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昌齡(698-756):字少伯,漢族,山西太原。盛唐著名邊塞詩人,後人譽為「七絕聖手」。王昌齡約生於武則天聖曆元年(698年),約卒於玄宗天寶十五年(756年)。其詩以七絕見長,尤以登第之前赴西北邊塞所作邊塞詩最著。他的邊塞詩氣勢雄渾,格調高昂,充滿了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稱王龍標,有「詩家天子王江寧」之稱,存詩一百七十餘首,作品有《王昌齡集》。

關於王昌齡是有「詩家天子」還是「詩家夫子」的稱謂,史學都有不同的解讀。其一便是以前段中提到的他的詩氣勢雄渾,格調髙昂,更因為他的七絕獨步天下,有「七絕聖手」之稱,故稱「詩家天子」名至實歸。另一種說法認為是「詩家夫子」因為我們歷史上有詩仙,詩聖,詩鬼,但很少有跟皇帝沾邊的,因為那自古以來就是忌諱。「天」「夫」一字之差,這中間究竟有什麼原因,古代有人考證為製版工匠將「夫子」刻成了「天子」,而引起的千古懸疑。確實這兩字太像,出頭不出頭的問題,古書因為都是人工刻版,錯誤難免。這就像今天友友們打字出現錯誤一樣,昨天我對句時都犯了同樣的錯……

下面抄入兩首小詩網友共賞:

王昌齡《從軍行七首·其四》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圖片來自網路,有侵權聯繫即刪)


關於王昌齡的稱號,前幾天剛有網友提問王昌齡能不能稱「詩將軍",今天又有人提問王昌齡算不算"詩天子」?我不知道在提問者對於「天子"的概念是什麼,」天子」二字可不是任何人都可以亂稱的,他是皇帝的專用名詞。不是說詩詞作得好就可稱「天子",在封建社會那可是要掉腦袋滴。除非是皇帝的詩詞作得好,而且很優秀,方可稱為「詩天子",不過縱觀歷史上又當皇帝詩詞作得又好的好象只有李後主李煜。也沒人稱他是"詩天子"。

那麼王昌齡到底該稱為「詩將軍","詩天子"還是"詩夫子"呢?我們來看看他詩詞的風格。王昌齡的詩以七絕見長,故稱「七絕聖手",又以邊塞詩著名,又稱「邊塞詩人"。因他曾出任過江寧丞,後又被貶為龍標尉,世稱王江寧,王龍標。在開元,天寶年間由於其詩名噪一時,被人譽為「詩家夫子王江寧」。

綜上所述,王昌齡既不是什麼「詩將軍",更不能稱他為「詩天子"。歷史以來他就被人們稱為「七絕聖手",「邊塞詩人」,「詩家夫子」。我個人認為稱他為"詩家夫子"較為貼切。


路過不謝邀,也來說點淺見。

回答問題之前,我想我們應該先搞清楚「詩天子」和「詩夫子」的異同。

詩夫子。

何為夫子?寬泛點來說,古代飽學之士都可稱夫子,如太白詩「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又「岑夫子,丹丘生」,又如韓愈《調張籍》言李杜「惟此兩夫子」等。狹義一些,夫子應該是對古代至賢的尊稱,如文聖孔夫子,武聖關夫子。還有一種情況是學生對老師的尊稱。加一個詩字在前,並沒有什麼根本意義上的改變,而詩家的飽學之士,或詩家的傳道授業者似乎都說得過去。

詩天子。

天子者,君權天授,皇帝的專屬名詞,如杜甫詩「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又如王昌齡詩「明堂坐天子」。這看起來應該不是普通老百姓能夠隨意染指的稱號,不過在前邊加一個詩字,意義上便有了一些改變,詩壇上「唯我獨尊」的領軍人物,在意義上解釋的通。那麼這個詞是不是詩人的「絕對禁區」呢?清人載《王昌齡集》評王維杜甫「王維詩天子,杜甫詩宰相」,你看,原來是可以這樣稱讚別人的,這不是稱讚對象要扯旗造反了,而是說他在行業的技藝水平就像皇帝的身份一樣尊貴。

詩天子和詩夫子的糾結由來。

夫和天兩個字形非常相近,後人不難想像其在刊印時容易產生的訛誤,而這種訛誤在古人的印刷品中並不少見。詩天子或詩夫子最早出處應該是唐人《琉璃堂人物圖》,是記載王昌齡在江寧為官時與文人酬唱盛景的,早已失傳,後人只能在其他詩話或書籍中見到對《琉璃堂圖》內容的引用,這在刊印中,便產生了上述的訛誤,詩天子和詩夫子的稱呼都各行其道,莫衷一是。

說者認為王昌齡有「明堂坐天子」一句,可以像「崔鴛鴦」「鄭鷓鴣」一樣稱「王天子」,所以應為「詩家天子」,我覺得實在牽強,不說「明堂坐天子」明顯化自《木蘭辭》「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王天子」和詩天子也本身還隔著一層呢。

結合王昌齡在七言絕上的成就來看,稱其為盛唐詩人的領軍人物之一,是毫不為過的,而詩家飽學之士或者詩家傳道授業者難免有些普通乃至「不值一書」。而「天子」的稱呼也並不如今人想像的那樣在古代不容平人染指,所以我更傾向於「詩家天子」這個雅稱,說白了這個詞就像稱讚某人「白衣卿相」一樣,並不如何驚世駭俗。

手機打字就到這裡,歡迎批評指正。

(圖片來自網路)


先說結論:我認為王昌齡應該是被稱為「詩家天子」,「詩家夫子」是誤寫。

王昌齡其人其詩

王昌齡(689年-757年),字少伯,河東晉陽人。是盛唐時期著名詩人。縱觀王昌齡的詩作,他一生創作了大量邊塞詩,氣勢宏大,風格豪邁,表達他建功立業的志向,傳達他昂揚向上的精神,開了盛唐邊塞氣象。

就我們所知道的邊塞詩,如

《出塞二首·其一》:」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徵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從軍行七首·其四》:「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軍行·其一》:」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更吹羌笛關山月,無那金閨萬里愁。「

王昌齡的詩作多是簡短的描寫邊塞風光、戰爭的絕句,他的詩不僅僅是建功立業的抱負,甚至都沒有對戰爭場面進行動態,詳細的描寫,但後人讀來,都知道他在傳達戰爭的殘酷,戰役的艱難。這是王昌齡作詩的高明之處。故他享有「七絕聖手」之稱。

「詩家天子」與「詩家夫子」

「天子」,所謂天之驕子。一般來說這是形容極為尊貴的人,有大成就的人,例如皇帝。而「夫子」則類似於先生。一般指飽讀詩書,富有學識的人。

那麼「詩家天子」,顧名思義,即是指在「詩」這一領域內,極為尊貴,有成就的人。這樣的頭銜戴在王昌齡頭上,似乎是合適不為過的。

而對比起來,「詩家夫子」的涵義就較為簡單,即是指對讀詩,寫詩較為熟悉。這樣看來,「夫子」前面加不加「詩家」二子都不影響「夫子」這個詞的外延與內涵。

有人說,說王昌齡為「詩家天子」似乎有對「天子」,即皇帝有不敬的嫌疑。但其實,「詩家天子」的涵義已與「天子」有所不同,這個稱呼只是為了說明王昌齡作詩的成就。而「詩家夫子」則體現不出這種感覺,因為「夫子」已是飽讀詩書之人,例如後人常有稱孔子為孔夫子,所讀之書已包括詩,自然作詩能力高超,加上「詩家」二字,似有多餘。

這裡是好說文學,喜歡請關注!帶你走進可莊嚴肅穆可詼諧幽默的文學世界!

感謝看過評過贊過的你~


答:王昌齡是被稱為詩家夫子。

王昌齡外號應是「詩家夫子」,而不是「詩家天子」,雖然宋代劉克莊《後村詩話新集》卷中說過:「史稱其(昌齡)詩句密而思清,唐人《琉璃堂圖》以昌齡為詩天子,其尊之如此。」

但是,有人考證「夫子」和「天子」字形相近而出現「形訛」的現象。在舊事「天子」這個稱號可不是隨便叫的,「詩仙」可以叫,但「詩天子」這個稱號比較犯皇族忌諱,有僭越之嫌。

而夫子,一般對老師或者有德才人的尊稱,還是比較普遍的。像李白說的「吾愛孟夫子」之類。而且據考證「琉璃堂」當是王昌齡任江寧承時的舊址,王昌齡在那裡曾經有過教授生徒,講習詩文的事迹,故而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說。


詩家天子。李白詩中讚許「詩家天子王江寧"。王昌齡詩風英縱夭矯。


從文學史上看,有詩仙詩聖詩鬼這些都是後後對他們的稱謂,王昌齡應該稱為詩家夫子。因為稱天子,只有古代的帝王才能有這樣的稱謂,一般人不敢妄稱天子的,過是犯了大忌的,有殺頭滅門之罪。可能有的古書上筆誤把夫子寫成天子了。也可能古人雕板印刷,刻版時出的差別,因為夫和天只差出頭不出頭的些許差別。反正文學史上稱為王昌齡夫子不是王昌齡天子。這是本人的認為,請名家指點。


你好,我是好奇書僮,專門寫作原創小說,現已在頭條號上發表三十餘篇小說。

如果非要從這二個稱號中選出一個,我認為還是詩家夫子較合適。

誠然,王昌齡詩作千古流傳為後人傳頌,但是還遠遠達不到能稱」天子「的程度。

最主要的就是他的作品沒有開一代先河,也就是說他的作品無論是題材還是風格,在當代和後世皆有比肩者,在這點他照比同時代不遠的李白、杜甫要差一塊,甚至比王維、李賀等人也要差一點。

但是,除了詩夫子,我認為還是詩將軍的稱號比較適合他。


王昌齡外號有人說應是「詩家夫子」,而不是「詩家天子」,雖然宋代劉克莊《後村詩話新集》卷三中說過:「史稱其(昌齡)詩句密而思清,唐人《琉璃堂圖》以昌齡為詩天子,其尊之如此。」但是,有人考證說可能是「夫子」和「天子」字形相近而出現「形訛」的現象。在舊時「天子」這個稱號可不是隨便叫的,「詩仙」可以叫,但「詩天子」這個稱乎比較犯忌諱,有僭越之嫌。而夫子,一般作為對老師或者有德才人的尊稱,還是比較普遍的。像李白說的「吾愛孟夫子」之類。而且據考證「琉璃堂」當是王昌齡任江寧承時的舊址,王昌齡在那裡曾經有過教授生徒,講習詩文的事迹,故而有「詩家夫子王江寧」之說。


謝邀請,

王昌齡寫了很多詩詞、佳句,也只能稱得上詩仙夫子。

天子不是一般人所能稱謂的,詩仙天子也一樣,在古代皇朝時代,那是大豈!

像李白、杜甫也只能稱得上詩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