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包商银行被接管到锦州银行审计师辞任;从济南农商行员工举报到20多家银行公告延迟披露2018年年报……这一系列事件,频繁引发市场对于中小银行信用风险的担忧。

尤其是包商银行因出现严重信用风险,银保监会对包商银行实行接管事件,仿佛一枚手榴弹,将沉睡中的部分中小银行震醒:近年来,在金融严监管趋势下,部分中小银行发展模式中蕴藏的风险逐步暴露,市场对其发展前景产生忧虑。

接受法治周末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分析称,包商银行的风控问题虽然看来只是个案,却暴露出近年来部分农商行、城商行业务模式的激进性。特别是对于农商行来说,未来更应加强内部公司治理和股权结构的稳定性,通过控制负债端压力,进行风险应对。

不良率高企

在商业银行群体中,农商行属于比较特殊的一类,历史包袱偏重。除自身原因以外,因地域经营限制,农商行与当地经济密切相关,导致不同地域之间明显分化。据《财新》杂志报道,市场化程度高、省联社弱管理的江浙地区农商行经营相对良好;经济市场化欠佳、省联社强管理的山东、安徽、贵州等地银行资产质量问题比较严重。

法治周末记者梳理发现,截至今年6月26日,在推迟披露年报的20多家农商行、城商行中,已有9家相继发布年报,其中包括5家农商行,分别是贵阳农商行、芜湖扬子农商行、安徽桐城农商行、山东寿光农商行、贵州仁怀茅台农商行。

虽然上述农商行的营业收入基本保持正增长,但在净利润方面,或滑坡明显,或虽有上涨但仍亏损。

特别是安徽桐城农商行,其净利润出现腰斩,同比减少56%,主要原因是资产减值损失大幅增加了226%。并且,该行连续两年经营业绩持续下滑;不良贷款余额由2017年的4.2亿元上升至2018年年末的16.88亿元,不良率由3.03%上升至12.25%。今年1月,安徽桐城农商行主体信用评级被下调。

同期,山东寿光农商行因2018年一季度不良率飙升,也被下调评级。法治周末记者查询该行2018年年报发现,其不良率由2017年年末的4.2%升至2018年年末的4.4%。值得注意的是,该行近两年来持续亏损,在其合并利润表中,2018年净利润亏损1.1亿元,2017年净利润亏损6.68亿元。

贵阳农商行同样值得关注。2018年年末,该行不良率虽然从19.54%下降至9.88%,但依然大幅高于监管红线。而在2018年7月,贵阳农商行曾因不良率从2016年年末的4.13%飙升至2017年年末的19.54%、资本指标大幅下滑等因素,被下调主体信用评级,导致市场对农商行不良问题关注度陡升。

当市场对高企的不良率担忧时,伴随不良贷款激增的资本充足率和拨备覆盖率大幅下滑现象,更让人揪心,一度突破监管要求下限。

根据监管要求,2018年年末,农商行等非系统重要性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应在10.5%以上,不良率不应高于5%。此外,2018年2月,银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调整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要求的通知》显示,商业银行的拨备覆盖率由150%调整为120%至150%。

但截至2018年年末,安徽桐城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跌至2.28%,拨备覆盖率下滑至25.2%;贵阳农商行的资本充足率为5.93%,拨备覆盖率为61.16%。贵州乌当农商行的拨备覆盖率截至2018年年底为38.62%,资本充足率截至2018年9月末为1.84%。

事实上,农商行不良率高企已早有预兆。

银保监会数据显示,自2017年以来,大行的不良率持续下行,城商行、股份行的不良率微升,但农商行的不良率却在攀升,从2017年一季度的2.55%增至四季度的3.16%。2018年一季度,大行、股份行的不良率分别为1.5%、1.7%,城商行的不良率为1.53%,农商行的不良率则升至3.26%。商业银行一季度整体不良率为1.75%,农商行不良率远高于行业整体水平。

目前,部分地区监管明确要求,逾期90天以上的贷款要全部计入不良贷款。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当前监管强化不良贷款认定的根本目的仍是防控金融风险,加速核销,「不良贷款若一直藏匿,风险更容易爆发」。

不过,也有接近监管部门的人士告诉法治周末记者,2018年监管的主要导向是坐实不良分类、加大核销,也正因为大量拨备被用于核销,因此部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未达监管要求,但预测未来不良率或将逐步下降。

信贷管理粗放

湖南省某农商行内部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说:「不良率是我们永远不会忽视的一件事情。」但对于不良率,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她所在的农商行网点为例,虽然不良贷款额没有上升,但贷款总额下降了200万元,最终不良率还是上升了。

不过她认为,大多数农商行不良率上升的原因与其粗放的信贷业务管理有关。由于部分信贷经理业务能力较弱,放款不审慎,风控做得不好。有些人贷款用于赌博,也有些缺乏偿还能力的人可以轻易拿到贷款。

但在一名股份制银行人士看来,不良率提高是因为风控体系设计出现了偏差,整体迈向激进。「贷款规模和不良贷款率是一个比较矛盾的标准,想增量就必须放宽审批条件。并非某一个信贷员出现问题。」

华夏银行战略发展部研究员杨芮对法治周末记者分析,农商行不良率攀升的原因主要有4个。一是在宏观经济层面,地方经济下行,农商行的资产质量在较大程度上受制于当地经济发展情况,不良率激增的银行所在地区大多存在产能过剩、贷款担保公司代偿能力下降、地方政府债务危机、房地产杠杆较高等问题,直接影响银行资产质量;二是农商行本身的信贷业务结构不合理,业务管理粗放,贷款集中度较高;三是化解不良的能力较弱,化解方式比较单一;四是农商行此前对不良的认定较宽松,如今银行不良贷款认定标准提高,加速真实不良率的暴露。

法治周末记者获悉,某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党委书记在内部讲话时称,从面上来看,该省农商行不良贷款率比较高,且数据不稳定,高风险机构不少,在不同时点上出现异常波动,存在明显的人为干扰和短期行为;部分农商行贷存比偏低且呈现下降趋势,非贷款资产占比过大,存在偏离主业、脱实向虚的倾向;资产管理、资本管理、村镇银行公司治理等方面,存在信贷内控管理、资本约束机制、风险内部监管不严的问题。从点上来看,一些农商行不良贷款处置速度赶不上新增速度,且直接处置特别是现金清收效果很差;一些农商行投资快速增长,存在严重的合规风险和违约风险;一些农商行超出风险承受能力,搞「垒大户」发放贷款。

这名党委书记称,近年来,发生在农商行的各种风险事件,有不少是因违规造成的,而违规的源头在人,特别是各家农商银行的高管人员。贷前调查不深入、贷中审查不严格、贷后检查不落实成为普遍现象,大量问题贷款被放出去了。

他同时强调,今年的重中之重是压降不良,要严守「信贷门」「金库门」「账户门」等重点领域,解决「人情贷」「关系贷」「利益贷」等突出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合规性的问题。在压降不良贷款问题上,要坚持表内与表外、大额与小额、存量与增量统筹考虑,控制增量。

多元化补血

「如果不良率高于5%,那么资本金就会明显不足。因此要提高资本充足率,处置或者核销不良贷款,或者增资扩股。」前述湖南省某农商行内部人士对法治周末记者说。

自2017年以来,各地银监局陆续出台监管要求,督促农金机构少分红、增提风险准备金和贷款拨备。

据杨芮介绍,银行的资本补充途径主要有内生性补充和外源性补充。前者主要是依靠银行的利润留存,后者则主要是通过发行可转债、二级资本债等。

杨芮解释称,上市农商行的「补血」途径更多,如增发、配股等,这些补充资本的途径本身没有问题,但银行如果过度依赖外源性资本补充,忽视自身盈利能力提高和收入结构的优化,则不利于长远的稳健发展;而没有上市的农商行则主要通过内部自身利润留存和发债,二级资本债是一个短期性的资本补充方式,且是补充银行的附属资本,可在短期帮助农商行在监管考核上「达标」,但发债的成本比较高。

在农商行的发展路径上,杨芮建议,可通过优化股东结构,加强股东资质管理;加强董、监事会建设,强化监事会监督作用;平衡省联社和社会股东关系;建立科学的绩效考核体系等方式,不断完善公司治理,保障自身稳健发展。

此外,作为服务「三农」的主力军,杨芮认为,农商行应当「以农为本」,立足县域及以下地区提供金融服务,促进现代农业与农村金融融合。从同业竞争上看,农商行之间应体现出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模式。例如,在盈利模式上,农商行整体呈现出利息收入占比较高、净息差处于银行业高位的特点,这源于农商行主要通过吸收大量「三农」存款,形成低成本的、较稳定的负债来源。但随著城市化进程加快,互联网金融向农村地区渗透,如果这一部分原本依靠「三农」吸收到的存款流入城市,形成存款「吸虹」现象,对利息收入占比较高的农商行来说,可能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因此,农商行应不断创新业务模式和产品,围绕本土产业特点,提供特色化、一体化、全产业链的县域金融服务,留住并吸引更多低成本负债来源,同时在提供综合化服务的过程中,重视非利息收入的提高,优化收入结构


农商银行从股份制走向商业模式,失去了本质。从一无所有开始走向现在富有,抱弃了股民,大搞商业项的事业。真是吃水忘了打井人。社会的发展,本身的价值,忘记了初心,眼看现今,把过去的忘记一干二净。可以用"白眼狼"概括真实面目。在股份制时期,大力放款,扩大市场,转入商业模式后,以法收代,用过去的股份为现今的经济作基础。真是取了媳妇忘了娘。


农商行是地方性金融机构,在我党建国后的各个时期,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信社,农商行都承担了支持三农,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支持地方经济发展重任和主力军的角色,始终不充初心,牢记使命永与担当敢与作为,不拆不扣执行著党中央国务院,人民银行,银监局,各级政府及系统内的方针政策,奋不顾身的工作,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同时自身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进步,所以冲在最前就伤亡最大。


地方城投集团全额出资收购地方农商行的不良贷款呗!


推动公司治理和市场化改革,让股东有话语权,让员工有监督权,监管要担负起监管的法定职责,不能把该做的事推给省联社。在坚持党的领导前提下,该市场的交给市场,该法律的交给法律,就是不能交给行政权力。


本来是政府强扭的瓜,能甜了,几十年的历史不良包让自己消化,造假给领导们闹上政绩都提拔,让职工喝糊糊。


农商行经常出问题,很明显这是管理体制上出了问题,内部员工利用管理体制上的漏洞干一些违规甚至违法的事也就不足为奇了。我就曾遇到很多农商行职工套用银行资金或者擅自吸储,然后私下放贷的。


农商行会越来越好!


农商的分行的行长打麻将就放胡三千,你们想想去,能不不良吗?


不良都是内鬼造成的后果,假如真的想把不良这两个字去掉,那就必须把那些内鬼抓起来,这样不良就会变成优良。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