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催眠師是人,不是神】

「幽樹,我先前也有被催眠過,

可是感覺那次催眠,好像沒什麼幫助,

不確定是否該再來找你做催眠?」

在療癒客棧上,有些伙伴會跟小郭一樣,

傳訊息給我,討論該不該再來做催眠這件事,

「你願意多說一點那個沒有幫助,是什麼意思嗎?」

「就覺得催眠之後,好像自己並沒有太大改變?

還是一樣容易焦慮,可能是我太習慣緊張了,

總覺得,好像無法好好跟著催眠師的指令放鬆下來。」

 

 

每次聽到伙伴拋出這個疑問,說真的我也不大知道該怎麼回應?

直接邀請對方來做一次諮詢,好像顯得太商業化了,

然而,不透過諮詢釐清上一次催眠的經驗,

我真的很難回應伙伴們的疑惑:「催眠是不是不適合我?」

當事人覺得「無效」的催眠,背後有許多不同的可能,

有一部份往往來自於「催眠師不夠細膩」,

不少催眠師都有自己習慣的催眠技巧,我也有熟悉的指導語,

然而正是這些「習慣」,往往成為難以貼近當事人的致命傷,

因為每個人的生命、語言習慣都是獨特的,

當能善用當事人自己的習慣,而非勉強他配合催眠師的習慣時,

催眠才能真的發揮出原有的效果。

(延伸閱讀:催眠師,你真的可以讓我變好嗎?

 

 

同時,雖然我親眼見證過催眠帶來的許多神奇效果,

在內心深處,我仍然明明白白的能看見一件事:

「催眠師是人,不是神」,

既然是人,就存在著極限與盲點,

既然這是一場人與人內心深處的心靈交會,

就有可能發生一些狀況,讓催眠師無法陪伴當事人繼續前進。

文章的標題之所以取為「催眠師的黃昏」,典故來自於北歐神話「諸神的黃昏」,

我想說的是,催眠師與世界上任何一種助人工作一樣,都存在著方法與個人的限制,

我常說,要是一個催眠師宣稱自己無所不能、能治好任何一種難纏的身心症狀,

「要不是他已經進入超凡入聖的仙界,就是他其實是個自大的騙子。」

26952090_951927728306541_6869761568674505716_o_VxE6M_1200x0.jpg

【如果來做催眠不能讓我變好,不就白白浪費錢嗎?】

如果接受了催眠又不能改變自己的現況,那不就只是單純浪費錢嗎?

有些伙伴的回應,隱約透露出這樣的不安,

雖然一次催眠2000元,可能還在可負擔的範圍,但畢竟也是不小的數目,

事實上,如果我們遇到了一個專業的催眠師,諮詢過程本身就很有幫助!

我知道,在一開始就坦誠催眠服務的限制,

以商業行為來説,是很不明智甚至有些愚蠢的決定,

不過如果從助人專業甚至是醫療行為的角度來説,

充分告知當事人可能的狀況,尊重他的選擇,

幫助他能善用我的服務來面對生命困境,才是專業價值的展現:

「我沒辦法保證你來做催眠就一定能得到想要的幫助,

不過我會在第一二次催眠後,回饋我所觀察到的情形,

跟你一起討論,接下來可以怎麼辦?」

「是喔......那我再好好想想,謝謝你!」

(延伸閱讀:看書自療,反而越來越糟糕?

 

 

通常在這樣回覆後,多數伙伴會做出跟小郭一樣的回應,

其中大概有四分之一的人會在幾週後預約催眠諮詢,開啟拿回生命主導權的旅程,

其中有四分之一左右的伙伴,仍然持續在困惑與迷惘中度過,

也有一些伙伴,在嘗試了其他的方法卻始終無效後,回來預約我的服務,

也有些伙伴,很幸運的找到了適合自己的方式,同樣踏上自己的生命道路。

除此之外,在提供心理諮商服務已經超過六年的歲月中,

我發現,光是協助當事人釐清自身困境,本身就很有意義,

甚至在這過程中,當我透過諮詢瞭解當事人的困難後,

往往能夠提供他尋求其他更適合服務的可能性,

簡單來説,我可能沒有緣份繼續陪伴當事人突破困難,

但我知道有哪些人,比我更適合陪伴他們,

這個「轉介」的動作,使得這樣的催眠諮詢變得很有意義!

1523075715-4201421610_n.jpg

【有品質的催眠師,除了願意承認自己的限制,也會提供轉介服務】

「我覺得你目前的狀態,比較適合去做心理諮商喔!」

在與小貝進行初次催眠的最後15分鐘,我花了點時間跟她一起整理這次的經驗,

在討論告一個段落後,我提供她這樣的建議,

「為什麼呢?」

「對於你帶來親密關係的主題,你已經有很多看見了,

然而你可能更需要的是,在生活中實際與伴侶練習溝通技巧,

這部分伴侶諮商可能會更適合你。」

我花了點時間,跟小貝解釋伴侶諮商、心理諮商、諮詢以及催眠,

這幾種有些相似但又不大一樣的服務,各有什麼樣的進行方式,

也釐清他想用哪一種方式,改變與伴侶的親密關係。

「那你有推薦的諮商心理師嗎?」「有啊,我回去找一下他的聯絡方式給你」

 

 

轉介其他領域或工作型態的資源給當事人,小貝並不是單一個案,

有些伙伴可能在生命困境相當急迫的狀態下,

會想先透過命理服務瞭解此刻可以怎麼做,

或是對於催眠有些不安,想知道是否有其他不同的服務方式,

也可能是礙於人在外縣市,無法持續進行催眠晤談,

這時候我都會儘可能替他連結手邊的相關資源,

例如社區機構、醫院、命理占卜、花精或當地的心理資源。

 

 

可能與我自己本業所受的心理諮商訓練有關,

「持續不斷回饋對當事人的理解,並評估當事人的狀態,

好提供當事人適切的服務。」

一直是我在提供各種服務時,很看重的一環,

每個當事人都有他們喜歡跟適合的探索與成長方式,

我也知道光憑一己之力,是無法服務到所有當事人的,

連超級英雄都要組復仇者聯盟了,助人專業之間當然也需要彼此串連,

(延伸閱讀:你是能直面自己、毫不退卻的負傷療癒師嗎?

這幾年來透過深耕諮商與身心靈領域,逐漸認識一些可信賴的伙伴,

這讓我覺得安心不少,也讓催眠或諮商結束後的轉介,

正式成為我專業工作中的一環。

 

 

【跟當事人充分討論,是對他內在療癒力的信任】

「對於這次催眠,妳還有什麼想說的嗎?」

與小雯的初次催眠還剩下最後10分鐘,

我習慣會在這個時間跟當事人討論當次的催眠感想,

也看看當事人覺得是否需要預約下一次的服務,

「我覺得這次催眠讓我很放鬆!也化解了跟母親之間的糾結情緒,

可是我也有個疑問,你覺得我還需要來做下一次催眠嗎?」

 

 

「是什麼讓妳會想這樣問呢?」

通常如果時間足夠的話,我很少直接給予建議,

有時候當事人對自己的提問,早已有了些想法,

過早給予建議,可能會忽略他們原有的自主性與力量,

「我覺得這次催眠的效果,比正在進行的心理諮商好很多,

但我跟原本的心理師也還有三次晤談,

我不知道該同時進行嗎?還是應該停掉其中一邊?」

小雯正在接受心理諮商,是我在催眠晤談的前10分鐘就知道的事情,

我也猜想,她應該會想跟我討論這件事。

 

 

「這次催眠能讓妳有新的看見,真是太好了,

我想這次催眠之所以能有這麼深刻的看見,

妳已經累積六次的諮商晤談,應該也是要素之一!

我不大清楚妳跟心理師之間晤談的詳細情形,

會比較建議妳可以先回去跟心理師談談這部分喔~」

我喝了口水繼續往下說:

「催眠有時候確實可以加速妳的覺察跟改變,

因為我也是個心理師,知道這兩種方法都各有長處,

所以我不會覺得妳一定要停掉諮商,改做催眠,

妳可以回去花點時間好好感受一下,

諮商跟催眠的進行方式很不一樣,我跟妳的心理師風格也不同,

我這邊可以分享的是,繼續來催眠的幫助會是什麼,

為了避免干擾到妳原本進行的諮商晤談,

我會建議妳也可以跟原心理師討論這件事。

 

 

我很喜歡在藍海訓練課程中,老師們說過的話,

(藍海是我接受催眠訓練的地方)

「要相信當事人本來就有自己的療癒力,

我們能做的,只是陪伴他們走上一段。」

帶著這樣的相信,我覺得催眠不一定就是療癒生命的最佳答案,

不同的當事人,可能適合走上不同的路,

那麼,會不會因此白白多浪費時間與金錢呢?

「只要用心,天底下,沒有白走的路」

透過一兩次細膩的諮詢,很有可能幫助我們一起看見,

自己卡在哪裡,又有哪些適合的方式,能夠真正突破眼前的困難,

踏出這一步,本身就很值得啊!

(延伸閱讀:人生沒有白走的路,你值得給自己一場冒險的機會

 

 

張義平,靈性名字為幽樹(ShoRa),
現職為諮商心理師與諮商督導,
大專院校、國高中催眠主題研習講師
藍海機構NGH催眠師與訓練講師、
第二屆蛻變遊戲專業帶領教練。
 
 
自完成催眠訓練後,2年內已服務超過100位伙伴,
開設之催眠工作坊、講座與研習超過30場,
並於藍海催眠教室擔任催眠課程訓練師,
為藍海催眠深化團體之帶領人與督導。
 
深信每個人心中都擁有自我療癒力,
催眠就是親近自己的潛意識,拿回生命主導權的方式
致力於推廣生活化並融入心理學知識的催眠。
 
(圖片素材取自網路,
文中案例是經過虛擬當事人資訊與真實催眠過程融合後的小說故事,
僅是為幫助伙伴清楚催眠過程,請勿對號入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