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坊間流傳的段子,在電視劇《走向共和》中也有這個情節。

在《走向共和》第26集講《辛丑條約》簽字時,有這樣情節:奕劻拿起筆要簽字時,遲遲不肯動筆。李鴻章抽著雪茄從後面走了過來,見奕劻犯難了,不想簽字。

李鴻章便上前拍了拍奕劻的手,說:「天下最難寫的,就是自己的名字。簽在這賣國條約上,就是千古罪名啊。王爺,你還年輕,路還長著呢,由我來吧。」

說完,李鴻章拿過合約,伸手將手裡的雪茄給了身後的下人,瀟灑的在合約上籤了「李鴻章」三個字。

(真實的歷史上,李鴻章簽的是一個「肅」字。這個字是他的「花押」字。)

看完這一段,我都覺得李鴻章真是不容易啊。原來李中堂這麼偉大,在替滿清背鍋啊。我們都誤會李中堂了,原來,中堂大人不是賣國賊。

其實,這個故事是假的。可能有人故意給李鴻章洗白,把李鴻章說的很讓人同情。

第一,清廷負責談判的代表慶親王奕劻是1838年出生的!《辛丑條約》簽訂日期是1901年,此時奕劻已經64歲了(李鴻章當時78歲)!還年輕人?雖然,電視劇中導演找的演員很年輕。但是,歷史不容篡改!《走向共和》被禁也是咎由自取啊。

第二,誰說奕劻沒簽字?當時,滿清最主要的兩位和談代表就是慶親王奕劻和北洋大臣李鴻章。他們兩人誰敢不簽字?洋人會放過他們?事實上,慶親王簽字了,也蓋章了。可能章太濃,把字蓋住了。

慶親王印章是:欽命全權大臣便宜行事關防。

(文|勇戰王聊歷史)


李鴻章代替慶親王在《辛丑條約》上簽字是【走向共和】的戲份。

當時是慶王爺手拿筆在《辛丑條約》上方手顫顫巍巍遲遲不鉛,旁邊的李鴻章看到後說:王爺,簽在這賣國條約上就是一輩子的罵名,你還年輕,還是讓我來吧!然後就接過筆在條約上簽字。

實際的歷史上八國聯軍進攻北京,慈禧和光緒皇帝倉皇出逃,她逃亡途中,讓總理衙門大臣、慶親王奕劻留守京城,並下詔命兩廣總督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和慶親王一起和洋人議和。最後是在1901年簽訂了《辛丑條約》。是他兩個人都在條約上簽字的。

據說洋人的議和條款中要懲辦禍首175人,第一個就是慈禧。經過李鴻章等人的力爭,洋人放棄殺慈禧的打算,後來慈禧也是出賣國家利益「悔罪」不錯,就留了一條性命。


「王爺這名字簽上了就是千古的罪人,您的路還長,給我吧,老臣的時間不多了」,這是最後李中堂說給慶親王的話。

辛丑大戰,八國聯軍的代表,對著一個央央哀求的老頭,破苦大吵,我們這位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中堂放下自己的臉面,萬般的哀求,只為了能為大清再省下一點銀兩。大難之際,偌大的清王朝只有一個漢人老頭再為其苦苦的支撐。

萬般無奈之下,李鴻章之好在條約上籤了一個「肅」字,這人生走來,想不到最難寫的竟然是自己的名字


把″戲"當成歷史,難免戲說歷史。


李鴻章是在為晚清背鍋而已,無奈之下籤了一個字「肅」,取自晚清授與他的封號肅毅伯中的「肅」字,也是無奈之舉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