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歷史看到未來的路——崔永元和他的「口述歷史」本篇文章來源於http://www.banyuetan.org/ 原文鏈接:http://life.banyuetan.org/pdrs/yddpx/110517/40196.shtml文/張俠

「不能靜下心來思考的民族,是危險的。我在日本東京舊書一條街淘書的時候,和書店的店員聊天,他讓我看一面牆,那面牆上都是書,寫的是中國56個民族的歷史。他把書拿給我看,有講各民族傢具的書,有介紹各民族房屋的書,有研究民族服飾的書。我問他這些東西都有實物嗎?他說,都有。在哪?都在日本。他告訴我說,這些書全是他們日本學者寫的。我當時可受刺激了,站在那面牆前,半天都不願意走。」也許就因為這個,從2002年開始,崔永元開始策劃製作「口述歷史」項目,通過影像、老照片等形式進行搶救性的口述歷史採訪工作。

什麼是口述歷史?「現在大家越來越淡忘歷史——我們有過什麼樣的勝利,什麼樣的失敗,什麼樣的災難,什麼樣的痛苦,該就哪些方面的事情反思……這些問題統統都被邊緣化了。現在一些年輕人,別說不能講明白抗日戰爭的歷史,就連『四人幫』是哪4個人都說不清楚,這樣下去挺危險的!」2010年8月,採集自口述歷史資料庫的紀錄片《我的抗戰》在網站視頻首播,引發對於抗戰歷史的熱烈討論。「口述歷史」在上世紀40年代緣起於美國,作為一種蒐集歷史的途徑,口述歷史資料往往取材於採訪對象的記憶,由訪問者通過文字、聲音或者影像等形式對歷史資料加以記錄,因為時間上的不可逆轉性,口述歷史往往極具搶救價值。

崔永元的「口述歷史」中包括了《電影傳奇》、《我的長徵》、《我的祖國》、《我的抗戰》等紀錄片,還將涉及多個領域。與此同時,他還創建「連環畫博物館」和「電影博物館」,期望用最大的力量將珍貴的歷史資料和影像保存下來,「中國民營企業博物館」也在其列。在10年左右的時間裡,他的團隊耗費巨資採訪,從最普通的無名抗日老兵,到改革開放的第一代民營企業家柳傳志、劉東華、劉永好、俞敏洪、王中軍、馮軍、夏華……他們的講述,都將變成「公眾記憶」,成為各個歷史階段的重要代表人羣,傳承自己存在過的那段歷史:而一個個相同歷史時期的個體匯聚成一個羣體,真實、系統、多角度地記錄時代脈絡、歷史細節,讓後來人透過一個個熟悉或陌生的名字、面孔,回望20至21世紀的中國。

小崔說,「所謂知史而後興。所以我常想,把口述歷史這件事做好,我們的後代是有希望的,畢竟他們有章可循了。」

本篇文章來源於http://www.banyuetan.org/ 原文鏈接:http://life.banyuetan.org/pdrs/yddpx/110517/40196.shtml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