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結論:老調重彈,石敬瑭是後唐叛徒,國家罪人,民族罪人,遺臭千古;割土求援後的石敬瑭,不該翻案。

他「情深意切」,自己認誰當乾爹、當乾媽都是個人自由;但萬萬不該割讓幽雲十六州,即今天的北京,部分天津、河北、山西地區。

(關於石敬瑭族屬的討論:

新舊五代史均找不到「沙陀人」石敬瑭的沙坨名字,舊五代史稱石敬瑭是西漢丞相石奮的後代,然後祖輩流落到甘州,與當地人融合。根據y染色體遺傳的穩定性,說他是漢人,或者混血漢人是可以的。

若懷疑《舊五代史》客觀性,那看看石敬瑭時期的五位宰相--馮道,趙瑩,桑維翰,李崧,和凝,全都是漢人。

石敬瑭背叛的後唐,雖是沙坨建立的」唐朝「,但當時沙坨族已經基本融入漢族,不信的話可以去看看軍神皇帝、「伶官天子」李存勖的詞作,細膩柔情,超過大部分文人)。

以下分條討論:

1.石敬瑭年齡比耶律德光大十歲,即便有「表面輩分」之說,但拼勁全力、認比自己小的、沒有血緣關係的、一直以來的北方大敵當爹,進而謀逆篡位,這真的好嗎?

最重要的是,為了皇帝寶座,他稱兒子、稱臣納貢的同時,還割讓驚天代價的幽雲十六州,出賣核心利益。此舉影響以後400多年的中國北方戰略格局,黃河以北無險可守禍害太大,因此是中國歷史上臭名昭著的「兒皇帝」。

之前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機互稱兄弟,李存勖,李嗣源默認這種關係,不涉及割讓土地,不影響攻擊契丹。只是妥協的藝術。

有人說秦始皇,成吉思汗的例子,但那些大帝是暫時的妥協,並且不會白送大片土地。但石敬瑭不同。除了割地外,之後石敬瑭的表現,似乎是鐵了心當孝順兒子,沒有悔改的證據,或者,是歷史不給時間讓他自證了。

2.當時一羣人想著認敵人當「親戚」,但是割地能下血本的,遠超出當時人們想像,石敬瑭算頭一號,讓他的手下劉知遠等等都覺得過分。

石敬瑭此舉過後,有許多節度使反叛後晉,民眾反抗契丹,說明石敬瑭不得軍心,民心;而之後沙陀人劉知遠建立後漢,是反抗契丹的,得到了軍隊的大力支持,從山西問鼎中原。

3.再嚴重一點,後唐,甚至更早的後梁,劉守光,以及河朔三鎮時期,和中晚唐時期,都在下血本保衛幽雲十六州。

唐玄宗讓安祿山手握重兵,初衷不也是為了邊疆安定嗎?

無數將士拋頭顱灑熱血,哪怕就是不服中央的藩鎮,也戰勝契丹等無數次,不願丟失這道黃河以北的最重要防線。但就是石敬瑭,用近乎白送的方式,讓數代人的努力灰飛煙滅,讓契丹大喜過望,得到了易守難攻的幽雲十六州,而五代疆域最大的後唐,也在契丹、石敬瑭的聯合攻擊下,直接滅亡。

4.我們不妨設身處地想想,如果之前還在作戰的敵人,突然求著認你做乾爹,並且割讓他們土地,人民,以及極重要的軍事防禦陣線,年年納貢,你心裡該多「喜愛」這個兒子?

5.有人說,抹黑石敬瑭,是在為宋朝開脫。其實不然,石敬瑭不配翻案。

我們不妨比較當時其他兵變。五代兵變無數,而最無恥者,非石敬瑭莫屬。李嗣源,郭威,趙匡胤這些梟雄篡位,黃袍加身,能力足夠,幾乎兵不血刃,更不必依靠敵人契丹。

而石敬瑭準備不足,而又用心太急,只能不計成本的使用下策,殊死一搏,滿足契丹的野心慾望,引入當時北方的最大外敵。用心之急迫,手段之卑劣,太過極端,不停地刷新下限,只能遺臭千年。

6.即便後晉建立,石敬瑭,桑維翰,晉出帝有一些民政改善,也無法阻擋後晉的滅亡。

後晉出帝時期,曾在澶州等處取得對契丹作戰的勝利,這說明,當時中原能與契丹鐵騎作戰。無奈河南已經沒有戰略緩衝,又一個女婿-石敬瑭女婿-杜重威叛敵,步了石敬瑭的後塵,引契丹快速攻入汴京,後晉滅亡。當然,杜重威能力差於石敬瑭,沒得好死。

強調一下,作為後唐的女婿,你今天可以認乾爹;明天,後晉的女婿也可以。生於背叛,死於背叛。歷史就是這麼巧合,也應該這麼巧合。

以上。


您好,很高興能夠回答你的問題,講講我的拙見。

一聽乾爹這個名詞,對於這個年代的我們就染上了很多不一樣的色彩,解釋也變成了妙齡女子認多金男子為自己的事業靠山,保證親密關係的同時又要保證對外的宣稱,故演變成了一些不光彩的稱號,多存在於演藝圈和政圈,這是現在的意思。

放在古代,其實之前並沒有其他意思,就是小孩子出生以後父母關係較好的叔叔輩認為乾爹,非孩子本人願意,所以之前並沒有其他寓意就是希望小孩子又多一個人的關心。

隨後就進行了演變多為認有權有勢的長輩為乾爹,主要是為了在仕途或者錢途上扶持自己,其實這個時候已經開始變味了,多了一些名利和金錢的味道。

所以作者提到的關於認自己的長輩為乾爹有沒有錯的問題,其實是沒錯的,但是大眾已經對乾爹這個稱謂已經有了很多的色彩意味,特別是在古代,為官為錢的無所不用其極,錯就錯在乾爹多了錢和權。


兒皇帝石敬瑭:中國歷史上最不要臉的皇帝,沒有之一 趣談祕史 2017年11月27日 中國歷史源遠流長,有過無數個皇帝。在這些皇帝中,有明君有昏君,有暴君有弱君,也有荒淫無恥的不要臉君。但是,像後晉皇帝石敬瑭如此不要臉的,歷史上卻絕無僅有。可以說,他是空前絕後的。 石敬瑭所處的時代,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大亂世——五代時期。 五代始於朱溫篡唐,建立後梁。十六年後,後梁又被李存勖所滅,是為後晉。不久後,李存勖的皇位又被其義兄李嗣源所篡(李嗣源是李存勖父親李克用的養子)。 石敬瑭,就是李嗣源的女婿。李嗣源這個人很有能力,他活著的時候,後唐一片安寧祥和,石敬瑭也很老實。等他死後,可就亂嘍。大家都想著坐一坐皇帝的寶座。 最終,石敬瑭成了勝利者,取代後唐,建立了後晉。 石敬瑭是怎麼走上人生巔峯的呢? 話說,在當時的中原以北,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契丹,也就是後來的遼國。 石敬瑭能夠獲勝,就是因為契丹的出兵相助。契丹為何要幫助石敬瑭呢?天下沒有不花錢的餡餅。對於契丹的幫助,石敬瑭的回報可謂太大了。 第一,石敬瑭認契丹國主耶律德光為乾爹。承諾後晉永遠是契丹的藩國。石敬瑭自稱是兒皇帝,歲歲向契丹進貢。這一年,石敬瑭45歲,耶律德光34歲。 第二,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契丹。 怎麼樣?是不是不要臉到極點?不僅割地,而且還給人家當兒子,面子、裏子盡失。 石敬瑭這麼做,連他的兒子都看不下去了。石敬瑭死後,他的兒子石重貴繼位。繼位後,石重貴立即發函給耶律德光:我可以當孫子,但不能稱臣了。意思是,後晉不再做契丹的藩國。 對此,耶律德光大怒。他很快就發兵攻打後晉,把後晉給滅了。 石敬瑭這個皇帝當的,實在是窩囊。


首先這個問法就有點問題,只要是長輩,就可以隨意認乾爹嗎?還有,糾正一下問題的前提,石敬瑭是892年生人,而耶律德光是902年生人,是石敬瑭比耶律德光大了10歲,兩個人耶律德光纔是晚輩才對。再者,石敬瑭本為後唐國的的河東節度使,而耶律德光是契丹國的皇帝,兩個人本來就八竿子打不著,要不是因為利益關係石敬瑭認哪門子的乾爹呢?

說到利益問題,那就說到問題的核心了,一方面石敬瑭為了藉助契丹強大的武力協助他開國登基當皇帝,而另一方面耶律德光得到了地勢險要的幽雲十六州作為酬勞,在中原地區還扶持了一個傀儡兒皇帝,進可攻,退可守,佔據了爭霸中原的絕對主動性。

從石敬瑭個人角度來說,他認誰當乾爹都沒錯,那是他的自由,哪怕是年齡比他還小。但問題是,他是當時中原地區政權的首腦,他為了自己的利益,滿足自己的一己私慾,就賣國求榮,認賊作父,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外國,把大好河山拱手相讓,那他就是歷史的罪人,因為他的行為,導致中原百姓遭受了異族400年的蹂躪和踐踏。事實上,當時的老百姓也好,他的屬下也好,都對他這種認賊作父的行徑非常的不齒,認為他就是漢奸賣國賊。

那有人說了,石敬瑭是沙陀族,本來就不是漢族,怎麼能稱得上是漢奸呢?首先,沙陀族是中原王朝統治下的少數民族的一支,早在唐朝的時候就已經歸附,就像現在中國有五十六個民族一樣,民族不同,但同屬於中國。而契丹當時對於中原來說就是異國異族,你作為中原王朝的領導卻認國外的總統當乾爹,還出賣自己的國土,不是認賊作父是什麼,割讓自己的國土給外國,不是賣國求榮,不是漢奸嗎?

舉個例子,當年的蔣介石如果認了日本天皇當乾爹,再割讓東三省給日本,請問這種行徑是否是賣國賊呢,是否有錯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還用再說下去嗎?


1.先說為什麼石敬瑭是耶律德光的晚輩。這要從李克用和耶律阿保機說起,李克用是漢化沙陀人,本姓朱邪,因為父親為唐王朝立下大功被賜姓李。李克用因為助力唐王朝鎮壓黃巢起義而被封為晉王,佔據山西太原一代。這裡與一個日益強大的少數民族接壤,這就是契丹,它的傑出領袖是耶律阿保機。為了和平共處,李克用與耶律阿保機約為兄弟。

李克用死後,他的親兒子李存勖滅了朱溫建立的後梁建立後唐,他就是唐莊宗。但是他因為寵幸伶人誤國,身死國滅,一片混亂後,李克用而乾兒子李嗣源取得了皇位,為了延續合法性,他沒有改國號,他就是後唐明宗。他有個女兒封魏國長公主,公主的老公就是駙馬石敬瑭,河東節度使。

契丹耶律阿保機死後,經過一番爭奪,由於有皇太后的支持,小兒子耶律德光取得了契丹主之位,並改國號為遼。

也就是說,耶律德光和石敬瑭的老丈人、李克用義子李嗣源是平輩,石敬瑭當然是耶律德光「晚輩」,雖然石敬瑭比耶律德光大十歲之多,但是「鄉親輩,瞎胡論」嘛,哈哈。

2.再來說說石敬瑭做耶律德光「兒皇帝」的事兒。後唐明宗李嗣源死後,皇位經過一番爭奪,落到了李嗣源義子李從珂的手裡,他就是後唐清泰帝,也是末代皇帝。他對自己的乾姐夫石敬瑭心存芥蒂和猜疑,因為石敬瑭佔據河東、手握重兵且身經百戰,清泰帝本身作為義子做皇帝就理不直氣不壯,因此總想收拾石敬瑭。石敬瑭當然也不傻,不可能坐以待斃,以自己的河東之地要想對付後唐還是有點弱小,所以他聽了謀士桑維翰的建議,到契丹也就是大遼國求援。

耶律德光說:小子,幫忙闊以,但是事成之後要答應我幾個條件:一是管我叫爹,作兒皇帝。二是割讓幽雲十六州給大遼。三是每年得給我孝敬錢帛。條件狗苛刻,雖然也有反對意見,但是石敬瑭為了保存身家性命,也為了自己稱帝中原的野心,咬咬牙就答應了。後來

果然在契丹幫助下,石敬瑭打敗了李從珂,做上了後晉皇帝,他就是後晉高祖。當了皇帝的石敬瑭,對大遼又感激又惹不起,全部兌現了之前的條件,對耶律德光畢恭畢敬。

3.再來說說該不該問題。其實雖然名義上是「晚輩」,但是畢竟不能以父子相稱,而且以皇帝至尊對另一個國家君主稱兒皇帝,肯定是屈辱的。當時還是石敬瑭部將的後漢高祖劉知遠就認為有點過分。此外,割了幽雲十六州,中原門戶大開,也為之後北宋屢屢被北方的契丹女真所侵擾埋下了伏筆。

不過,石敬瑭也是沙陀人,所以說他是漢奸還不太準確,說他賣國倒還靠譜,不過看來老石也有難言之隱。


這孫子有錢就是爹,有奶就是娘。其實談不上對錯,更何況歷史這東西就是個任人打扮的小妮子,貞潔烈女不少,婊子和婊子養的也挺多的,亂七六糟的,沒人搞得懂的。


按什麼排輩得來這個晚輩的說法


你看怎麼講嘍,歷史都有兩面性。放到現在他認乾爹沒問題,但是歷史上漢民族自認為是最驕傲的民族,他與少數民族相對來說是不通融的,再加上社會制度問題導致少數民族必須靠掠奪漢族來獲得生存,所以就形成了民族之間的矛盾。老石認乾爹實際上是讓漢族集團蒙恥吧,但是呢老石他又不是純正的漢族人,他把幽雲十六州割讓是中原遲遲無法統一的重要原因。也是後來外族能夠不斷的統一中國提供了借鑒。


裡通外國,認罪作父,引狼入室,不僅害了後周,連同之後幾百年,中華失卻陰山、管岑山、燕山等北部屏障,至使宋朝立國難穩,遼、金、夏、元等北方民族輕鬆蕩寇中原,華夏民族之後逐步衰落,這石敬唐罪莫大焉!


已現在觀點看,是不是乾爹,是不是少數民族問題不大,最大問題是他找了政治靠山影響國家統一,國土完整,在北方對漢民族形成嚴重軍事威脅,並讓對中國懷有野心的民族獲得了相對平穩的外部環境,實力迅速發展壯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