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

生態修復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大舉措,當前已上升為國家戰略工程。生態修復的核心是停止對生態系統的人為干擾,利用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能力,輔以人工措施,使遭到破壞的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或使生態系統向良性循環方向發展。那麼,怎樣的設計才可以稱得上「生態設計」?本文收集了近年來國內十大生態修復實踐案例,以供相關行業人士參考。

一、海岸帶生態修復:秦皇島濱海景觀帶

這是個利用雨水的滯蓄過程進行海岸帶生態修復的工程,恢復海灘的潮間帶濕地系統;砸掉了海岸帶的水泥放浪堤,取而代之的是環境友好的拋石護堤;發明了一種箱式基礎,方便在軟質海灘上進行棧道和服務設施的建設。使昔日被破壞的海灘,重現生機,同時成為旅遊觀光點。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後

改造後

二、鹽鹼地生態修復:天津橋園

該項目運用簡單的填-挖方技術,營造微地形形成海綿體,收集酸性雨水,中和鹼性土壤,修復城市棕地,形成一個能自我繁衍的生態系統,同時形成一個美麗的城市公園。讓自然做工,將生態修復的過程變為提供生態系統服務的過程。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後
改造後

三、紅樹林生態修復:三亞紅樹林生態公園

該設計以紅樹根系理念恢復濕地系統,建立起適宜紅樹林生長的生境。採用人工種植與自然演替相結合的種植方式,健康穩固的恢復紅樹林。劃分區域,分級保育,在紅樹林保護區與可開發區域形成鮮明的空間界定。建立慢行遊憩系統,在自然基底之上引入休閑功能。從而建立起以紅樹林保護為核心的集生態涵養、科普教育、休閒遊憩於一體的紅樹林生態科普樂園。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後

改造後

四、河漫灘生態修復:義烏濱江公園

為解決包括洪澇威脅、水污染、廢棄物和建築垃圾等問題並儘可能降低預算及維護成本等一系列挑戰,受到當地農業智慧的啟發,義烏江濱河公園設計理念是創造一個低成本維護、具有雨洪調節和凈化水質功能、支持本土生物多樣性、具有生產功能,同時能提供多樣探索、遊憩體驗的城市公園。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後
改造後

五、工地棕地生態修復:中山岐江公園

公園設計的主導思想是充分利用造船廠原有植被,進行城市土地的再利用,建設成一個開放的反映工業化時代文化特色的公共休閑場所。圍繞這一主題,形成一系列公園的特色,其中生態性和親水性是本公園主要特色之一。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後

改造後

六、濕地生態修復:六盤水明湖濕地公園

該項目將城市雨洪管理、水系統生態修復、城市開放空間的系統整合與城市濱水用地價值的提升有機結合在一起,充分發揮了景觀作為城市生態基礎設施綜合的生態系統服務功能。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後
改造後

七、魚塘生態修復:宜昌運河公園

該項目經過巧妙的設計,使魚塘成為水體凈化器,並引入林叢、棧道、廊橋和亭台,通過最少的干預,使之成為新城的「生態海綿」,凈化被污染的運河的水體、緩解城市內澇,保留場地記憶,同時為周邊居民提供了別具特色的休憩空間。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後

改造後

八、採礦地生態修復:蘇州真山公園

該設計尊重場地自然現狀,在構建「海綿公園」和建設「生產性的低維護景觀」兩大策略的指引下,將一個垃圾填埋場搖身轉變為一個看得見青山,望得見碧水,記得住鄉愁的城市公園,為建設水彈性城市作出重要貢獻。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後
改造後

九、河流生態修復:遷安三里河生態廊道

該設計綜合運用雨洪生態管理的滲透、滯蓄和凈化技術,以及與水為友的適應性設計,並結合污染和硬化河道的生態修復,用最少的資金干預,保留現狀植被,融入藝術裝置和慢行系統,並將生態建設與城市開發相結合,構建了一條貫穿城市的、低維護的生態綠道,為城市提供全面的生態系統服務。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後

改造後

十、城市廢棄地生態修復:海口美舍河鳳翔公園

設計上,運用台田、密林、果園、濕地島鏈等大地景觀的手法展示鳳翔公園自然之美;生態上,通過人工潛流、表流濕地最大限度解決水質污染問題的同時,以乾坤湖為核心營造白鷺生境;城市休閑方面,提供滿足市民休閑的活動場地及慢行步道。最終將鳳翔公園打造成展示海綿理念、滿足市民休閑需求、展示海口景觀特色的綜合性生態城市濕地公園。

改造前
改造後
改造後
改造後

責任編輯:林冬娜、鄧小雲︱文章來源:中國給水排水

文章鏈接:資訊︱乾貨!生態修復十大實踐案例

想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歡迎關注國地機構旗下的公眾號↓ 「 國地資訊 」(ID:guodizixun)、「 空間規劃大數據聯盟 」(ID:kjghdsjlm)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