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催眠指導語,仰賴深層同理心】

昨天到父親任職的公司進行講座,在提問時間裡,

有人問我:「催眠是什麼?」

「催眠就是催眠師告訴你,要想開一點,

換個角度看事情,就不會這麼痛苦了嗎?」

這樣的想像似乎很貼近許多沒接受過催眠的夥伴們,

心中對於催眠的理解跟猜測,

甚至不少接受過催眠的人,也是這樣被對待的,

我當下決定花一點時間,好好聊聊催眠到底是什麼?

1448889480-2194073757.jpg

「如果今天你的困擾是跟職場主管有了爭執,

或是與伴侶意見不合而爭吵,跑來找我催眠,

可是我卻告訴你,想開一點,換個角度看事情,

這樣的回答,你覺得聽起來如何?」

「會覺得很不舒服吧?」

「是的,這叫做說服,不是催眠要做的事情,

在催眠之前,我會關心你在衝突時感受如何?

妳自己怎麼看這樣的事情呢?

回到衝突這件事,或是與伴侶的關係上,你希望怎麼做?」

「所以催眠師會說一些話,讓我心情變好,

或是讓我可以找到解決衝突的答案?」

「很接近了,不過這過程更像是當我瞭解你的需要之後,

把你期待的內容,加入催眠引導語當中。」

 

 

我一邊回答,忍不住想起在催眠工作坊中對學生說過的話,

許多人誤以為催眠進行的過程,就是催眠師一直下指令,

透過這些潛意識的指令,讓當事人改變,

這接近於第一代古典催眠的手法,

在缺乏對當事人充分理解的情況下,失敗機率很高,

有些來找我進行催眠的當事人,已經接受過其他催眠師的服務,

在經驗與感受上並不是很好,或覺得催眠無效,

詳細詢問後,才發現催眠師的引導語都很好,

只是少了前面的評估跟探問,以致於在過程中,

更像是催眠師拉著當事人去看他認為重要的地方,

難以同步當事人的身心狀態。

以諮商語言來説,就像「缺少同理的回應,使關係變得不夠穩固」,

透過催眠指導語細膩回應當事人內心的渴望,是很重要的事情,

就像是心理師不管採用哪一種理論,

最終都還是要能回應當事人的渴求。

 

 

【同理他人前,需要先懂得自己】

在藍海催眠訓練中,今年首度加入自我覺察與同理心的訓練,

正是因為我們觀察到,這些年來催眠師們在催眠技巧上都很棒,

然而對少數催眠師來説,容易因為缺少對自身狀態的覺察,

以致於造成他進行催眠時,會有些阻礙,

(這就跟諮商督導有時候會點出受督導者需要覺察之處一樣)

對我來説,同理心並不是一項技術,而是願意貼近與理解對方狀態的態度,

然而,在能夠懂別人之前,很重要的一件事情是需要先懂自己!

 

 

「你們有發現,通常在催眠過程中,哪些類型的當事人最有挑戰性嗎?」

這是我在催眠訓練中,詢問過學生的一個問題,

「抗拒的!」、「權威的~」、「一直都不改變的」、「很盧的」

各式各樣的答案紛紛冒了出來,

「那你覺得很難服務到當事人的原因在哪裡?」

夥伴們發現,通常這都跟自己的生命經驗有關,

更深一層來看,我們之所以很難同理某些當事人,

往往是因為我們也很難接納、貼近自己內在相對應的部分,

像我早期面對年紀較大的當事人,會不自覺感到畏懼,

後來發現,對於行使自身的權威這件事,其實是我的陰影,

花了許多時間消化整理這一塊之後,

這幾年來面對大我10歲,甚至是主管階級的人,心中的疙瘩少了許多,

即使是替他們進行催眠,也都能流暢自然的完成。

 

 

【學習催眠,其實就是學習好好說話】

「學習催眠,不單單只是助人,最重要的是學習好好說話,

你們都以為說話很簡單嗎?其實要怎麼說到人家心坎裡,

是很需要練習的一件事情!」

在今年寒假催眠班的第一堂課裡,我的催眠督導老師這麼說,

我想老師在傳遞一個很重要的訊息,那就是催眠不是一種「技術」而已,

而是某種跟生活息息相關的「態度」。

maxresdefault.jpg

不少人把催眠、NLP看成是可以短時間理解、操縱人心的工具,

我覺得這就像是有些新手心理師會把同理心當成「技術」,

是一種只在晤談室內才會發生的事情,

我覺得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

藍海催眠班中有個我很欽佩的學姐,雖然不是心理師,

但她總能在對談中,迅速看見眼前夥伴的需要,

雖然她常說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對催眠架構掌握不好,

但在她身上,我看見她是如何「活出催眠」的!

就像是有些人並不是心理師,言談間卻自然散發出對人性的洞察與接納。

 

 

「你會不會覺得剛剛催眠過程中,有些話聽起來很熟悉?」

這是有時候在我結束催眠,與當事人進入整理與沈澱階段時會問的問題,

「對啊,有些內容不就都出現在,剛剛我講過的話裡面?

有些地方,還真的把我的心聲給說出來了!聽了覺得很棒!」

「是啊,對我來説,催眠引導語,其實就是深層同理心的展現」

透過對談、探問,瞭解當事人這次來做催眠的期待,

並在話語當中,辨識出當事人內在深層的渴望,

這不只是我在諮商晤談中會做的,也是催眠裡會做的,

對我來説,催眠引導語跟同理心,其實是同一件事情呢!

 

藍海催眠訓練班,即將開始~

有興趣想知道更多的夥伴請見:「藍海2018年催眠訓練課程

 

張義平,靈性名字為幽樹(ShoRa),
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專業認證諮商督導,
大專院校、國高中催眠主題研習講師
藍海機構NGH催眠師與訓練講師、
第二屆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自完成催眠訓練後,2年內已服務超過100位夥伴,
開設之催眠工作坊、講座與研習超過40場,
並於藍海催眠教室擔任催眠課程訓練師,
為藍海催眠深化團體之帶領人與督導。
 
深信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自我療癒力,
催眠就是親近自己的潛意識,拿回生命主導權的方式
致力於推廣生活化並融入心理學知識的催眠。
 
(圖片素材取自網路,
文中案例是經過虛擬資訊與真實催眠過程融合後的小說故事,
為的是幫助夥伴清楚催眠過程,與釐清催眠迷思)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