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有十萬大軍的時候,還怕什麼計謀呢?曹休就是栽在自信過了頭上。

三國真的很神奇,詐降計這個用爛的計策,魏蜀吳三個國家還是孜孜不倦的是上當。這向我們證明瞭一件事——計策不怕老,管用就行。

詐降計

亂世當中,總有一些人在原來的地方混不下去了(犯了罪,得罪了人),要逃到敵對勢力去。尤其是其中的一些人曾經擔任過要職,倍受歡迎。

時間長,就有人動了小心思了,往逃亡人裡面也混進去了詐降的人。偏偏這招還屢試不爽:

黃蓋坑了曹操,隱蕃坑了孫權,郭循坑了費禕(蜀國重臣)。題目中的曹休,則是被東吳的周魴給坑了。

苦肉計

和詐降計配套的,當然是苦肉計。不慘,敵人怎麼相信你?要離刺殺慶忌之前,還先安排了自己全家(這個是真的狠,不成功纔是天理不容)。

黃蓋當年詐降之前被打了板子,周魴則是割了頭髮。這屈辱可大了,君不見曹操割發代首。在別人眼裡周魴是真的冤——也沒犯啥大錯,咋鬧到這個樣子了呢?

隨後,就有人帶著周魴的詐降信去找曹休,表示:

孫權怕是要對我下手了,我馬上帶著兵馬獻城投降。

在石亭之戰前,曹休的軍事生涯一路順風順水,立下了不少功勞。可總有人說他是靠裙帶關係上位的,曹休心裡當然不服,總想著證明自己。一看能白撿便宜,不加思索的就帶著十萬人去接收城池,創功立業了。

自信過了頭

利令智昏真的很恐怖,絕大多數人都看出了問題,曹休卻不以為然。依舊帶著人高高興興的去接受地盤。因為他帶了十萬人,糧草輜重全都有,怕啥?大不了就是打一場的事情。

所以在他看到了陸遜帶領的吳國大部隊之後依然不撤退,腦迴路也是奇特,沒優勢人家憑什麼暗算你?吳國這邊人也不少,拉出了九萬人,分三路進攻。

人馬差不多,中了埋伏,自然是隻能慘敗。

喜歡就關注唄。。。


赤壁之戰和石亭之戰有著許多相似之處,都是曹軍對吳軍的戰爭,都是佔據兵力優勢的曹軍被吳軍以少勝多,並且都是曹軍中了吳軍的詐降之計。

說到輕信黃蓋的詐降,曹操也是犯了「經驗主義」的錯誤,漢末亂世,羣雄並起,諸多武將謀士或因大勢所趨,或因志向相投,或因厭惡故主等因素,倒戈投敵的不在少數,搞詐降的事件並不多。曹操攜平定北方的威勢南下,劉琮獻土投降,孫權集團內部也是降聲不斷,這個大背景為黃蓋的「投降」增添了不少可信性,曹操相信了黃蓋並不足奇,所以導致了失敗。

石亭之戰前,雖然孫劉聯軍在赤壁之戰擊敗了曹軍,但魏強吳弱的勢態並沒有改變,北方仍然在軍事上對南方佔據著優勢。孫權與鄱陽太守周魴聯手上演的苦肉計對魏方的決策者起了迷惑作用:當時東吳的尚書郎多次到鄱陽查究事情,逼得太守周魴不得不割發謝罪。三國時期官制,尚書郎是尚書臺高官,類似於今天的中央辦公廳祕書。這樣地位的高官親臨一地查辦案件,給人透露出一種地方官員失去了君王信任的信息,為周魴的「背叛」增加了可信性。

領兵接應周魴的魏軍大將曹休並不是庸才,之前也是打過不少勝仗的,並且在進軍吳地的途中也發現了吳軍的異常調動,但是自恃自身軍隊強大,在明知前途兇險的情景下仍然強行前進,結果中伏兵敗,全靠平時關係不好的賈逵不計前嫌來救才得以逃生。

真實戰爭的參戰者並沒有著電子遊戲中的上帝視角,尤其是在獲取情報信息手段方式上相對落後的古代,上到全軍統帥,中到分旅領將,下到基層伍長,對對手動態和戰場勢態其實是很難做到精確掌握的,眼前都是一片「戰爭迷霧」。孫子有云:兵者詭道也。古人很早就認識到了在戰爭中使用各種手段對敵人進行戰略或戰術欺騙的重要性。在一片「戰爭迷霧」中,對手還要對對方進行算計,在這種狀態下想要打勝仗,取決於將帥的智慧經驗、士卒的訓練水平、軍械糧草的保障、情報信息的獲取,乃至天時地利甚至運氣等因素。而即便是以上因素都具備了良好的條件,只要對手也非平庸之輩,那即便是英明的統帥也難言必勝。


公元208年,曹操南下,打算藉此一戰一統天下,雖然荊州劉琮因為羸弱而投降曹操,但劉備和孫權不願就此投降,他們聯合起來與曹軍對峙。此後,孫劉聯軍與曹軍對峙於赤壁一帶。在兩軍對峙時,黃蓋提出火攻戰術,並親自前往詐降,周瑜認為此計可行。在兩軍交戰當天,黃蓋準備了幾十艘鬥艦,滿載薪草膏油,外用赤幔偽裝,上插牙旗,在船後繫上走舸。黃蓋先向曹操投書,通報投降,使曹軍看見黃蓋船隻前來而毫無戒備。黃蓋趁機下令點燃柴草,火乘風勢波及曹軍岸上的軍營,聯軍趁此機會發動進攻,就此獲得了赤壁之戰的勝利。

不難看出,在赤壁之戰中,孫劉聯軍之所以可以獲勝,黃蓋獻上的詐降計策佔據著很重要的一環,正因為黃蓋詐降成功,纔有了後來火燒赤壁的順利發生。但實際上,這次詐降並非東吳在曹魏身上唯一的一次勝利,在二十年後,東吳方面再一次使出詐降的手段,就此騙過了曹魏的另外一員大將,並在此後取得了另一場戰事的勝利,而這場戰事,就是石亭之戰。在公元228年時,鄱陽太守周魴用詐降誘敵之計致書魏國曹休,表示願意叛吳歸魏,請求曹休派兵接應,而曹休果然上當,就此出兵進攻吳地,從而被陸遜在石亭擊敗。若說赤壁之戰中,曹操中計是輕敵,而在石亭之戰,曹休又是為何中計?

事實上,在曹丕繼位後,曹休就被委以重任,當時曹休領揚州刺史,並一直擔任東線都督,在曹休任職期間,不少東吳將領向曹休投降,這讓孫權十分惱火,而在這種大環境下,周魴會投奔曹休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孫權和陸遜開始密謀,緊接著周魴就開始實施對曹休的詐降之計。當時周魴派出自己的親人,帶著他寫的七封書信,前去忽悠曹休。

與此同時,孫權也十分配合的派人前去責詰周魴,這在當時可以看成是脅迫,而周魴在被斥責期間,甚至還連累他的頭髮被砍去一截,這件事自然也被曹休所聽聞。七封書信,還有人質,再加上週魴自己的表現,以及當時大環境的影響,曹休終於被他成功忽悠。

當時曹休會中周魴的詐降計,正是因為周魴為了讓曹休中計,已經無所不用其極了,在這樣的情況下,曹休會中計也是情有可原的事情。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