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妖怪無惡不作,事實上是這樣的嗎?在《西遊記》當中,殺人的妖怪是不少,但是也有更多的妖怪是生活在荒山野嶺之中。甚至於像黃獅精,自己的吃得和用的都是靠勞作換來的,想吃酒肉啥的還會讓小妖花錢去買。這樣的妖怪算是無惡不作嗎?他是偷了孫悟空和豬八戒的兵器,但是這個罪名致死嗎?孫悟空把他們殺了算是濫殺無辜嗎?金翅大鵬鳥吃了一國的人,他算是無惡不作嗎?為什麼他能夠逃過罪罰呢?所以我們也沒必要把神佛想得太神聖,他們也是有所訴求的。

首先:他們出手必然是利益相關

像孫悟空出世的時候,大家也都知道,動靜那麼大,但是天庭也不會主動出手把孫悟空幹掉,而是因為孫悟空大鬧地府和龍宮,擾亂了秩序之後天庭才出手的。諸天神佛也不是閑著沒事幹(雖然他們好像的確沒啥事情可以做的),不太可能說整天巡視天下拯救蒼生,這個是一方面。

其次:神佛和凡人終究是兩個階級

神佛和妖魔都算是特權階級。所以這個不會給你按照一命償一命的說法去給你處置的。弱小的妖怪沒有什麼用處,除非是有關係戶,不然就碰上就死了。強大的妖怪,如果肯歸降的話,以往的罪孽也可以一筆勾銷。而金翅大鵬鳥這種後台硬的,也就是如來出面說兩句場面話,我帶回去一定嚴加看管之類的。

最後:佛教的觀念是眾生平等

雖然他們不一定這麼執行嗎,但是這個是他們的理念,這就跟三國後曹魏政權開始以孝治天下,甭管高層是不是孝順,但是我們大方向是這個,要把所有人的理念樹立起來,讓大家知道我們是這個大政策方針。佛教也是這樣,我們的大政策方針就是眾生平等,所以凡人也好,妖怪也好,在我們看來都是生靈,這個屬於生靈內部鬥爭,我們不管。而等到有利益相關的時候,上天有好生之德~這個就是屬於進可攻退可守的理念。


《西遊記》表面上看,是一部充滿浪漫主義的神話小說,但《西遊記》更是一部教化世人的《真經》;《西遊記》中處處在展現著大乘辯證佛法的精髓思想,是一部描寫我們「真心本來面目」的經典之作。

《西遊記》中的「妖」與「怪」就是我們「心」中的「無明」,就是我們「心」中的「貪、嗔、痴、慢、疑。」。其實「真善美」與「假惡丑」都是一體的,都是「心」!「心」本無自性,隨緣而用,「迷」時惡用,「悟」後善用。

《西遊記》中的佛菩薩,清凈自在,智慧莊嚴,正知正見……;是表我們的「真心」,像蓮花一樣,出淤泥而不染,大雄大力,理智戰勝無明,光明照破黑暗。

智慧雖然是本有的,但是你不去「用」,也不會得到「妙用」,只有歷經「魔難」,才能顯示出智慧的珍貴性,稀有性,難得性。佛菩薩就在那裡,如果孫悟空不去「請」,不去「求」,佛菩薩是不會來降妖伏魔的。「妖怪」被收服,而不是被「打死」,是表「轉」煩惱成菩提,而不是「斷」煩惱成菩提。

《西遊記》里一路向「西」,是表「歇」即菩提;師徒四人,實則是走了一條「明心」之路,「見性」之路。由其是「大師兄」孫悟空,與如來鬥法,逃不出如來手掌心,被壓在「五指山」500年;是表孫悟空雖然能量大,法力高,變化多,但是沒有「明心見性」,不知道「萬法一體」,被「境」所轉,被「相」所迷。

實則孫悟空與如來是一個人,一顆心,逃不出手掌,就是逃不出「心」。「自身是無法超越自身」的。孫悟空被壓在「五指山」500年進行反思,是表孫悟空不明白「真心」即五蘊,即色、受、想、行、識;而「五蘊」當體即空,『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識,亦復如是!』。

孫悟空實則未「空」,被自己「困」住了,被「心」迷住了,被「空」壓了500年,說是500年,其實時間也是虛妄的,只是彈指間。但是孫悟空感應是500年,說明不「明心見性」,所受的苦都是白受了,是自己苦自己。

就像我們做夢一樣,夢境中,自己很累、很苦、很恐懼、很無奈、很多年,可是突然夢醒,一切皆是虛幻!

《西遊記》就是為了世人指點迷津,讓世人受到啟發,放下「我執」,學習正法,尊重真理,感受正法的魅力。


另類君答題^_^

吳承恩寫《西遊記》,與當時的政治生態是非常吻合的。吳承恩生活於明代正德、嘉靖年間,明朝皇帝是出了名的喜歡胡來,正德做事荒唐,荒淫無道,嘉靖帝篤信道教,痴迷煉丹修仙,以上種種劣跡上行下效,朝野上下烏煙瘴氣。

《西遊記》中妖怪很多,寓意社會上為非作歹之輩遍地皆有,神仙菩薩沒有主動救人,是說明明朝各級官吏慵懶怠政,無所作為。

現在我們回到書中探究「內因」。

我們知道,「取經」大業是如來搞價值觀輸出的單邊行動,對如來的小九九,玉帝心知肚明卻不便明言。

這時候第三方勢力的態度就變得極其微妙而且舉足輕重。

李世民身為唐太宗,所謂「受命於天」,他即是天子。而天就是高高在上的「玉皇大帝」。

我們知道,李世民因為玄武門之變殺戮太重,導致建成元吉以及其家眷子嗣冤魂纏身索命,雖然由此滋生了第一代門神秦瓊敬德,然而冤魂索命這種項目是生生不息的,那時候還沒有活字印刷術,饒是李世民雄才偉略,在面對引氣森森的冥界侵襲時,也是沒轍。

我們不難分析得出結論,陰曹地府雖然是玉帝派駐陰間的二級機構,但六道輪迴的指導思想源於佛界。

建成元吉等人的冤魂就來自這裡。

所以說,李世民鼓搗出的這支取經團隊,其實是秉承了如來的意旨,此舉給玉帝造成了諸多被動。

玉帝的原教旨是道教三清,而如來的佛法想西學東漸……

然而玉帝起碼是名義上統御四極的天界一哥,如來作為西牛賀洲的封疆大吏,不好明面上與之分庭抗禮,只有採取取經的方式搞價值觀輸出,想從宗教信仰上瓦解玉帝的道門正統!

這就好比西方天界與地獄對壘,打著打著覺得相互死傷太多划不來,那就索性各自複製人間的代理人,讓人類代表天堂和地獄相互廝殺,以此分出勝負,豈不更善?

最經典的案例可以參考《暗黑破壞神》系列那氣勢恢宏的的故事脈絡。

回到本題目,取經團隊的主題思想是取經,並非行俠仗義。而事實上,沿途遇到的各種妖魔鬼怪雖然各據一方,但他們對屬地的百姓,也並非動輒生殺予奪。

倒是僅有的幾個妖怪,如賽太歲、金魚精等幾個,要麼辣手摧花,要麼威逼居民獻祭童男童女供其食用,而這幾位,無不是來自如來陣營,尤其那個蠍子精,正是聽了如來講經後才出來作惡,由此可知那如來念得是什麼經?

莫非雷音寺就是八仙飯莊?黃秋生就是如來的轉世靈童?

無論對西方佛界還是天界玉帝,民間百姓的疾苦都是無關緊要的,佔領文化制高點才是正事兒!


因為人類本是妖怪的菜。

人常說:欠債還錢,殺人償命。那麼妖怪吃人天庭為什麼不管呢?神仙犯錯還要嚴懲,比如捲簾大將打碎個瓶子就被貶,還要受飛劍穿胸的酷刑,天蓬元帥撩下妹就被打了兩千錘貶下凡,金蟬子只是沒認真聽課,就被罰下界,那妖怪咋就這麼牛呢?

其實西遊記中已經透露了其中天機。自從盤古開天地,又將自己的身體化為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飛鳥走獸後,又有女媧娘娘造出人類,天地之間就萬物興盛,也形成了完整的系統,生生不息。同時也形成了自然的法則。杠子打老虎,老虎吃雞,雞吃蟲,蟲蛀杠子。羊吃草,狼吃羊,人吃五穀雜糧。一環扣一環,相生相滅,相輔相成。妖怪吃人也是這其中的一環,就象羊吃草,狼吃羊一樣。用現在的話說,叫作「食物鏈」。

其實如來佛祖也講過相同的意思。西遊記中,如來在盂蘭盆會宣揚佛法,說要傳三藏真經與人間,在解釋為什麼不傳給北巨蘆洲時說:北巨蘆洲者,雖好殺生,只因糊口。性拙情疏,無多作賤。意思是他們殺生是為了維持生計,情有可原。如果人被妖怪吃了,那也是命中注定。所以,妖怪要吃我們,我們也不必生氣,我們本來就是妖怪的盤中餐。就像我們吃雞,雞也從來 沒怪過我們一樣。


謝邀。

人間妖怪很多,無惡不做,但神仙菩薩卻不管拿妖之事,整個仙界分工明確,各司其職。

菩薩,是佛界隊伍,負責宏揚佛法,普渡眾生,擒妖捉怪屬於狗拿耗子多管閑事。

神仙是文職官員,各受一方香火,只負責為人們上天言好事,擒妖之事不歸他們管。

天宮自有公安部門負責人間治安,並且配備了十萬天兵天將,專門負責擒妖捉怪,然而人間的妖實在是太多了,而且妖界的水很深,你根本分不清那是妖,那個是領導派下來搞創收的?一但拿錯了就惹人了,所以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盡量裝聾做啞,少管下界之事,孫悟空在下邊鬧騰的厲害了,哄上天來封你個弼馬溫了事,所以才逼的保唐僧西天取經的猴子一路的降妖除怪。


因為這些妖怪背後都有保護傘,打狗還得看主人,這就是典型的護短定律。這個道理很簡單,我們家自己的孩子犯了錯,我們自己去懲罰打罵可以,但是別人代勞就是不行。比如在青牛精那一段,孫悟空跟如來就有這麼一段對話非常精彩,如來說了,這個青牛精的主人他認識,在天界的地位相當崇高,他不便得罪於他,要讓孫悟空自己上天界去找。而且關於青牛精這個片段,如來明知這些人打不過青牛精卻前後還派了幾撥人去打,這是如來傻么?不是的,這是如來在故意示弱,意思就是我的人打不過你你很厲害,變相在捧太上老君的臭腳,這樣即便知道是如來告的密,太上老君也會因為自己的手下打贏如來手下而釋然。

其次,這些妖怪之所以能夠橫行並非是自己偷自下凡幹壞事的,他們更多是受到主人的直接去搞副業,給主人掙錢,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保護傘。這一點只要西遊記多看幾遍就懂了,為什麼這些妖怪在下界為妖那麼多年沒有被發現,卻在孫悟空將要打死他們的時候就會有他們的主人跑出來說手下留情?這是因為他們本人實際上就在不遠處看著。如果手下打贏了孫悟空他們就繼續裝不知情,打輸了的話他們就立馬跳出來求情。

第三,這些神仙個個都是道貌岸然的偽君子而已,他們除了知道其他神仙會搞副業給妖怪當保護傘賺黑心錢之外,自己也在搞副業給其他妖怪當保護傘,心不正而影邪。一旦他們出手收拾這些妖怪,那麼得罪了妖怪的主人,妖怪的主人也會轉手去收拾其他受其保護的妖怪以示報復,所以呢,大家都心照不宣,和氣生財。


我們也沒必要把神佛想得太神聖,他們也是有所訴求的。

首先:他們出手必然是利益相關

像孫悟空出世的時候,大家也都知道,動靜那麼大,但是天庭也不會主動出手把孫悟空幹掉,而是因為孫悟空大鬧地府和龍宮,擾亂了秩序之後天庭才出手的。諸天神佛也不是閑著沒事幹(雖然他們好像的確沒啥事情可以做的),不太可能說整天巡視天下拯救蒼生,這個是一方面。

其次:神佛和凡人終究是兩個階級

神佛和妖魔都算是特權階級。所以這個不會給你按照一命償一命的說法去給你處置的。弱小的妖怪沒有什麼用處,除非是有關係戶,不然就碰上就死了。強大的妖怪,如果肯歸降的話,以往的罪孽也可以一筆勾銷。而金翅大鵬鳥這種後台硬的,也就是如來出面說兩句場面話,我帶回去一定嚴加看管之類的。

最後:佛教的觀念是眾生平等

雖然他們不一定這麼執行嗎,但是這個是他們的理念,這就跟三國後曹魏政權開始以孝治天下,甭管高層是不是孝順,但是我們大方向是這個,要把所有人的理念樹立起來,讓大家知道我們是這個大政策方針。佛教也是這樣,我們的大政策方針就是眾生平等,所以凡人也好,妖怪也好,在我們看來都是生靈,這個屬於生靈內部鬥爭,我們不管。而等到有利益相關的時候,上天有好生之德~這個就是屬於進可攻退可守的理念。


感謝您的問題邀請。這個問題很深奧,背後隱含著深刻的哲理,我也不一定能回答好,暫且把我的想法整理如下,僅供參考。我覺得,這個問題可以按照如下層次順序來剖析和理解:

第一,妖魔鬼怪是什麼?小說里有那麼多的妖魔鬼怪,這些妖魔鬼怪本質上到底是什麼?其實,它們代表的是苦、是難、是折磨,是讓人的身體和靈魂遭受痛苦和折磨的萬事萬物。這些東西無時不在、無處不在,始終伴隨在人們的身邊,只不過,為了把它們形象化、生動化、藝術化,小說才把這些「苦難」刻畫成了妖魔鬼怪的模樣,讓人們能夠深刻的記住它們。所以,一句話,所有的妖魔鬼怪,其實都是「苦」、都是「難」。

第二,人世間那麼多的妖魔鬼怪,都是從哪來的?為什麼消滅不幹凈?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在佛家的觀點看來,人世間一切的苦難,其實絕大部分還是根源於人,確切地說就是人心。因為人心中尚有「惡意」、有「貪念」、有「慾望」等等東西的存在,所謂念由心生,這些惡念的產生就會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帶來苦、帶來難、帶來不幸,好似帶來妖魔鬼怪一般。所以所謂心魔、心魔,就是魔由心生,正是人心中的邪念產生了魔鬼。所以,佛教所謂的修鍊,基本的要求也就是明心見性、歷練心魔,心魔被控制住了,很多煩惱和苦難自然就沒了。所以,縱觀西遊記整部小說,本質上其實也就是唐僧歷練心魔的過程。

第三,佛和菩薩又是什麼?對於這個問題,可以有兩個答案,不過沒關係,不論採信哪一種答案,結果都是一樣的,都是殊途同歸的。直觀的答案是,佛和菩薩是一種超自然的力量,類似於更高層次的主宰者一樣,他們主宰著世界的運行,其中就包括妖魔鬼怪的產生和消滅。這是一種可能很多人都相信的說法,暫且不去評論他。深層的答案是,佛和菩薩其實不在天上、不在遠方,也不虛無縹緲,他們其實就是人心,就在人的心中。所謂佛在心頭坐,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明心見性,這些說的都是佛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就是人心中的正念、善念。只不過,當人的惡念過大的時候,所謂的就是心被蒙塵了,所以看不到正念的佛了。明心見性,就是歷練心魔,心魔被控制了,佛就自然顯出了本相了,此時你的心就是佛心。

第四,佛和菩薩為什麼不管妖怪?這得從上面的兩種理解分別回答。如果佛和菩薩是超自然的主宰力量,那你就得理解他們主宰世界運行的依據、或者說世界運行的規律是什麼了。按照佛家的說法,這個規律叫做「因果報應」。也就是說,一個人今生、來生遭遇的果,都是前世、今生種下的因。一個人為什麼總是遇到妖魔鬼怪,那是他的因果報應,這些妖魔鬼怪本來就都是佛和菩薩派來的,何談讓佛和菩薩再去管他們呢?你看小說里,真假唐僧那一回,青獅精就是如來佛祖派去懲罰烏雞國國王的,烏雞國國王把文殊菩薩泡在河裡三天,如來佛祖就把國王泡在井裡三年,這就是佛祖給他的報應。後面鳳仙郡求雨,也是玉皇大帝對鳳仙郡候的報應。這樣的例子很多很多,小說里的妖怪基本上很多都是佛祖、菩薩、神仙的坐騎,都是肩負使命去當妖怪的,還讓神仙們去抓妖怪,怎麼可能呢?如果按照第二種理解,佛和魔都是心,一個人自己放縱心中的惡念,卻想靠自己的正念去捉拿惡念,這有點雙手互博的意味,其實是很難實現的。本質是,一個人使勁的培養自己心中的負能量,卻自己不指揮和運用內心的正能量去打倒負能量,反而想讓正能量自己去打倒負能量,這是很難的,除非你已修鍊到很高的境界,心中正念很強,惡念一生出來立刻就能覺察並消滅,那就沒問題了。孔子年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就是到了七十歲的時候不論怎麼做事隨心所欲的做事都不會做出有違理法、有違儒家行為規範的事,說明他已經徹底的明心見性、修鍊成功了,他可以很好的控制心魔、不讓它鬧事了。所以,人們常說世上的各種哲學發展到終極都是殊途同歸的。孔子雖然不知佛為何物,但是他的從心所欲不逾矩的狀態,其實就是佛家所說的滅苦、無我、明心見性的狀態。孔子到七十方才修成,可想一般人還是有難度的。所以,一般人的修鍊,必須要時刻注意培養心中的正念,覺察並摒除心中的惡念,久而久之,你心中的善念也就是佛性立起來了,妖魔鬼怪自然就少了,這就是中醫所謂的扶正祛邪,看來真是萬法歸一呀。所以,還是那句話,佛即是心、心即是佛,捉住那些妖魔鬼怪,最終還是要靠自己,靠修心,靠扶正祛邪,靠正念和正能量。

最後,需要說明,這篇文字絕無半點想要宣揚什麼因果報應、神佛妖魔之類的虛無玄幻的內容,只是借著問題就事論事的探討小說西遊記的作者在構思這個故事的時候可能隱含指出的一些有用的道理。希望大家都能夠多多培養正能量,多做善待自己、善待他人、善待社會的好事善事,共同創造美好的生活。


人間妖怪很多,菩薩神仙為何不主動救人!兩個問題,一是主動還是被動的慈悲救助!這裡應該不是一個層次空間,所以ta們下凡來是有限制的,你去看那種靈異玄幻小說應該能看到,神仙菩薩不可以隨便下凡來的,基本上不會,就算是異術,最多就是個分身,也就是ta們門下弟子,可能就是最開始,籠統的說,就是封神榜那時候,比較能見到未成神的神仙,後來真正成神成佛,菩薩的,一般人不可能見到,因為就算是修鍊有成,坐鎮一方吧,因為ta們的力量對於人間來說也是一種干擾,比妖魔鬼怪更強大,只不過是一個神仙菩薩是善德,一個妖怪魔鬼是惡念!二是,需要一個緣分的問題,因為佛家道家都是講究因緣,因果的,就是ta們不會出手干擾一般人的生命軌跡,除非是結下因果,修道之人都不會輕易結緣,何況是神仙菩薩算大能,你干擾一個,其他人也會受到影響,所以都是有原因的吧!而如果你敬了香火,供了花果,那麼就是,供品是一個心意的問題,而佛祖菩薩會給這些人庇佑,那麼也就說的通了,因為你受了人家的誠心,香果,適當有因有果吧,比如說保佑一下!好吧,不知道自己也看過的,還有想到的對不對,姑且做個參考!


人間妖怪很多,作惡多端,神仙從不主動救人,這是為什麼?

因為人首先應當自救。「自助者,天助之。」「自作孽,不可活。」都是這個意思。只有思救、求救,方得拯救。只有厭離苦海,方可出離苦海。若是身在苦海而自得其樂,要「與天斗,其樂無窮;與地斗,其樂無窮;與人斗,其樂無窮」,那麼,神仙就會退避三舍,絕不影響他樂呵,直到他自絕於世界,魂飛魄散。

所以《西遊記》是「一塊石頭的」自我覺醒啟示錄。

如來曾當面教訓已經稱王稱聖的孫悟空,而他不自覺醒,貪求不已。如來就伸出神掌,誘他入轂,化作五指山(鐵圍地獄),囚禁了他。他要掙扎而出,如來就用封印貼在山頂巨石上。從此,猴王大聖就在遠離人間的荒野之地(黑洞)自度春秋,跌到生命的谷底,寂滅了。直到觀世音菩薩倒駕慈航來看望他,再次教訓他。猴頭有了悔意,求菩薩指點迷津,菩薩才根據他的特點和自己肩負的重任,建議他擁護唐僧取經,用誠實勞動贏得生命尊嚴,既使猴頭出離無聊苦海,又使自己得以圓滿完成任務。

知足常樂。自足者常處樂境而樂享無窮,心虛者貪求不已而自招煩惱。是故《道德經》勸世人當常如「嬰兒」,不沾染惡習,不魂游身外,不對景追逐。《大學》勸世人「皆以修身為本」,切莫追逐外緣。

衛人鞅不辭辛苦,變法強秦,敗強魏而拓國土,然後身死家滅;呂不韋奔波千里,輾轉營求,恃強秦而滅周公,然後身死家滅;韓非子賣國求榮,獻智謀以求官職,而死於秦國牢獄。此三子者,皆以將相功業、廣大門楣之虛名為念,而不得善終,是為無妄之災。若秦瓊秦叔寶者,身懷武藝,但可救人於途而不留名,略不逞強於賓館而損譽,寧肯棲身於壟畝而自凈,無意邀寵於隋室而虐民,可建功於社稷,不啟釁於弟兄,故得享清靜於當世,而留芳名於千古也。

神其在外乎,竟爾仰求於上蒼?意發於內也,宜乎自省於本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