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喜歡!

要從契合個人審美觀來說,更喜歡《雨巷》。

讀這首詩時二十歲左右。當時就被那個結著愁怨的丁香一樣的姑娘打動!真的想像自己就走在那狹長又寂寥的雨巷,然後有一個翩翩公子,看著我從他身邊走過。我向他投去一個目光「太息一般的目光」,然後我繼續走著,他在我身後默默地目送我走遠!

有時候我又幻想自己就是那個少年,渴望遇見一個憂愁而又美麗的姑娘。不是要搭話,就是想見到這麼一個場景。

你說怪不怪?


這兩首我詩都非常喜歡,不過對於多情如我,則相對比較喜歡《雨巷》讀此詩總能讓我產生淡淡的憂傷,彷彿看到一個美麗素雅的女子向我微笑著款款走來,她走進我的心裡,讓我一年四季都無法忘懷。在此我謹作一文以和《雨巷》

那是一個細雨紛飛的清晨,你,一個素雅溫婉的女子,撐著一把古色古香的油紙傘,踏著光潔明亮的青石板,滿面淺笑,姍姍而來。那紛紛驚落的桃花,在你身邊狂亂飛舞,然後撒滿一地殷紅。你盈盈一笑,沉醉漸至於迷亂。那個在前面路口兀自等待的人兒在原地躑躅盤徊,然而他絕不能貿然來打攪--你與花的細語,只能夠借這汩汩流去的春水,以及這濛濛的江南煙雨,來傾訴他無盡的愛與憂愁。

那是一個鶯飛草長的午後,蟬聲如織,綠蔭似蓬,荷風飄香。你,一個溫柔且優雅的女子,挽著花籃,提著裙擺,隨著清風,趕著翩翩起舞的蝴蝶,採擷了一把五彩的鮮花。耀眼的太陽親吻你靚麗的臉頰,你微微一笑,青春無限。你在花徑上款款而行,輕盈如蝶,似乎不想打破這裡的寧靜,然而你卻不曾知道,那看花的人早已迷醉,顛倒而不辨回家的路徑。

那是一個楓葉飄零的黃昏,金風颯爽,白雲悠然。你,一個多情且善感的女子,在那片飄著淡淡幽香的桂花樹下踽踽獨行,你一會兒踢踢落地的桂花,一會兒抬頭輕咬唇角,像是在回憶往事,又像是在想著心事。西風輕撩你的秀髮,夕陽映照你的臉頰。這是一個成熟的季節,也是一個思念的季節。你手中的那本厚厚的記事本,寫了多少落寞的情思?往事亂如落葉,心夢香過桂花,就讓這一泓秋水帶去這美麗的哀愁,讓那南飛的大雁帶走這纏綿的幽夢。

那是一個大雪霏霏的夜,天空灰暗,大地純白。你,一個端莊且感性的女子,如孩子般張開雙手,抬頭向天,欣喜若狂。那潔白的雪花一朵一朵飄落在你的手上,身上,頭髮上。你彎腰掬起一捧雪,輕輕地將白雪撒向蒼穹,宛如柳絮因風而起。這寒冷的夜,孤寂的夜,潔白的夜,因你的歡聲笑語而生機盎然。一陣寒風刮過,雪花驟然起舞,瀟瀟洒灑,沙沙作響,這美妙的天籟,我多麼希望它能夠永恆。我願在你的身旁,靜靜守候,默默地感受你的歡樂分擔你的幸福。你回頭對我嫣然一笑,捧一捧雪拋向我,像是古時的繡球,在這瞬間,時間似乎凝固,世界業已永恆。在此時此刻,我只想攪起周天寒切,然後緊緊地擁著你,用我如火的心去溫暖你與這四周的冰雪!


再別康橋,

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作別西天的雲彩。

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詞義優美,通俗易懂,讀起來抑揚頓挫,朗朗上口,很喜歡這首詩,後一句更是作者的神韻之筆,把留戀之情,惜別之情和理想幻滅後的感傷之情表達的淋漓盡致。

通篇沒有一個」愛「字卻讓人嗅到了愛情的氣息,也沒有一句訣別的詞語,卻依然讀懂了離別的惆悵,唯美、感傷,是我對這首詩的評價。


「悟空問答」出的這個題目,如果要客觀,公允地評價這兩首詩,及這倆位在文學史上都有影響的作者,還有點難評,既然不好評,提起了筆,也還得硬著頭皮的寫下去。

首先,談這兩首詩:徐志摩的《再別康橋》,與戴望舒的《雨巷》都寫得好,寫得美;立意美,語言更美。這兩首詩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唱響了中國文壇,在文學史上佔有了一席之地,是當時文壇新詩歌的代表作。

其次:戴望舒的《雨巷》,在暮春的青石板的,丁香般的江南小巷中,遇上一位撐著油紙傘,天空下著綿錦細雨,心中憂傷又纏綿悱惻的,一位丁香般的姑娘。這樣的意境,這樣的情調,那一位滿腹詩書的青年不動心?

徐志摩的《再別康橋》開篇一句: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最後一句: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你們看,多美的句子啊!最後志摩先生在空中揮一揮衣袖,來不及帶走一片雲彩,更來不及帶走人世的眷戀,便消散在太空之中。

第三,再論倆位作者:徐志摩一生風流倜儻,艷情不斷,周圍仕女如雲。論才氣,徐志摩高於戴望舒,論在文學史上的影響,徐志摩是新月派最有代表性的詩人,其影響也高於戴望舒。

最後,歸納到題主的題目:《再別康橋》與《雨巷》兩首詩不分伯仲,各有千秋,更各有各自的讀者群。作為我個人來說,兩首詩我都喜歡。這就說明一個寫作的硬道理了:一篇作品,不管是詩歌,散文,隨筆或是其他東西,只要立意好,語言美,能夠帶給讀者心靈的審美享受的作品,都肯定是讀者喜歡的作品。


《再別康橋》


都是精品,難分軒輊。


再別康橋,讀了許多遍,一如繼往的喜歡


人教版教材都是第一課的內容。


現代詩中弘一法師的送別也不錯,還入了曲!到杭州時去了虎跑的弘一墓!


別問我鮑魚和海參那個更喜歡吃,告訴你我都喜歡吃,《再別康橋》和《雨巷》都是很難超越的作品,對它們我是發自內心的喜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