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羊城派記者 樑懌韜

  圖/羊城派記者 陳秋明(另署名除外)

  2018年,廣州開啓“廁所革命”元年,新建環衛公廁299座,加上改擴建公廁,全年更新公廁1027座。此外,還動員1569座單位內設廁所對外開放,較好解決了市民出外公廁不足的問題。

  同時,廣州還在公廁管理上下功夫,免費廁紙已成中心城區不少公廁“標配”,智能化人性化設施除了給市民遊客提供“方便”,環衛工人保潔管理亦更方便。

  廣州曾是一座“不便”之城。2014年10月發佈的《廣州市環衛公共專項規劃環境影響報告書》記載,廣州缺口公廁1000多座。街頭找不到廁所,一度困擾出行的市民和遊客。

  爲解決公廁缺口問題,廣州在2018年通過《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三年新建改擴建公廁2240座計劃,並由溫國輝市長任廣州市廁所革命領導小組辦公室組長。

  通過一年努力,廣州在2018年已新建改擴建公廁1027座,其中新建環衛公廁299座;2019年,廣州更制定提前完成《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即新建654座,升級改造1586座之目標。

  天河長湴公園,“農村廁所”變身“智能公廁” 圖/羊城派記者 樑懌韜

  早在改革開放初年,羊城晚報便高度關注公廁問題,資深攝影記者葉健強曾在1991年拍攝過廣州火車站西廣場,旅客“擠爆”公廁的場景。

  28年過去了,這間公廁如今是否變樣?經過一年的“廁所革命”,廣州在公廁建設管理上有沒有新舉措?帶着疑問,羊城晚報記者回訪廣州火車站西廣場公廁,同時亦蹲點其他“已革命”的公廁,看看通過精細化城市管理,廣州公廁如何變身——

  鏡頭1地點:廣州火車站西廣場公廁

  硬件升級管理跟上,老公廁煥發新活力

  “廁所爆棚不僅呈現了一種視覺衝擊,反映當時的如廁狀況,更體現了一個時代側面。”回憶當年拍攝照片的場景,葉健強說。人多、簡陋、氣味難聞讓旅客當年在廣州火車站上廁所,成爲一種煎熬。

  廣州火車站西廣場公廁(1991年) 圖/葉健強 攝

  2019年4月13日,距離葉健強拍攝經典廁所照片已有28年,這天,羊城晚報記者回訪廣州火車站西廣場公廁時發現,公廁當年“簡陋”“氣味難聞”“煎熬”之感不再,只見環衛工人見縫插針般看到如廁旅客數量稍降即馬上對公廁進行打掃,公廁內的吊扇不斷扇風增加空氣流動。身在廁所內,記者未聞到明顯異味。

  自葉健強拍攝後,該公廁已分別在2004年和2018年有過“兩次革命”,記者觀察發現,現在,該公廁裏第三衛生間、坐式馬桶、防滑地磚、防潮牆面磚等設施齊備;考慮到旅客攜帶行李如廁,該公廁還加裝了小型行李架供旅客臨時放置手提包。

  如今廣州火車站這個廁所依然十分“繁忙”,但“接待”的大多是來玩的遊客 圖/羊城派記者 陳秋明

  如今廣州火車站這個廁所用上了感應水龍頭 圖/羊城派記者 陳秋明

  如今廣州火車站這個廁所多了無障礙“單間” 圖/羊城派記者 陳秋明

  記者瞭解到,廣州火車站西廣場公廁日均使用量達6000人次,春運期間更突破1萬人,這些人都因“廁所革命”而受惠。

  如今廣州火車站這個廁所用還有綠色盆栽 圖/羊城派記者 陳秋明

  鏡頭2地點:天河區長湴公園公廁

  公廁智能化設施改造,減輕環衛工勞動強度

  廣州不少老公廁因“廁所革命”煥發新活力;不僅中心城區,城鄉結合部也嚐到“廁所革命”的甜頭。

  “這座公廁,比以往普通公廁好打掃多了。”同一天,在天河區長湴公園內,打掃公園公廁的環衛工廖阿姨輕按一個按鈕,沖水設施便對整座廁所地板進行自動沖水,不少表面污垢被直接沖掉。對比之前要費力才能清洗的老式公廁,廖阿姨稱長湴公園公廁智能化設施大大減輕環衛工勞動強度。

  天河長湴公園未改造前“農村廁所” 圖/天河城管供圖

  據悉,就在2018年年中,廖阿姨打掃的廁所仍屬村管“農村廁所”。廣州市天河區將該廁所納入改造名單,最終“升級”爲城管環衛公廁。

  長湴公園公廁的智能化改造,讓精細化城市管理服務,向城鄉結合部延伸。

  鏡頭3地點:天河冼村街道政務服務中心

  內設廁所對外開放,解珠江新城公廁荒

  即使654座新建公廁在2020年前建成,廣州依然有公廁缺口。讓更多沿街單位開放內設廁所供市民遊客使用,成爲廣州讓你更“方便”的另一工作思路。

  4月12日,記者在天河區冼村街道政務服務中心看到,中心門口掛有廣州2018年設計的“Open Toilet Guangzhou”內設廁所對外開放標誌。街頭遇“急”找不到公廁的市民遊客,只要政務服務中心處於辦公時段,就可以免費入內使用廁所。除了普通的男女廁位,爲照顧行動不便人員該廁所還設有無障礙廁位,並提供免費廁紙洗手液給入內借廁所的市民遊客。

  天河區冼村街道政務服務中心,帶有無障礙功能的對外開放內設廁所 圖/羊城派記者 樑懌韜

  “2018年,天河區率先要求開放區內所有財政供養單位位於1樓的廁所,作爲財政供養單位的冼村政務服務中心也響應開放廁所。”冼村街道環衛站黃站長告訴記者,政務服務中心的廁所開放,極大便利珠江新城內的市民遊客,特別是周邊上班的白領。

  天河區冼村街道政務服務中心,掛出“OTG”標誌開放內設廁所 圖/羊城派記者 樑懌韜

  據悉,經過全社會動員,2018年廣州共有1569座單位廁所被鼓勵開放,不少財政供養單位如冼村街道政務服務中心般開放廁所以便民。

  管理者說:

  公廁數量不斷增加,管理水平也在提升

  “這座廁所,我們還會持續爲它激發新活力。”越秀區城管局養護所負責人朱西新介紹,針對廣州火車站西廣場公廁使用量大的問題,區城管部門計劃安裝智能導廁系統,方便旅客知道廁所使用情況。

  “更多公廁,會因廁所革命而智能化。”天河區城管部門介紹,踏入2019年,天河區已先後兩次對現有公廁進行改造招投標,更智能讓更多人“方便”,是本輪廁所革命的思路。

  天河區冼村街道政務服務中心,內部標識牌指引市民前往廁所 圖/羊城派記者 樑懌韜

  “除了政府機關,社會力量開放內設廁所,我們已在動員。”冼村街道環衛站黃站長介紹,街道已根據天河區進一步開放單位內設廁所的規劃,動員社會單位開放內設廁所。有別於財政供養單位,本輪動員的社會單位若符合要求開放廁所,可獲得財政補貼。

  “提前一年完成三年計劃,將爲我們補弱固強提供機會。”廣州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如最終順利通過兩年時間完成原定三年任務,按照今年制定的《廣州市地方標準——公共廁所建設與管理規範》去強化新建改擴建公廁管理水平,將成爲城管部門的任務。

  市城管部門計劃提升現有公廁管理的不足點,同時保持管理優秀公廁的管理水平,不僅從公廁數量上讓市民感到“方便”,也要用好的公廁管理水平使市民更“方便”。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孫磊 實習生 吳靜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