鱖魚和桂魚的區別是什麼?

沒有區別,鱖魚就是桂魚。因為鱖魚的鱖字比較難寫,又很容易讀錯,所以就寫成桂魚了。

鱖魚的生活環境

鱖魚為底層魚類,生活在靜水和有一定流水的江河、湖泊和水庫中,尤以水草豐盛的淺水湖泊為多。白天一般潛伏於水底,夜間四處活動覓食,有打穴作窩習性,不喜群居,生活適宜水溫為15-32℃,在水溫7℃以下時不大活動和攝食。

鱖魚的食性

鱖魚是典型的肉食性兇猛魚類,終生以小魚、小蝦為食。剛孵化出的鱖魚苗即能捕食其他魚苗,體長0.7厘米的鱖魚能捕食體長0.35厘米的其他魚類,體長31厘米的鱖魚可捕食體長15厘米的鯽魚。鱖魚食量較大,通常飽食時食量可達自重的10-15%。在養殖鱖魚過程中 ,投喂餌料魚有一定的選擇性,即魚苗階段以鯿魚為主,魚種階段以鯽魚、鯪魚為主,成魚階段以易得和適口的小魚為主。

桂魚的放養技巧

1、魚種的來源和捕撈

①魚種的來源:現在正值高溫季節,氣溫很高,魚種體質較弱,一般不便於長途運輸。補放魚種的來源,多在當地調劑解決,也可就近在天然水域中捕撈。要求魚種的捕撈地點離放養地點很近,捕撈與放養應緊密銜接,魚種離水時間不能過長最好是邊起捕邊放養。若一時做不到,可先用網箱暫養或攔在拉網中進行操作,但時間最好不要超過兩小。嚴禁魚種離水操作。

②魚種的捕撈:魚種的捕撈及入養應始終堅持快捕輕放的原則。捕撈時,必須小心謹慎,緩慢操作,盡量不要傷及魚體。捕撈時間可確定在早晨及晚上天氣涼爽時進行。捕撈工具應選用大拉網、套網等不傷魚體的工具。同一水體的捕撈,拉網次數不能過多,以起魚類浮頭,造成死亡。絲網會傷害魚體,使魚鱗脫落,不要採用。干塘捕捉會使污水嗆死魚類,也會因水淺灼傷魚體,最好也不要採用。對於吃食性的魚類,可在投喂時,用藥餌引誘,將網具攔截在其活動路線上,進行集中捕捉,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捕撈方法。

2、魚種的放養和管理

①放養前的準備:魚种放養前應做好各項準備工作,檢查進出水口是否完好,防止滲漏。如發現問題,應立即解決。其次要對放養的水體情況進行觀察,尤其要對池塘逃魚狀況進行了解,以摸清底細,便於確定放養品種和放養量。最後還要對水體進行一次改良。由於現時氣溫高,水體普遍渾濁,水中污物較多,水質很差,病菌容易繁殖,應用生石灰或明礬等化水潑灑,澄清水體,凈化水質。若水體偏瘦,還要略施肥料,培養水中天然餌料。

②放養操作:為了減少放養死亡,確保放養效果,應進行補放魚種的選擇。選擇的魚種要求鱗鰭完整,跳躍有力,遊動活潑,體質肥大,無病無傷。對魚體瘦弱、反應遲鈍、體表充血及有機械損傷的魚種都應剔除。放養的品種可根據魚種的來源及放養需要而定,但放養規模應以大為好,放養密度可堅持稀放為原則,以便使年底的成魚都達到商品規格,減少因生長期短而帶來的不利影響,保證養殖效益。放養時,魚種必須經藥物消毒後,再放入水體,以防魚體帶病入池,引起魚病傳播。一般可用2%~3%的食鹽水或1ppm~2ppm的晶體敵百蟲等藥液浸泡3分鐘~5分鐘。

③放養後的管理:魚种放養後,要根據放養的品種、數量等情況,認真做好投餌、施肥、水質調節、魚病預防等項工作。飼料一般以精料為主,以加快魚體的生長。日投喂量以池魚總重量的5%~8%較為適合,具體以投喂後略有剩餘為度。若池中放養鏈鱅等肥水魚較多,可增施肥料,施肥應少量多次為原則,有機肥要經充分發酵後施入水體,畝施放量為50公斤~100公斤。化肥可用碳銨(每畝5至8公斤)或尿素(每畝3至5公斤)化水全池潑灑,改善水質。在放養後7天~10天內,再用強氯精(0.3ppm)、漂白粉(1ppm)等潑灑,以殺滅細菌。同時可間隔使用晶體敵百蟲(0.4ppm)、硫酸銅(0.5ppm)和硫酸亞鐵(0.2ppm)合劑潑灑,以殺滅寄生蟲,有效地防止魚病的發生。

原來鱖魚就是桂魚,是沒有任何區別的,只不過一些人簡化了鱖字的寫法,所以才會出現鱖魚和桂魚兩種寫法的情況。所以大家以後在市場上看到桂魚的時候就不會感到陌生了,其實就是我們常說的鱖魚。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