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贵祥。(图/翻摄自中评社)

▲刘贵祥。(图/翻摄自中评社)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有关最高人民法院2016年提出「二到三年基本解决难执行(法院的生效判决文书难于执行)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说,这一目标已经如期实现,并且清理大批历史性积案,返还当事人执行案款达4.4万亿人民币,同比增加71.2%。他还透露,《强制执行法》已被列入立法计划,争取年底向全国人大提交。

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新闻中心12日下午举行记者会,刘贵祥现场回答记者提问。他表示,执行难问题在这三年来「已经发生历史性变化」,法定期限内有财产可供执行的实际执结率达到90.4%,当事人自动履行率也提高10个百分点左右;中国在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中「合同执行指标」更是名列全球第六。

▼大陆最高人民法院。(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大陆最高人民法院。(图/翻摄自百度百科)

刘贵祥提到,各级法院打造信息化数据铁笼,制定50多个执行方面的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严格约束执行权运行,控制执行权滥用,这几年来从执行岗位上因各种违法违纪者已调离50多人,并且处置几百人。他还强调,必须咬定切实解决执行难这个目标「持续的真抓实干、迎难而上」。

刘贵祥指出,官方将进行全面的部署和考虑,已经制定解决执行难五年的工作纲要,将从执行体制改革、执行模式改革到整个信息化的升级换代等面向进行部署,目前正在著手制定从源头治理执行难的一些方案和意见;人民法院也将采取措施,借此提高执行队伍的综合素养,改变无法适应执行工作需要的各种情况。有关《强制执行法》方面,目前已被人大常委会列入立法计划,争取年底向全国人大提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