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記》上說:「登高必自卑,行遠必自邇」,宋人又詞曰「獨自莫憑欄」,人們登高往往後覺得自己很渺小,很孤獨。然而盛唐豪放不羈的王之渙卻不一樣,這首《登鸛雀樓》便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前兩句寫景,用了對仗的手法,輕鬆的描繪出了廣大視野的萬里河山,形象地呈現了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輝的壯麗圖畫,有談笑間指點江山之意;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後兩句寫意,將眼前的景物與人生的哲理融合的天衣無縫,也表現出了作者積極向上的進取精神

《唐詩解》中曾評到「日沒河流之景,未足稱奇,窮目之觀,更在高處」,可見評價之高,王之渙也因這首詩名垂千古,鸛雀樓也因此詩名揚天下。兩句哲理之詩,也成為了鼓舞年輕人積極進取的格言了


前兩句寫景氣勢磅礴、景象狀觀,平鋪描繪了大好山河。後兩句寫理,賦予哲學意義,把詩的意境描述出來。

本詩用詞樸素,沒有華麗修飾的詞語,寫景也是描繪輪廓,這是本詩一大特色。本詩對仗工整,白日對黃河,依山對入海,窮對上,千里對一層。最後一個樓字與標題呼應,道出觀景地點,起到點題作用。

本詩的精神面貌相當積極,寫出了詩人無止境的探索精神,積極進取的精神。


其實最關鍵的是後兩句: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登高望遠,眼界決定格局。儘管眼界寬的人不一定格局就大,但有大格局的人一定是有開闊眼界的人。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登高遠望,千里之外就是詩和遠方。


大氣磅礴,氣勢宏大,一幅美麗的風景映入眼帘的感覺


真詩,真境界,無一不是人人心中所有而人人筆下皆無的珍品。《登鸛雀樓》是那種人們面對壯麗河山感慨萬端、深悟人生宇宙哲理時的大徹悟。

一河一日,千里外,河入海,何等視野,何等目光,沒有非凡抱負胸襟,又豈能發出如此感慨!


自古以來,每逢夸人上進,勸人為善。很多時候都會用到:更上一層樓。整句詩,言簡易懂,看似簡單,卻又氣勢磅礴。催人奮進,激勵民族自信。回到現代社會來講,傳播一種正能量。使全社會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風氣。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大氣勢,每個字都用得妙不可言,一看就是一副氣壯山河的畫卷。


這是一首古今傳誦的名作。描繪了登臨鸛雀樓所看到的壯闊雄渾的景色,豪放雄勁,氣勢磅礴,形成了一副粗獷明快,意境深遠的山水畫!

體現了詩人對美好事物的嚮往與追求,反映了盛唐時期與時俱進的積極進取的精神!


大氣磅礴,氣勢宏大,一幅美麗的風景畫展現眼前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