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過「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嗎」,一首大氣磅礴的臨江仙,道盡了千古興亡事。沒錯,這詞就是楊廷和——的兒子楊慎寫的,開個小玩笑,言歸正轉,我們再來談談楊廷和,一個風度翩翩的老帥哥,大明嘉靖皇帝朱厚熜的第一任首輔,也可以說是朱厚熜這個親王世子能當上皇帝的首功之人。

題主問楊廷和是否誤迎了朱厚熜繼位,那麼,楊廷和本人肯定會給題主點一個大大的贊,並加一句「不作不死」的留言,這誰tm知道一個十多歲的小屁孩結果是個權利心機婊啊,下面我們再仔細的捋一捋。

1521年,一代「頑主」正德皇帝朱厚照因意外落水染疾不幸駕崩,關鍵朱厚照沒兒子,面對嚴峻的政治形勢,首輔楊廷和不慌不亂,應對有序,根據朱元璋的《皇明祖訓》,提出了「兄終弟及」,從幾位候選人中選出了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來繼承大典。

那麼,楊廷和當時為什麼會選朱厚熜?我們暫時拋開什麼政治鬥爭,利益平衡、文官集團爭權之類比較糊弄人的說法,就從普通人的心理分析一下,作為大明首輔的楊廷和大人,估計當時心裡只有一個想法,那就是選一個稍微靠譜正常的皇帝就行了,為什麼?心累啊。看看朱厚照同學怎麼當的皇帝(筆者這裡並不是黑正德皇帝朱厚照,相反,筆者對朱厚照有很深的認同,大家也可以看看筆者前面所發的關於朱厚照的文章)?一個堂堂的九五之尊,一會玩獅子豹子,一會勾勾妹子,一會玩cosplay,背著大臣們偷跑出宮,自己給自己封官,還縱容太監打壓文官,最要命的是喜歡親自拿著刀子去邊境砍蒙古人,正德皇帝這些在當時的傳統官僚眼中的叛經逆道的荒唐行為,累的我們的首輔楊廷和大人連上書勸諫都已經麻木了(一種說法是以楊廷和為首的文官集團做掉了荒唐的正德皇帝,對於此陰謀論說法,筆者不予認同)。所以,當聽說十多歲的朱厚熜謙虛勤懇,有管理能力,善於納諫,又精通儒學時,好了,就這小子了。於是,一代心機厚黑的權謀皇帝,嘉靖皇帝登上了歷史的舞台。

但楊廷和怎麼也沒想到,就是這個十多歲的朱厚熜,從他登基第一天起,就因為要為自己生父生母正名的問題,和以楊廷和為首的百官懟上了,一懟就是三年,這就是有名的明朝「大禮議」案,結果呢,堂堂的大明首輔輸給了明面哭鬧,心機深厚的朱厚熜,楊廷和在朝堂的勢力也被清除一空,自己也辭官歸鄉,黯然結束了政治生涯。朱厚熜,一個十五歲的少年天子,巧妙的利用了「大禮議」,徹底的鞏固了自己在朝堂的權威,開始了自己長達45年的執政生涯。

至於嘉靖皇帝的功過,我們就不在這裡做過多的評價,反正譽之有理,謗之有據,建議大家可以看看電視劇《大明王朝1566》。總之,對於楊廷和來講,迎立朱厚熜,那是說不盡的心酸淚。


明武宗南巡迴程中,游鎮江,登金山,自瓜洲過長江。正德十五年九月,經清江浦,武宗見水上風景優美,魚翔淺底,頓起漁夫之興,便自駕小船捕魚玩耍。結果,提網時見魚多,武宗大樂,儘力拖拉,使船體失去平衡,他本人也跌落水中。明武宗在北京長大,不懂游水,入水後手忙腳亂,一陣亂撲騰,親侍們雖然把他救起,但水嗆入肺,加之惶恐驚悸,身體便每況愈下了。

正德十六年(1521年)正月,武宗在南郊主持大祀禮。行初獻禮時,武宗皇帝下拜天地,忽然口吐鮮血,癱倒在地,再也爬不起來了。三月,武宗已處於彌留狀態,他對司禮監太監說:「朕疾不可為矣。其以朕意達皇太后,天下事重,與閣臣審處之。前事皆由朕誤,非汝曹所能預也。」

武宗駕崩後,當時的內閣首輔楊廷和引《皇明祖訓》「兄終弟及」為據,請立武宗從弟興獻王長子朱厚熜(即明世宗)繼統,得到皇太后(孝康敬皇后)張氏准許,由其擬發遺詔,迎候朱厚熜自興王府所在地安陸府(今湖北鍾祥)回京繼位。

流程上迎朱厚熜繼位,是符合明朝的祖制。但是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朱厚熜繼位後,和大臣的衝突非常厲害,由進皇宮儀式開始,到後來的大禮議之爭,造成楊廷和的退休。

嘉靖皇帝朱厚熜有比較差的地方:起用了出名的貪官嚴嵩,使蒙古兵打到北京。信任道士、亂建宮殿大量浪費錢,使嘉靖後期國家變得非常窮。但是也有好的地方:在嘉靖朝並未出現作惡的太監;在東南沿海平定倭寇;在北方打敗蒙古;文化上改革科舉之弊,改正孔子稱號和典祀;經濟上嚴革貪贓枉法,勘查皇莊和勛戚莊園,還地於民,鼓勵耕織,重新整頓賦役,賑濟災荒,減輕租銀,體恤民情,治理水災,汰除軍校匠役十萬餘人,極大地緩解了當時激烈的社會經濟矛盾等等。

總的來說,嘉靖年間天下基本太平,並未出現大的動亂。政治上比較使用正路的思想,出現較大的名臣,也出現較多的名將胡宗憲、戚繼光、譚綸、湯克寬、周尚文、馬芳、張經等等。按明朝的制度完善情況,直至嘉靖時內閣制度才完善,而且國家機器恢復正常,一定程度上可以稱得上是中興。嘉靖皇帝朱厚熜算不上最好的皇帝,但又不算最差,應該算是合格的。


明武宗也就是歷史上著名的荒唐皇帝朱厚照,朱厚照繼位以後因為喜歡武事,被文臣所不喜歡,當時明孝宗留下三位輔政大臣,分別是劉健,李東陽,還有後期的楊廷和等輔佐朱厚照,但朱厚照不喜歡朝政,愛玩鬧!將朝廷政務全部交給劉瑾導致朝政大亂,最後親征蒙古也就是著名的應州之戰,在回歸旅途中貪玩落水死亡,當時根據朱厚照的旨意和大明律在大明宗族裡選擇一位繼承人是符合祖訓的,也符合當時朝政的需要!更何況儒家思想教育下,楊廷和和滿朝文武腦子裡的思想就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只能迎接和朱厚照關係最近的嘉靖皇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