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7世紀的最後幾十年里,俄國繼承了金帳汗國以及周邊地區的領土,同時他們吸取了三十年戰爭中的教訓,進行了普魯士和瑞典軍事管理模式的改革。因此,在彼得之前,俄國是一個緩慢嘗試融入歐洲國際主流秩序的國家,而彼得的努力則加速了這一過程。

俄國的這種身份轉變是和奧斯曼帝國的衰落存在相當聯繫的。

1636年的時候,法國政治家薩力在《偉大的構想》一書中還建議將俄國和奧斯曼帝國從歐洲版圖中劃掉,但1686年簽訂的《永久和平條約》,使得俄國成為包括奧地利,威尼斯,在內的反奧斯曼帝國神聖同盟中的一員。這也是俄國首次加入的歐洲聯盟,是進入歐洲外交體系的重要一步。

同時,在彼得之前,俄國也開始了其他近代化的進程。

比如1682年始,基於血族關係的官員崗位獎賞制度被廢止,家族血統關係的記錄被廢止,這是朝著像非個人和法律方向發展邁出的更為重要的一步。

一些貿易福利也吸引了外國商人,很多人擔任了俄國的軍事顧問。在推翻同父異母的姐姐索菲亞的統治後,彼得也使得俄國的宗教權力的盲目崇拜受到削減,隨著東正教會莫斯科牧主尼康的倒台,東正教統領世界的想法也隨之破滅。

俄國變成一個多民族,多信仰的龐大民族政治結合體,最終登上了世界舞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