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近日,中辦、國辦印發了《關於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分析指出,產權制度是市場經濟的基石,《意見》對加快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統籌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自然生態空間用途管制改革、構建歸屬清晰、權責明確、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具有重大推動作用。

  逐步形成國家所有、集體所有二元格局

  中國地大物博、自然資源豐富,改革開放以來,逐步形成自然資源國家所有和集體所有的二元所有格局,初步形成了一個以公有制爲基礎,所有權、使用權分離,囊括地權、房權、礦權等諸多權利,橫跨陸海空的自然資源產權制度。但也存在自然資源資產底數不清、所有者不到位、權責不明晰、權益不落實、監管保護制度不健全等問題,導致產權糾紛多發、資源保護乏力、開發利用粗放、生態退化嚴重。爲解決上述問題,《意見》提出多方面主要任務,首要就是健全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推動自然資源資產所有權與使用權分離,加快構建分類科學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體系,處理好所有權和使用權的關係,創新自然資源資產全民所有權和集體所有權的實現形式。

  明確土地、礦產等爲誰所有 歸誰使用

  《意見》提出,土地方面,落實承包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探索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使用權“三權分置”。

  礦產方面,探索研究油氣探採合一權利制度,完善探礦權、採礦權與土地使用權銜接機制。

  海洋方面,探索海域使用權立體分層設權,構建無居民海島產權體系,試點探索無居民海島使用權轉讓、出租等權能。

  到2020年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基本建立

  《意見》明確,到2020年基本建立歸屬清晰、權責明確、保護嚴格、流轉順暢、監管有效的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自然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和保護力度明顯提升,爲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保障國家生態安全和資源安全、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落實產權主體 推進自然資源資產確權登記

  專家指出,明晰的產權是市場經濟的核心,爲此《意見》提出,要以落實產權主體爲關鍵,研究建立自然資源主管部門行使全民所有權的資源清單和管理體制。近年來,中國對水流、森林、山嶺、草原、荒地、灘塗等體現生態空間概念的自然資源開展了確權登記和資產管理。按照部署,從2018年年底起,我國將在5年內完成對國家公園、自然保護區、各類自然公園等自然保護地和大江大河大湖、重要溼地、國有重點林區、重要草原草甸等自然資源的統一確權登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