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是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他的書法剛正舒雅,有大家氣度,功力非凡。《續書斷》中記載,范仲淹晚年學王羲之《樂毅論》的書法,具有很高的藝術成就。他流傳於世的書法有《邊事帖》《道服贊》《遠行帖》。

1.范仲淹《邊事帖》,又稱《鄉曲帖》,粉花箋本,縱30.5cm,橫42cm,行書,13行93字。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二札帖》其一。此帖書法瘦硬方正,清勁中有法度。人常將此書風喻其人品,稱「公書莊嚴清澈,信如其品」。

2.《道服贊》屬小正楷書,運筆自如有度。其他三帖都是行書:《邊事帖》筆意卓越而不失柔韌,勁不外露。這幾帖筆意基本相通,尤其是字的章法,極盡磊落大度之態,錯落有致,是對楊凝式章法的再發展。黃庭堅認為范仲淹的書法「落筆痛快沉著,極近晉宋人書,蘇才翁筆法妙天下,惟稱文正公書與《樂毅論》同法,蓋文正鉤指回腕,皆優人古人法度。」這說明範仲淹的書法特色,同樣也是北宋人「人古人法度」的代表。

3.《遠行帖》系行草字體,縱31.1cm,橫39cm,行書,11行90字粉花箋本。此帖書法瘦硬方正,清勁中有法度。人常將此書風喻其人品,稱「公書莊嚴清澈,信如其品」。


范仲淹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宋朝名臣,尤以《岳陽樓記》名傳天下,其中有「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名句,被後世廣為傳頌,道德文章讓人景仰。至於他的書法,也有獨到之處,他鉤指回腕,皆優於古人法度,落筆沉著,極近晉人,得古人意。前人稱之為"筆精而瘦勁,自得古法"。此書法瘦硬方正,清勁中有法度。

范仲淹書取法二王,尤得王獻之體勢、筆意,基本結體亦近於王羲之《樂毅論》。兼融歐、柳,用筆敏捷,結體內緊外展。如其所書《李寺丞帖》,令人聯想到黃山谷的體勢頗有幾分近似之處。黃山谷曾評道:「范文正公書落筆痛快沉著,極近尤得王獻之體勢、筆意,基本結體亦近於王羲之《樂毅論》。晉宋人書。


范仲淹是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書法家。他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誰人不知,誰人不曉?

范仲淹是歷代讀書人敬仰的楷模典範,他為政清廉,深得民心,晚年學王羲之《樂毅論》的書法,具有很高成就。他流傳於世的書法有《道服贊》《遠行帖》《邊事帖》。被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他的《邊事帖》行書,此帖書法瘦硬方正,清勁有度。《道服贊》楷書,運筆自如有度。他的字磊落大度,錯落有致。黃庭堅認為他的書法『』落筆痛快沉著,極近晉宋人書。『』

他的書法和他做人一樣『』文正『』,范文正公是我們這些後人學習的典範。


范仲淹《岳陽樓記》的經典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千百年來,不知道勉勵了多少後人。其先憂後樂的崇高美德,已經熔鑄成一座不朽的豐碑,樹立在海內外炎黃子孫的心中。

同樣,他的書法也獨樹一幟。無論是行書、楷書、草書均有造詣,有的書法精品,還被故宮博物院入庫收藏。


范仲淹為同年友人「平海書記許兄」所制道服撰寫的一篇贊文,稱友人制道服乃「清其意而潔其身」之舉。宋代文人士大夫喜與道士交往,「道家者流,衣裳楚楚。君子服之,逍遙是與。」穿著道服,遂成一時風氣。此卷行筆清勁瘦硬,結字方正端謹,風骨峭拔,頗具王羲之《樂毅論》遺意。時人稱此帖「文醇筆勁,

談及文人書法,首先文人文化學養,見識高於普通人,也就是審美觀念高,才能獨有胸意,雖然范仲淹,字在書法長河算不上影響力人物,但其學書在二王一脈上花費了一些功夫,才加上自己一些才情,書寫人生快意。如果學書法取法范仲淹是沒有必要的,或者可以說誤入歧途 也不會走遠。

跳出范仲淹 ,在審美面前,他只是一個書寫者,算不得藝術創造者。不知道諸君見解如何?


延安寶塔山下偏西,原來有延安摩崖石刻館,進大門,迎面即見范仲淹先生寫的"嘉嶺山"三個隸書石刻,每個字比人還高,功底厚實,沉穩得體。另一個是"胸中自有百萬雄兵」,也寫的不疵,總之,范仲淹詩書散文水平都高於常人,且境界不俗,他做膚施太守時,能勸張載回去多讀書,好好研習,張載後成為名家,可想范仲淹並非等閑之輩。


范仲淹的字如其人,文如其德,贊??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