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廣一生酷愛巡遊,每次都奢靡至極,排場宏大,耗資巨萬,他曾三下江都,隨行宮妃,重臣要員,護駕驍果親軍,浩浩蕩蕩,動輒幾十萬人。

大業十二年,他最後一次下江南避禍江都,護駕驍果軍十多萬人。此時時大隋的政治、軍事、經濟已經風雨飄搖,農民起義軍烽煙四起,餓殍遍野,也在這同一年,大隋赫赫名將張須陀隕落,慘死於大海寺一役。一年後河南道討捕大使勇冠三軍的裴仁基投降李密。

瓦崗李密勢不可擋圍困洛口倉,劍指東都洛陽,大隋震動。各個地方武裝力量,本早有異心,瓦崗和其他起義軍的迅猛發展讓他們看到了千瘡百孔的大隋這桿曾烈烈雄武所向披靡的大旗真的要倒下了,紛紛做起了自己的打算。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他們有王世充、竇建德以及隋煬帝的兩姨表哥李淵等等,虎視中原,蓄力雄起。

楊廣不固基業,避禍江都遠離中原,使他徹底與留守將領和重要官員脫離。他選擇了逃避,遍地盜匪,他無力收拾殘局了,以一種末日心態,在江都日日笙歌。護駕精銳驍果近衛親軍大多為關中人,久駐江都人心思歸,掌握部隊的虎賁郎將司馬德戡眼見危機已現,大量驍果出逃,如不能以強力手段制止他將難以駕馭也將失去最後的話語權。

大業十四年三月,在司馬德戡等軍隊高層將領的策劃推動下以宇文化及為首,隨駕重臣為輔煽動驍果軍叛亂兵變,隋煬帝楊廣被縊弒。

在他最後在江都的日子裡,蕭皇后一直陪在身邊,給他苦悶的帝王生活帶來一抹難得的溫情。


楊廣一生經歷兩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三徵高句麗之前,好大喜功,妄圖開闢大業,因此年號為大業,遷都洛陽,瓦解關隴貴族勢力,開科舉,開鑿京杭運河,經營江南,

第二階段就是三徵高句麗以後,兵亂四起,各地起義如烽火狼煙一般,此時的楊廣信心喪失,自暴自棄,在江都只為享樂,得過且過,完全喪失了進取心,他自知自己末日就快來臨了,所以,瘋狂享樂,甚至還摸著自己的脖子說:這麼好的頭顱,誰來砍呢?

此時楊廣身邊的軍隊全是關中的人士,大部分人都遠離家鄉,思鄉心切,關中又在鬧起義,思念家中親人,但是楊廣懼怕回長安,只想在江南享樂,使將士離心離德

然後楊廣答應的封賞又沒有兌現,所以,兵怨頗多,經常享樂,不理朝政,致使不瞭解底層情況,最終激起兵變,所以最終被殺死,也算是罪有應得


因為楊廣心術不正,殺父、殺兄、淫嫂、當上皇帝以後更是濫用權利做一些勞民傷財的事,使得民願沸騰,導致各地羣雄四起,天下大亂,而且跟著楊廣的宇文化及也看出了楊廣只貪圖享樂,不務正業,所以取而代之,仗著自己盛大,所以殺了楊廣,自己當皇帝。


隋煬帝因四處巡遊,頻繁發動戰爭,濫用民力,致使民變頻起,天下大亂,最終導致自己的衛隊發生兵變,身死國亡。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