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被白袍所蒙蔽:權威說的話請三思】

「心理學研究指出,母親對我們的成長過程非常重要,

母親說的話非常有影響力,你的母親過去這樣對待你,

當然會讓你覺得缺乏信心、在親密關係中缺乏安全感~」

「佛洛伊德說,夢是通往潛意識的康莊大道,

你剛剛說前男友出現在昨晚的夢裡,這是很有意義的....」

「根據量子力學,這個宇宙中時間只是一個幻象,

所以,你也只是一個虛幻的全息影像,

改變你的語言與思想,將能創造你渴望的實相!」

20120626004.jpg

上面這三段話看起來都很眼熟嗎?

我猜,對於熱愛自我探索或對心理學、靈性有興趣的伙伴,

應該都會覺得上面這三段話,經常出現在相關領域的書籍裡?

如果你覺得這三段話看起來「蠻有道理的」,

請小心,這其實就是多數教導「操縱人心」催眠手法課程中的其中一種技術:

引用名人、專家、權威者所說的話,後面則套上他希望你接受的結論!

(先偷偷說,上面這三段話都只說出一半的真實)

在心理學研究中,有所謂的「權威效應」,

意思從權威、名人說出來的話,往往聽起來會更有說服力,

無論他說的到底是對的,還是錯的!

想要避免受到學習催眠、NLP等潛意識技術的商業人士「操縱」,

最好的方式就是避免盲從權威的話語。

(同場加映:從心理諮商談催眠是怎一回事?

 

 

【拖延戰術:給自己足夠的思考時間】

你是否會有過這樣的經驗:在逛服飾店時覺得衣服穿起來真是好看,

連店員都直誇你的身形在被衣服完美修飾後,顯得更加瀟灑、美麗,

回到家後卻發現,其實這件衣服根本也只是普普而已?

在逛3C賣場時,覺得自己似乎撿了便宜,回到家後不僅發現自己買貴,

甚至可能還帶回一堆其實根本用不到的「贈品」?

因為旁人鼓譟或親友慫恿之下,做了某些生活安排或決定,

等到夜深人靜,躺在床上心頭隱隱覺得不大對勁時,

才發現原來這些宣稱「替你著想」的人,其實藏有個人利益的算計?

 

 

在認知心理學中,提到人在做出決定時,

擁有的思考時間越短,就越無法做好全面分析,

因此會產生許多「認知偏誤」,例如刻板印象或上一段提到的權威效應,

最後做出受旁人影響的決定,這些決定甚至大幅違反自身的最佳利益!

許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的選擇出於「自由意志」,

社會心理學的研究卻指出,這些判斷都可能受到環境所影響,

例如「從眾效應」、「月暈效應」等等,

想讓自己避免在運用催眠技術,對自身判斷進行誤導的情形發生,

有個最有效的辦法就是:給自己24-48小時的時間,好好想清楚!

 

 

催眠技術之所以能發揮效果,很重要的原理仰賴著當事人對催眠師的信任,

隨著我們離開使用催眠話術者的身邊,回到自己的生活裡,

這些話術的影響力就會慢慢淡去,

我自己曾經有過親身經驗,那次是對方來找我談某個商業合作,

當下雖然覺得很被感動,但天性謹慎的我,還是請對方容許我思考一個禮拜,

到了第二第三天重新回顧整個對話過程,我開始發現一些當初沒有想過的疑點,

後續與對方洽談時,更發現對方對這些疑點採取避重就輕的回應方式,

最後我沒有答應這個邀約,果然沒多久,這個單位就爆出申訴案件!

0.jpeg

【面對陰影:面對與接納自己的各種慾望】

這裡提到的「陰影」跟榮格理論無關,單純是指「慾望」,

回看我的成長過程,很感謝老天安排許多機會,

讓我很早就看見「慾望」這件事,與日常生活多麼息息相關,

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慾望」很髒、很低層次、應該要捨棄或壓抑,

然而我觀察到越是想要拋棄慾望的人,越容易受慾望束縛,

善用催眠話術的人,恰巧就是掌握這樣的人性心理,

一步一步誘導我們,踏入他所設下的陷阱裡。

(說陷阱可能太難聽了,畢竟對這些人來説,這就是一件商業生意罷了)

 

 

權力、名聲、金錢、性愛,大概是我們所有人都擁有的慾望,

只是有些人偏愛某種慾望,或是某些人慾望特別多,

看清楚這些慾望跟自己的關係,接納自己有這些渴求,

並學習在生活中好好跟這些慾望相處,

就比較不容易產生「未竟事宜」,讓我們不自覺受潛意識牽引,

反而用需要付出更大代價的方式去滿足這些慾望!

因此,當我們認為落入催眠師或懂催眠話術的有心人士「操弄」時,

其實自己也需要負起一部份的責任:

想想如果我們對自己的起心動念、身心需求都擁有足夠瞭解,

也能儘可能在生活中,找到排解、共存之道的話,

這些潛意識的「暗示」,又怎能輕易「植入」我們的心中呢?

(同場加映:我們以為需要療癒,其實可能更需要學會好好接納自己

 

我才剛受催眠訓練後不到一年,就恰好受邀跟某單位進行合作,

與負責人對談時,氣氛很好、對談流暢,但我隱約有股說不上來的「不對勁」,

但表面上合作細節都沒什麼太大狀況,我也沒什麼損失,也就答應了,

我把潛意識裡的「不對勁」放在心上,在合作過程中持續觀察,

果然到後來發現,這當中有一些原先我沒看出來的「玄機」,

因此也就慢慢淡出合作了,

我發現對方在過程裡,不斷嘗試用「名聲」這個我很看重的慾望(或說是需求)

來設法說服我加入這個團隊,

幸好我從研究所開始就耗費一番功夫整理自身慾望,可以看到過程中的起心動念,

這個團隊其實還不錯,但負責人想要執行的理念跟方式,都跟我大不相同,

既然如此,我選擇避免繼續製造善意的假象,讓彼此合作有個好的結束。

 

 

【學習催眠,訓練自我覺察的能力】

對我來説,催眠不單單只是學會說話,創造讓彼此舒服的感受,

也像是增進自己在生活中的自我覺察能力,

自我覺察聽起來似乎很不切實際,與生活無關,

事實上,我發現自我覺察是生活中很重要的能力,

當我透過學習催眠、使用催眠,不斷增加對自己的認識時,

面對「權威」、「研究」、「數據」我擁有更好的判斷能力,

也更容易在感覺到不對勁時,留給自己一些時間「冷靜」,

透過催眠,我也能更深入自己生活中的各式慾望,

看見自己的行為跟語言背後,被哪些慾望所牽引?

 

 

這些對自己的覺察,帶給我重新在生活中做出選擇的能力,

也讓我能持續開啟自我療癒的力量呢!

對我來説,要能有效發現有人設法透過催眠來影響我的決定,

學習催眠、接受催眠並建立心理界線,當然是一個很好的方式,

然而,如果伙伴們受限於現實因素,暫時沒有打算這麼做的話,

光是能做到前面三個重點:留意權威效應、拖延戰術,

並好好觀察、面對自己的慾望,

也能大大降低被「有心人」影響或利用的可能性喔!

(同場加映:我如何成為自己的催眠師?

 

張義平,靈性名字為幽樹(ShoRa),
現職為啟宗心理諮商所心理師、
專業認證諮商督導,
大專院校、國高中催眠主題研習講師
藍海機構NGH催眠師與訓練講師、
第二屆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自完成催眠訓練後,已服務超過200位伙伴,
開設之催眠工作坊、講座與研習超過40場,
並於藍海催眠教室擔任催眠課程訓練師,
為藍海催眠深化團體之帶領人與督導。
 
深信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自我療癒力,
催眠就是親近自己的潛意識,拿回生命主導權的方式
致力於推廣生活化並融入心理學知識的催眠。
 
(圖片素材取自網路,歡迎分享本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