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否在秋天的时候也特别容易感到忧伤,或著异常地容易陷入往事的泥沼中。在莫名奇妙的瞬间,突然地沈溺在不知所谓的哲学世界里。

在今天,台北似乎正式的跟夏天作了道别。在约莫十月中末的时候,有段像是假性秋天的日子,让我常往返于刚赞叹这凉爽宜人的气温,隔天又被打回炎夏的地狱(实在太怕热的缘故)就在这几天有点精神分裂般的夏末秋初交接之季,我跟几位知心好友都慢慢的开始有了悲秋的症状。

我们也为此做了许多讨论/辩论,有人说这是大自然给我们的人生课题;有个说法 我很喜欢 - 从鼻子吸进的空气味道,就预告了这伤感季节的开始;也有人跟我说,在天气突然转凉的时候,如果落单了会异常地感到孤单。但奇妙的事情是,孤单的感受并不只发生在单身的人身上,有许多有伴的朋友们,也会有说不出的惆怅,或者,没有原由的重新思考这段关系的意义。

我跟好友说,我的症状是从停止抱怨开始的。大家不解地歪头问:停止抱怨?

因为我实在是太怕热了,一方面是跟体质有关,也有可能从小生长在寒冷的国度,对于超过三十度的气温加上难以吞咽的湿气,就等于丧失生命力,并且一不小心就会呜呼哀哉。于是夏日的我成了战斗民族,脑中盘旋的念头除了避暑就是解热。到咖啡厅翻译的时候也要找空调温度以及风力适当的地方,买食材也优先选择能消暑的选项,在做移动时,也先考虑路程有骑楼树荫的路线行进。

说穿了,就是一种生存行为。在环境变得刻苦时,体内的所有细胞似乎都奋力的帮助我们生存下去。而抱怨就像是装饰点缀夏日乐章的歌词,纪录并且鼓舞著为了生存努力奋斗的我们。

酷夏警报解除后,阵阵的凉风和市集丰收的各式蔬果食材也提醒著人们,在欢庆丰饶的同时也该为及将到来的冬季作些准备。在看似一切都近乎完美的时节,为甚么人们不歌颂这美好时光,反而花更多时间在悲叹生命/人生?

相信对此,每个人的解读方式都不同吧?这又让我想到一位来自法国巴黎的有人跟我说过的话:在巴黎,不懂得抱怨的人会被当傻子。所以常常感觉生活在抱怨的话语堆里,但也不会因此觉得不好或者有问题,就只是个很自然而然发生似演化类的产物。

当下我只觉得有趣,但现在想想,这似乎像是要告知他人,在看似完美的状态也有瑕疵或著应当改进的地方,是一种不管在甚么时候都呈现“思考模式“的状态。所以不懂的抱怨,就成了傻瓜。

而在下的夏日生存记的部份,那时的抱怨像是对于生存本身的强烈澎湃反叛却又执著的能量。当一切消退的现在,那股强烈的求生热能随之退去,相生的是缭绕在这舒适合宜的空气里,一种从生存转向为思考生命意义的麻烦东西。在激烈的高温退去后的现在,生活里多的不只是舒服的温度,还有为及将到访的冬天揭开序幕。难道人们是因为寒冷而感到哀伤吗?我想是,但也不完全是。除了温度外,季节的转变也意味著被带走的时间,流逝的青春,像是被冲下马桶不知流向何处的岁月。

伤春悲秋之际,我也许应该要尽情地享受这痛苦又自我的思考时间才是。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