二人。

雄才偉略的漢武帝,繼位之初受太皇太后的干政,此後還繼續受母后的干政。竇嬰、田蚡因為灌夫生死問題廷堂辯論,王太后在東宮不喫飯,放出言來:我還健在,就敢如此對待我的弟弟……無奈,漢武帝只好殺掉了竇嬰。

郅都、王臧、趙綰、竇嬰等人,都是西漢母后干政的犧牲品。西漢立國提倡黃老學說,講究孝道,身為皇帝自然要成為孝道的第一踐行人,所以當母后干政時,皇帝也只能選擇服從母后。

指動濟南原創,轉載請註明


蒼鷹折損從表面看是至都辦事太過剛毅,得罪了皇親國戚,可是也另有特殊歷史原因,第一漢朝時的法制不是很健全定罪很籠統這使得王權誅殺大臣幾乎不需要說法來向朝野交代,第二當時的漢王朝的確還不具備全面和匈奴開戰的實力殺至都景帝雖然十分心痛但他並沒選擇制止,難道他在太后那就真的一點話語權都沒有嗎?從他對待梁王的事情上可以看出在關乎到江山安慰時他不會聽太后的,所以至都的犧牲是在景帝權衡利弊之下做出的無奈讓步!第三竇太后確實很強勢這是有背景的,應為劉邦時期呂后就一直干政,而且有很多事還非她不可,後來這個後宮干政的傳統就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被打破,加上漢朝標榜以仁孝治天下,所以在不關乎國家存亡的大事面前景帝對母后所做所為都會忍讓,綜上所述至都是生不逢時他若出在武帝時期一定可以成就一番功名,有時候人生不能不信命!


「榮耀歷史」用心為你解答歷史


郅都,歷史上第一個酷吏,首開「重典治世」之風,但是他的嚴酷、他的重型均是對不法分子,無論是平民百姓還是皇親國戚,他都一視同仁。

1、輝煌戰績

郅都一開始在漢景帝身邊為中郎將,經常隨侍左右,有一天漢景帝到上林苑打獵,其一個寵姬去上廁所,突然有一隻野豬沖向測算,漢景帝想要阻止野豬,被郅都制止,他說死了一個寵姬,後宮還有其他姬妾,皇上怎麼能為其犯險,置江山社稷於不顧?一番話擲地有聲,郅都開始受到重視,竇太后也很看重他。

後來到任濟南太守,面對為非作歹的世家大族,郅都毫不手軟,秉公執法,該殺就殺,從不猶豫,從此濟南一帶大治。

在太守任上幹得不錯,郅都被漢景帝提拔到長安,主管京城治安。京城可不是濟南能比擬,這邊皇親國戚遍地,但是郅都依然我行我素,獲得了「蒼鷹」的稱號!期間他辦了兩個大案,最終把竇太后都惹怒了。

第一件案子是十數個官員被殺案,郅都層層追查,兇手矛頭指向梁王,梁王可是竇太后最寵愛的小兒子,也是平定七國之亂的大功臣,竇太后甚至要求漢景帝駕崩後傳位給梁王。在郅都的步步緊逼下,梁王顏面盡失,逼迫殺人的兩個手下自盡。

第二件案子是廢太子劉榮侵佔宗廟之地修建宮殿,被郅都傳喚,郅都兇名在外,膽怯懦弱的劉榮在此高壓之下竟然自殺謝罪了。

這一下子徹底惹怒了竇太后,一個是她寶貝兒子,一個是她寶貝孫子,於是在竇太后要求下漢景帝立刻罷免郅都。

2、法能大過天?

漢景帝雖然把郅都免職了,但是他還是很看重郅都,於是一道聖旨又讓他去雁門當太守。

雁門是漢朝與匈奴的前線,漢景帝時期,漢朝主要處於守勢,竟然發生匈奴起兵入侵邊境,燒殺搶掠,但是他們一聽說郅都來到了雁門,都自覺地繞過了雁門郡,所以郅都在任時,匈奴沒有再進攻過雁門。

竇太后知道了逼死自己孫子的兇手竟然又到雁門當官了,怒不可遏,這一次她沒有再讓漢景帝寬鬆處理,直接下令賜死郅都。可嘆為國奉獻一生的郅都竟然如此下場。

郅都是所有官員的榜樣,在「千里來當官,為的喫和穿」的官場文化中,郅都是一股清流,新時代的中國需要更多的郅都,同時更需要為郅都們提供公正的法治環境。


郅都這樣一個一身正氣、秉公執法、幹練有為的人物,本來是朝廷的幸運,但卻死在了效忠的漢王室手中,不能不說是個徹底的悲劇!

拔開歷史的塵埃,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郅都之死,其實是他不懂權變、咎由自取。封建王權的實質就是家天下,王朝法律的服務對象就是保障這個金字塔尖上的家族享有絕對的自由,而郅都自以為效忠皇帝一人,就可以讓他腰桿硬硬地清理這個小集團裏的不法分子。

其實,郅都錯了,皇帝只是這個利益集團的代表,這個家天下庇護的就是那些貪婪無度的蠹蟲。

官場,自古就是清者自清、濁者自濁的地方。

郅都「其廉者足以為儀錶」(司馬遷評語),卻不足以對抗整個以利益攫取為最大化的官場。郅都的所作所為頗有些像「蜉蟻撼大樹」。封建政權,最大的貪污腐敗分子就是皇帝,你不斷地為他清掃門庭,勢必越來越突顯這個集團的骯髒。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