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邀。

晏幾道(1038年一111O年),字叔原,號小山,北宋著名詞人。

晏幾道歷任潁昌府許田鎮監,乾寧軍通判,開封府判官等職,是宰相晏殊第七子,"二晏「就是指晏殊和晏幾道。晏幾道性格孤傲,中年家境中落,因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羅織罪名而治罪。後宋神宗放了晏幾道一馬。但此事對他打擊很大,他是一個書生意氣的公子哥兒,淪落為潦倒落魄的貴族。

晏幾道在詞的成就上勝過其父晏殊。他工於言情,語言清麗,感情真摯,意境深遠,表達直接。是婉約派的重要作家,巜小山詞》留世盛傳。

鷓鴣天一一晏幾道詞

彩袖殷勤捧玉鍾,當年拚卻醉顏紅。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

從別後,憶相逢,幾回魂夢與君同?今宵剩把銀釭照,猶恐相逢是夢中!

流沙譯文

當年彩袖酥手頻頻捧起玉盅,

我為你狂醉拼得滿臉通紅。

漫舞從月上柳梢到月墮樓心,

縱情歌唱無力搖動桃花扇風。

自從別後我總渴望與你相逢,

多少次在夢中深情相擁。

今夜我舉銀燭再看你的模樣,

恐怕相逢又是在美夢之中!


說妟幾道不能撇開他爹妟殊,他父子在文學史上並稱「二妟」,文學成就斐然。妟殊可算得上中國歷史上的一代明相,在他執相的年代我大宋國泰民安經濟繁榮,不僅如此,他對文學也頗有成就,對「宋詞」的形成他功不可沒,至今他的兩句詩在民間廣為流傳――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妟幾道是妟殊的第七個兒子,他的文學成就超出他爹,可說是「青出於藍勝於藍」,現在我就把至今流傳於世的《小山詞》里他的兩首詩抄錄出來和大家切磋,我想不無裨益。

《生查子》:關山魂夢長,魚雁音塵少。兩鬢可憐青,只為相思老。 歸夢碧紗窗,說與人人道。真箇別離難,不似相逢好。

妟幾道多情而不濫,也有說他是「淫而不濫呈英豪」的。「只為相思老」,多麼真摯的情感!即使是青絲堆雪,也不必傷心惆悵,那不過是因「相思」而變老,值!

《臨江仙》:夢後樓台高鎖,酒醒簾幕低垂。去年春恨卻來時,落花人獨立,微雨燕雙飛。 記得小蘋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琵琶弦長說相思。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

這「燕雙飛」、「彩雲歸」至今被音樂人譜新曲填新詞在民間廣為傳唱,殊不知這是出之妟幾道的手筆!夢回酒醒後只見朱門緊鎖簾幕低垂。人去樓空,伊人已如飄零落英,風吹雲散蹤跡全無,只見燕子剪刀飛,芳春過盡人無常!當年小蘋風彩照人,如今人魂不見,實乃讓我痛斷肝腸!

妟家父子從文學創作上成就斐然,都名垂青史,但是說到各自的人生軌跡就大相徑庭了,其父是經略天下其子卻醉卧花叢。其父一生光輝燦爛其子一生卻窮困潦倒,怎麼會是這樣呢?我的回答是妟幾道自找的:妟幾道出身相府,自幼珠圍翠繞錦衣玉食「金鞍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牽繫玉樓人,綉被春寒夜。」他縱橫詩酒,鬥雞走馬,酷享奢華。不想,就在他正置少年,還沒進入社會之前他父親妟殊突然離世,他的生活從登峰造極一下子跌落到無底深淵,他經常看著他家的舊宅院吟誦唐人劉禹錫的詩「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來聊以自慰,舊時高朋滿座門庭若市,如今卻門可羅雀滿目凄涼,這世態炎涼的殘酷像一盆冷水把他對生活火一樣的熱情澆滅了,他在詩中寫道「醉拍春衫惜舊香,天將離恨惱疏狂」。他決心用「贊艷」詞來排解心中的壓抑,用「相思」詩來「治癒」心中的彷徨。

其實,妟幾道大可不必情緒如此低落,你想,他父親權傾朝野,門徒遍天下,再加之他天性聰穎,他如果稍微屈尊通融也不至於落個窮困潦倒的下場,可他偏不,在他詞才響譽天下的時候,仁宗皇帝、蔡京丞相曾找他作詞,他卻敷衍塞責,對皇上、丞相沒有一字讚譽;當時名揚天下的大文豪蘇軾求見他也拒之門外。由此可見,此人太孤傲了,孤傲得簡直像頭驢!窮困潦倒甚至後來的身陷囹圄完全是自找的!

妟幾道的性格特點和自身遭際也許給後人留下一些啟迪。在當今社會也有類似乎妟幾道的人,才華橫溢卻孤高自傲,滿腹經綸卻孤芳自賞,不會把自身價值融入社會。這樣一來,你就是有天大的本事也是枉然,只有能把自己融入社會的人才不會孤獨,只有把自己的價值奉獻給社會的人那社會才會回報你。《紅樓夢》里有句詩說得好,「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那不懂得「人情世事」的人哪有所謂的文化?就像妟幾道一樣懷揣著「壯志未酬」的遺憾悲慘的死去,就算你青史留名又有屁用!


晏幾道出身名門,是「太平宰相」晏殊第七子,二人合稱「二晏」。

晏幾道精通六藝,詞風婉約。也許因為是公子哥的原因吧,心氣兒特高。一日蘇東坡登門拜訪,見都不見,直接說「老子太忙,沒空見你」。

和他老子一樣,都是多情的種吧,都寫了很多情情愛愛的詞作。「記得小頻初見,兩重心字羅衣」第一次見面就知道人家內衣是什麼樣子了。。。「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莫笑我是多情種,莫以詞作論英雄!

青年之前可謂是享盡榮華富貴,遍身錦羅綢緞吧。晏殊去世後,家道敗落,原先弓著身子出入相府的達官貴人一個個都成了高高在上的官老爺,小山本想靠他們求個一官半職,也吃了閉門羹,世態炎涼。

真不知道上天是對晏幾道垂青,還是先給糖後是耳光,人生從巔峰滑入谷底便再也沒有起來。雖然仕途不順,但是在中國詩詞上猶如一顆明珠熠熠生輝。


晏幾道是個什麼樣的人?我只知道是宋代詞人,詞風較為婉約,一生跌宕起伏。我正翻書找有關資料時,讀初中的孫女問我幹嘛,我說在找資料答題。孫女拿起我的手機只點幾下喊到:爺,別翻書了,手機上有呀,看!

實話講,4G手機才用幾個月,只會接打電話,上頭條也是年內孩子教的。手機上別的功能不是沒按過,按過,把裡邊的一百多元錢也按丟了,從此不敢再胡點。

孫女讓我看的有關晏幾道的文章,同頭條邀答的笫一個答題,相同。孫女告訴我,她從百度里搜的;而這裡是回答頭條。可能是一個作者吧。

我用手機還不如十二歲孩子,我也太無知太土冒了!


簡單地說,晏小山是宋代的賈寶玉和納蘭性德的結合體。


晏幾道,生於北宋天聖八年,即公元1030年,字叔原,號小山,撫州臨川文港鄉人,著名詞人。

少年風流

宴幾道是含著金湯匙出生的,是一個貨真假實的官二代,而且起點非常高,父親晏殊官居相位。父親在政治上很有建樹,他的文采和詞作尤為人稱道。晏幾道出生時,晏殊已經47歲了,這擱現代不叫事兒。可擱在一千年前,47歲都有可能四世同堂了。宰相家庭,老來得子,而且是幼子,晏幾道得到了父親格外的寵愛。

晏幾道自幼聰穎過人,學文習字可以說深得家傳,說天賦異稟也不為過,據說7歲就能寫文章,14歲就參加科舉考試,而且一出手就是高中進士。晏幾道生下來就在脂粉堆中長大,珠圍翠繞,錦衣玉食,一如他在《生查子》詞中所寫:

金鞍美少年,去躍青驄馬。牽繫玉樓人,綉被春寒夜

每天的生活就是跌宕歌詞,縱橫詩酒,鬥雞走馬,樂享奢華,舒服的不要不要的。

家道中落

青少年的宴幾道,過著人人羨慕的舒適生活,父親是宰相,六個哥哥己經長大,相繼為官,可以說是背靠大樹好乘涼,十分的逍遙自在。

好景不長的是,宋仁宗至和二年(1055年)晏殊去世,晏幾道春風得意的生活也戛然而止,社會的現實讓他第一次認真的審視自己。宴幾道和六哥祗德,及姊妹都還年幼,只能由二哥承裕的妻子張氏「養毓調護」。及至成家立業,蒙聖上恩蔭,成了太常寺太祝的一個小官。

神宗熙寧七年(1074年),晏幾道的朋友鄭俠,因進獻《流民圖》,反對王安石變法,而被變法派羅織罪名,交付御史台治罪。因從鄭俠的處,搜到晏幾道的一首寫給鄭俠的詩:

小白長紅又滿枝,築球場外獨支頤。春風自是人間客,主張繁華得幾時?」

變法派以諷刺「新政」,反對改革為名,將晏幾道逮捕下獄。後來神宗特旨釋放了晏幾道。雖然有驚無險,經過這麼一折騰,坐吃山空的家境更是每況愈下。這件事對晏幾道打擊不小。從一個書生意氣的公子哥,淪落為潦倒落魄的貴族子弟。

壯年為官

神宗元豐三年,宴幾道認識了從江西來京的黃庭堅,縱情詩酒,情義相投,兩人常飲酒唱和,有時醉倒在酒家壚邊,有時同榻夜話,縱論時勢,暢談抱負。

「俱含萬里情,雪梅開嶺繳『』

一一黃庭堅詩

當時晏幾道正處壯年,篤於風義,氣概豪邁,頗負聲名。 宋神宗元豐五年,監穎昌許田鎮。因穎昌知府韓維是晏殊的弟子,有著這層特殊的關係,再加上自己才氣不凡,晏幾道上任伊始,就給韓維獻上了自己的詞作。

韓維很快給予回復:「蓋才有餘,而德不足者」,希望你能「捐有餘之才,補不足之德」,不要辜負我作為一個「門下老吏」的期望!全然沒有昔日晏家門生的溫情,而是一副道學面孔,家長作派。晏幾道如同大冬天裡被人潑了一瓢冷水,透心涼,心飛不飛揚就不知道了

元豐七年,黃庭堅移監德州德平鎮,在汴京附近的成平、太康路上,寫了十首小詩寄懷晏幾道和王肱,但這時晏幾道恰已遙涉江南,未能聚首,兩人從此後會無期。

凄涼晚景

宋哲宗元祐初,晏幾道詞名盛傳於京師,蘇軾對他推崇備至,欲邀一見。但他回答說。「今政事堂中半吾家舊客,亦未暇見也。」辭氣頗為倨傲。

徽宗崇寧初,因「更緣事為,積有聞譽」,由乾寧軍通判調任開封府推官。大觀元年,蔡京權勢正盛,曾於重九,冬至日讓宴幾道寫詞,晏幾道瞧不上他,勉為其難寫下《鷓鴣天》兩首,內容只限歌詠太平,而無一語言及蔡京。當時,他已是年邁的老人了,可見其傲骨依然。

宋徽宗大觀四年(1110年),年過古稀的晏幾道安然辭世。他走了,而凝聚了他一生心血的《小山詞》卻流傳千年,歷久而彌新。

北宋之晏叔原,南宋之劉改之,一以韻勝,一以氣勝,別於清真、白石外,自成大家。-一一一陳廷焯《詞壇叢話》


晏幾道是晏殊之子,父子兩人都是婉約詞派的著名人物,尤其父親晏殊更是「詞人宰相」,王安石、曾鞏等名仕都曾是他的學生,富弼是他的女婿,皇帝更是以他為朝廷臂膀,辭官不幹都不準,晏家可謂是一時無兩。晏幾道是晏殊的小兒子,老來得子,晏殊自是恩寵有加,晏幾道從小就是在優渥的環境中長大的,跟隨父親學習詩詞文章,陪著父親處理朝中政事,一生得父親真傳。

因為父親既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高官,又是文化界首屈一指的大家。每日晏家賓客如流水般絡繹不絕,且都是高官貴胄和文化名人。晏幾道在這樣的環境下,眼光逐漸變得犀利,性格也是直截了當,常有當面指出這些高官貴胄或文化名人錯誤的時候。也許是父親的影響所致,也許是自己的個性所致,晏殊過世後,晏幾道明確了自己的想法,要終身與詩詞為伴,而不願為仕途所累。因此他便長期在家裡與一眾詞人、女子吟詞作調。可不久,這點財產不足以過活。為了增加家庭開支,晏幾道只好背棄自己的心愿出門求官,後來練受打擊,晏幾道又放棄了為官的想法,晏幾道便這樣伴著詩詞過了一生,任何事都無所畏無所懼,不被人情羈絆,不為權貴屈服,卻作出了一首又一首好詞,在詞的造詣上超過了父親。


晏幾道,字叔原,號小山,臨川(今江西撫州市)人,晏殊第七子。晏幾道是宋朝著名的詞人,擅作小令,工於言情,多寫人生聚散無常之慨與訣別思念之苦,凄婉感傷,纏綿悱惻! 個人認為,小山在詞作上的造詣應在千古詞帝之上。


宴幾道是一位詩人 他曾是富貴閑人 一個痴人 也是一個傷心之人 他生於宰相之家 無奈家道中落 他系詞人之後 得承清婉才思 他寫一手絕妙好辭 卻弄到窮困潦倒的田地 他一輩子清高孤傲 以寫柔情蜜意的花間詞為人生至樂 卻在暮年被捲入政治風波,淪為階下囚

他的一生如坐過山車 一時在富貴的峰頂 一時又滑入社會底層 起起落落 但從未放棄對詩詞的熱愛


晏幾道,晏殊之子;父子倆同為北宋婉約派大詞人!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