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目鏈接:

國家寶藏2之王菲探祕中國古建築樣式雷 翟天臨濮存昕同臺致敬李白?

www.iqiyi.com圖標

三件國寶的前世傳奇:

《國家寶藏》中王菲再現「樣式雷建築燙樣」的前世今生讓你有何感觸?

《國家寶藏》中翟天臨與濮存昕的「李白草書《上陽臺帖》」故事怎麼樣?

《國家寶藏》黎明守護的「金甌永固杯」的前世傳奇讓你有怎樣的感受?


剛看完直播。

第一季《國家寶藏》裏,故宮博物院特別挑選了《千里江山圖》、各種釉彩大瓶、石鼓三件文物,這三件文物,在各自的藝術領域裡,都是極能體現大國風采的存在。如果按照同一個邏輯去挑選,第二季裏,故宮博物院符合要求的國寶還有很多,例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例如彩漆描金樓閣式自開門羣仙祝壽御製鐘,例如郎窯紅釉穿帶直口瓶,例如沈子蕃緙絲《梅鵲圖》,例如展子虔的《遊春圖》,例如董源的《瀟湘圖》,例如張成造款雕漆雲紋盤。例如青玉雲龍紋爐,例如掐絲琺琅纏枝蓮紋象耳爐,例如太和殿裏那把明代龍椅。

但故宮偏不,挑選了樣式雷建築燙樣、《上陽臺帖》和金甌永固杯。

不是說這三件東西不好,只是這三件東西體現的恢弘感,比起第一季的三件,著實是弱了許多。

節目組別出心裁,借王菲之口,引導觀眾直面心中存有的疑問——「這是為什麼呢?」

如果你回到歷史中去看,紫禁城,或者說所有年代裡的帝王家,一直以來都在扮演兩個很重要的角色。第一個角色是匯聚一個時代裏中國最先進的生產力和最精緻的文化,不僅作為展示者存在,還作為守護者、推行者存在。這個角色,第一季裏的故宮博物院也是這麼做的。第二個角色更重要,那就是力所能及的維護當下時代的江山穩固,用更符合當下語境的詞來說,就是長治久安。

第二季的故宮博物院用了三件國寶,就是想講這樣一個事關長治久安的主題,那就是文化自信

中國早期的建築以木構居多,比起建築堅固久遠,更注重環境的可持續性,故而更新換代較快,早期許多特定時代的建築特徵和時代演變缺乏直觀的實物展示和比較。而且,關於舊時建築,中國官方樣式檔案留存也不多,更多的歷史細節,都無跡可尋。這些原因,導致了中國建築史在世界建築史中,研究的深度上遠遠不及外國建築。更有許多著名學者,都認為中國民間工匠不需要畫圖就能蓋起各種各樣的房子。而雷家積藏的設計燙樣和相關檔案,讓後人有機會一窺中國傳統營造工作的全貌,以及匠人的技法、才智與匠心。此外,中國歷史上家財萬貫的富足家庭,往往不出兩三代,子孫不肖,慢慢衰敗。而那些窮苦人家,子孫奮發圖強,也不出三五代,漸漸興旺起來。所以,像「樣式雷」世家這樣,能夠在樣式房掌案這一特殊職務上連續傳承八代逾二百多年,這是絕無僅有的,太值得我們學習了。

暗線裏,樣式雷建築燙樣這一節,借了一個頗讓人憤慨的日本角色,強化過去文化人對傳統文化的堅守與傳承,足以令人反思。

金甌永固杯是清廷元旦開筆儀式的必用器物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件,(其他幾件是玉燭長調燭臺、萬年枝玉管筆),做工精巧,細節考究,不僅彰顯出皇家尊貴奢華,還寓意了天下吉祥太平。每年元旦子時,乾隆皇帝會在養心殿東暖閣舉行開筆儀式,迎接新年到來。他會用代表政權穩固的金甌永固杯裝滿屠蘇酒,會點燃玉燭長調燭臺上象徵風調雨順紅紅火火的蠟燭,會持萬年枝玉管筆寫下新年祝福的吉語,並翻閱曆書,祈願國泰民安。於清廷皇帝而言,這是傳統,於我們當下普通百姓,這也不是十分遙遠的生活場景。

暗線裏,故宮的團隊透過展示新年傳統民俗中恢弘的一面、嚴謹的一面,連接了過去與現在、皇室與民間,更通過一場醞釀中的活動,告訴人們,傳統文化是多樣的,是可以重新進行精彩演繹的,是鮮活的,是活潑的。這是一種對未來文化長盛不竭的希冀。

《上陽臺帖》是目前唯一可以確認的李白傳世真跡,其存在固然彌足珍貴。但它之所以能夠從《清明上河圖》《瀟湘圖》《遊春圖》等一系列故宮精品書畫圖軸裏脫穎而出,主要還是由於李白這個巨大的IP。暗線裏,翟天臨的李白,演出了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情懷,也是一種對於觀眾的暗示。而濮存昕的出現和演繹,更直截了當地觸及當下留存在我們每個人血液裏的某些深沉地、精緻的、屬於這片土地的東西,李白對於我們的文化構建,究竟有多重要,濮存昕和翟天臨所吟唱的那首詩歌,已經說明瞭一切。而這一首詩,同樣也是本集文化自信這一主題的最好的註腳。

如果沒有李白,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不過千年前少了一個文學家,《全唐詩》會變薄一點點,但程度相當有限。

如果沒有李白,幾乎所有唐代大詩人的地位都會提升一檔。李商隱不用再叫小李,王昌齡會是唐代絕句首席,杜甫會成為最偉大的詩人,沒有之一。如果沒有李白,我們應該會少背很多唐詩,少用很多成語。說童年,沒有青梅竹馬;說愛情,沒有刻骨銘心;說享受,沒有天倫之樂;說豪氣,沒有一擲千金。浮生若夢,揚眉吐氣,仙風道骨,這些詞都不存在。蚍蜉撼樹,妙筆生花,驚天動地,也都不見了蹤跡。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的生活應該會失去不少鼓勵。犯了難,說不了「長風破浪會有時」;想辭職,說不了「我輩豈是蓬蒿人」;處逆境,說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賠了錢,說不了「千金散盡還復來」。更不要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熟悉的神州大地也會模糊起來。我們不再知道黃河之水哪裡來,廬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桃花潭水有多深,蜀道究竟有多難。白帝城,黃鶴樓,洞庭湖的名氣都要略降一格。黃山,天台山,峨眉山的風景也會失色幾許。

如果沒有李白,歷朝歷代的文豪詞帝也會少了很多名句,沒有「舉杯邀明月」,蘇東坡未必會有「把酒問青天」;沒有「請君試問東流水」,李後主不會讓「一江春水向東流」;沒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金庸的武俠江湖將會天缺一角《俠客行》。

千百年來,蜀人以李白為蜀產,隴西人以為隴西產,山東人以為山東產。一個李白,生時無所容入,死後千百年,慕而爭者無數。是故,無處不是其生之地,無時不是其生之年,他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隴西人,亦是山東人,亦是會稽人,亦是潯陽人,亦是夜郎人。死之處亦榮,生之處亦榮,流之處亦榮,囚之處亦榮。不遊,不囚,不流,不到之處,讀其書,見其人,亦榮亦榮!幸甚至哉,我們的歷史有一個李白!幸甚至哉,我們的心中有一個李白!你是謫仙人,你是明月魂!

多年前於澳門求學時,當地有一名人,叫鄭觀應,就是寫了《盛世危言》的那位。他說過一句話,很短,但我覺得至今依然很在理。

國之盛衰系乎人。

當下的中國,國力蒸蒸日上,生活水平大幅提高,在國際上話語權也越來越強,一切都很好。這個發展的節骨眼,除了需要每個人在各自的領域裡努力去實現自己的價值,還需要每個人都要有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是什麼,就是每一個國人,都尊重自己的文化背景,能發自內心的去堅信、去踐行某一些自己認為正確的傳統文化,然後自信、開放,包容。

長期的時局動蕩與變革,把中國的傳統文化胡亂地野蠻地砸了一通。而上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大量進入的外來文化,又讓許多人對自己的原生文化妄自菲薄。種種因素,導致了傳統文化在當代國人的生活中長期失位。儘管這些年大國崛起,許多人又回過頭來,念起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好來,也身體力行的去學習、去實踐、去弘揚、去證明。就目前看來,中國人的文化自信還有提升的空間。

過去,我們的祖先取得了非常了不得的成就,我們的先人亦對於自己的文化高度感到自豪(樣式雷建築燙樣);當下,在我們的血液之中一直流淌著某些屬於這片土地的東西,時代變了,我們也從沒有忘記來處(上陽臺帖);將來,我們還要把這片土地上輝煌而燦爛的文化繼續發揚光大,使之長盛不衰(金甌永固杯)。

以上,就是本集故宮博物院想告訴我們每個人的事。

吾輩,有義務做得更好。

又及,本集的演繹裏濮存昕和翟天臨實在絕了。翟天臨舞臺演繹的那段,劇本、臺詞、舞美,一切都過於完美了。濮存昕真男神,瀟灑大氣,讓人看到了閱歷的積累和歲月的沉澱是多麼重要。

王菲還是仙,整個人都散發著光芒,她淡雅大方的語氣,用來解讀不太為人所知的樣式雷建築燙樣,再合適不過了,當然,演戲還是有點難為她了,還欠點火候。王其亨老師和他的團隊,也是不遑多讓。王老師咆哮的幾句話,著實觸動了我的內心,幾乎要逼出我的眼淚。

黎明氣質還是好,他把一直以來豪放瀟灑的乾隆帝,演出了另一番極認真的感覺,讓人眼前一亮,不過,實在過於安靜了,存在感反而大打折扣。其後,故宮團隊做的這一波推廣,也太吸粉了罷,真是所有文化從業者學習的榜樣。

又又及,黎明和王菲都生於北京,翟天臨青春最好的時光亦留給了這座城市(在北影從本科讀到博士),對於他們而言,為北京的故宮博物院做這期節目,對於自己身上的某種情結,也是一種慰藉和交代吧。

又又又及,金甌永固杯的小劇場又一次調侃了乾隆的隔代遺傳,但他那花配花土掉渣的審美,的確也是沒誰了。

又又又又及,關於金甌永固杯,北京故宮藏的,是乾隆六十二年時嘉慶造的。臺北故宮藏的那個,是乾隆五年造的。另外,倫敦華萊士博物館還藏著一金一銅倆兄弟,也是乾隆五年造的。所以,這玩意兒,其實一共有四個。而關於李白,除了《上陽臺帖》,被認為可能是李白真跡的,還有天津薊縣獨樂寺觀音閣上的「觀音之閣」匾額。其他與李白真跡有關的,還有曲阜孔廟裡的《送賀八歸越》墨跡刻石。

又又又又又及,關於樣式雷,第八代雷獻彩之後,樣式雷就真的沒落了,原因不是後繼無人,而是因為辛亥革命後,江山易了主,樣式房這一差事沒有了。後來,樣式雷的後人把大部分圖紙和燙樣都賣給了國家,但仍有一部分,文革的時候被偷偷燒掉了。想想,挺讓人唏噓的。

又又又又又又及,我是真想去故宮過大年了。


《如果沒有李白》寫得太棒了,滿分作文啊!

—————

如果沒有李白,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不過千年前少了一個文學家,《全唐詩》會變薄一點點,但程度相當有限。

如果沒有李白,幾乎所有唐代大詩人的地位都會提升一檔。李商隱不用再叫小李,王昌齡會是唐代絕句首席,杜甫會成為最偉大的詩人,沒有之一。

如果沒有李白,我們應該會少背很多唐詩,少用很多成語。說童年,沒有青梅竹馬;說愛情,沒有刻骨銘心;說享受,沒有天倫之樂;說豪氣,沒有一擲千金。

浮生若夢,揚眉吐氣,仙風道骨,這些詞都不存在。

蚍蜉撼樹,妙筆生花,驚天動地,也都不見了蹤跡。

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的生活應該會失去不少鼓勵。犯了難,說不了「長風破浪會有時」;想辭職,說不了「我輩豈是蓬蒿人」;處逆境,說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賠了錢,說不了「千金散盡還復來」。更不要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熟悉的神州大地也會模糊起來。我們不再知道黃河之水哪裡來,廬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桃花潭水有多深,蜀道究竟有多難。白帝城,黃鶴樓,洞庭湖的名氣都要略降一格。黃山,天台山,峨眉山的風景也會失色幾許。

如果沒有李白,歷朝歷代的文豪詞帝也會少了很多名句,沒有「舉杯邀明月」,蘇東坡未必會有「把酒問青天」;沒有「請君試問東流水」,李後主不會讓「一江春水向東流」;沒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金庸的武俠江湖將會天缺一角《俠客行》。

千百年來,蜀人以李白為蜀產,隴西人以為隴西產,山東人以為山東產。

一個李白,生時無所容入,死後千百年,慕而爭者無數。

是故,無處不是其生之地,無時不是其生之年,他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隴西人,亦是山東人,亦是會稽人,亦是潯陽人,亦是夜郎人。

死之處亦榮,生之處亦榮,流之處亦榮,囚之處亦榮。

不遊,不囚,不流,不到之處,讀其書,見其人,亦榮亦榮。

幸甚至哉,我們的歷史有一個李白。

幸甚至哉,我們的心中有一個李白!

你是謫仙人,

你是明月魂!


翟天臨談李白看待杜甫的態度,李白名揚天下,杜甫初出茅廬,說這是一個不錯的後生。

張國立說就像我看你一樣,這是一個很不錯的後生,初出茅廬,翟天臨立馬一百度三鞠躬,起身後懷著敬意(對張國立)說,名揚天下。

這一段真的感動。


閱前提醒:本文純屬蹭熱點,因國寶提到《上陽臺帖》,故貼於此,敬請知悉。以下是正文。

1

天寶三年(744年),詩仙李白與詩聖杜甫在東都洛陽初次相遇,留給後世無限遐想。

聞一多將其比喻為日月相會,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唯有孔子見老子可與之媲美:

「譬如說,青天裏太陽和月亮走碰了頭,那麼,塵世上不知要焚起多少香案,不知有多少人要望天遙拜,說是皇天的祥瑞。如今李白和杜甫——詩中的兩曜,劈面走來了,我們看去,不比那天空的異端一樣神氣,一樣的有重大的意義嗎?

▲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劇照】

當時,李白剛被唐玄宗賜金放還。

兩年前,他接到玄宗詔書,還曾高唱「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心懷「願一佐明主,功成還舊林」的抱負,進京供奉翰林。

可來到長安,李白才知自己不過是專供帝王娛樂的文學侍臣,偶爾寫幾首《清平調》,用「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檻露華濃」這樣的詩句來滿足玄宗的虛榮心,與自己所追求的帝師卿相大相徑庭。

他壯志難酬,狂放不羈,耍起大牌,要宦官高力士為其脫靴,得罪朝中權貴,只好再次仗劍遠遊。

杜甫比李白小11歲,那時的他不過是初出茅廬的文學青年,出身書香門第,熱衷於科舉考試,一心想「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

然而,杜甫同學考砸了,儘管已在翰墨場嶄露頭角,仍是一介布衣,只好四處旅遊,排解憂悶。

年輕的杜甫「性豪業嗜酒,嫉惡懷剛腸」,「放蕩齊趙間,裘馬頗輕狂」,和後來那個憂鬱的老杜截然相反,自然和李白意氣相投。

李、杜相逢,一見如故,相約同去梁宋之地遊玩,攜來詩酒相伴,求仙訪道,寄情山水,「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

2

世人多記得李杜初遇,卻忘了他們此次旅行,還有一個「驢友」,那便是高適

明明是三個人的電影,高適怎能沒有姓名?

高適,出生於敗落的官宦世家,和李、杜一樣,他一向志在官場。20歲時進京,寫下:「二十解書劍,西遊長安城。舉頭望君門,屈指取公卿。」

高適豪言,哥要當官,就該名列公卿。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在長安,沒人看得上這個熱血青年。他在科舉之路上也屢次碰壁,考一次掛一次,考到懷疑人生。

高適一怒之下去了燕趙,投身邊疆建設,還跟胡人打過仗,後來寫下「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相見白刃血紛紛,死節從來豈顧勛」等邊塞詩名句,成為大唐最負盛名的邊塞詩人之一。

尤其是《別董大》中那句「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更是送別詩中的千古名句。名不見經傳的董大和汪倫一樣,都靠著朋友寫給他們的詩怒刷存在感,至今活躍在中小學課本里。

李、杜結伴旅遊時,高適已經返回中原,旅居宋地數年,躬耕於野,讀書不輟,算是半個「河南人」。

由高適做東,三位大詩人不期而遇,開始了一次別開生面的三人行,成就唐朝文化史上一件盛事。

天寶三年秋天,李、杜、高暢遊梁宋之地,「飲酒觀妓,射獵論詩,相得甚歡」

他們開派對,逛夜總會,在孟諸野澤狩獵,在吹臺、梁園賦詩,品味陳年佳釀,笑談天下大勢,何等快意瀟灑。

3

據傳,三人一路來到王屋山

這座曾出現在愚公移山故事中的名山,在唐代時道教興盛。道士司馬承禎曾受唐玄宗召見,奉詔在山上陽臺觀修行,他與李白曾有交情。

李白想起他的這位道士朋友,當即帶著杜甫和高適前往拜訪。

到陽臺觀一問,才知司馬承禎早在幾年前駕鶴西去。

李白得知與友人已天人永隔,悵然若失,請道童取來司馬承禎所作山水畫觀賞,只見畫中山澗丘壑,高聳峻拔,極為壯觀。

李白一看這畫,心潮澎湃,拿出紙筆,思緒飄蕩於大好河山,乘醉寫下25字草書:

「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李白唯一傳世真跡《上陽臺帖》,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李白草書師其好友張旭,這25字豪氣雄健,氣勢飄逸,即便歷經千年滄桑,百代艱危,我們仍能從中窺見詩仙的昔日風采。

這幅作品,正是李白唯一的傳世墨寶《上陽臺帖》

這是李白留給後世的「國寶」級遺產,也是李、杜、高三人旅行的一個見證。

從此以後,他們各自為前程奔波,可萬萬沒想到,等待他們的竟是迥然不同的結局。

4

梁宋之旅結束後,杜甫繼續求取功名,於天寶六年進京趕考,偏偏遇上奸相李林甫上賀表,對玄宗進言「野無遺賢」,人才都已在朝中,民間沒有遺漏的賢人。

李林甫明顯是在吹牛,可唐玄宗為顧及面子,竟然真當回事。

結果,應考士子全部落榜,杜甫又沒考上。

在長安,杜甫開始了長達十年的「京漂」生涯,四處投簡歷,窮得叮噹響,飯都喫不飽。

在《奉贈韋左丞丈二十二韻》一詩中,他對自己這段窮困生活如此描述:「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杜甫在京城混了十年,才當上右衛率府兵曹參軍這麼一個小官,他也無可奈何。這一職位主要負責看管兵甲器杖,就是高級別的門衛大爺。

杜甫趕緊到奉先縣,探望寄住在此的妻兒,將這一消息告訴家人。一到家中,「入門聞號啕,幼子飢已卒」,原來小兒子已經餓死了。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在長安十年,這就是杜甫眼中的大唐。

可是,高適所見卻與杜甫不同。

在李林甫「野無遺賢」鬧劇的三年後,高適受宋州刺史推薦,參加專為隱士開設的「有道科」,終於取得人生第一個正式官職——封丘尉,那一年,他已經年近半百。

得到這份工作後,高適寫了一首《留上李右相》,為當朝宰相李林甫歌功頌德。

「傅說明殷道,蕭何律漢刑。均衡持國柄,柱石總朝經。」李相可比傅說、蕭何,實在是一位治國能臣。

「恩榮初就列,含育忝宵形。有竊丘山惠,無時枕蓆寧。」我高適何德何能,竟然有幸得到李相的恩惠,感激涕零,一夜難眠啊。

寫完這首詩沒多久,天寶十一年(752年),高適就把這份工作辭了,前往河西,做了哥舒翰的入幕之賓,闢為幕中掌書記。那幾年是哥舒翰的事業巔峯,高適抱住這一大腿,由此步入權力遊戲的中心。

第二年,李林甫去世,死後被楊國忠誣告謀反,子孫抄家、流放。

高適的政治嗅覺可見一斑。

杜甫與高適,一人心想「致君堯舜上」,另一人唸叨「屈指取公卿」,都曾是不甘雌伏的白衣秀士。

可是,十年過去了,在險惡的官場中,杜甫只看到了大唐的危機,而高適卻學會瞭如何在黑暗的朝堂生存。

5

天寶十四年(755年),「漁陽鼙鼓動地來,驚破《霓裳羽衣曲》」

安史之亂,終結了大唐盛世,也撥動著李白、杜甫和高適的命運之輪。

安史之亂第二年,高適輔佐哥舒翰守潼關。

潼關被叛軍攻陷後,哥舒翰投降,守城官員四散逃命。唐玄宗聽說這一消息,倉皇西逃,跑得比兔子還快。

唯有高適,臨危不懼,他也跑了,卻是抄小路跑去覲見唐玄宗。

唐玄宗慌慌噠,得知高適自前線而來,便問他戰況如何。

高適先為其解釋潼關失守的原因,然後話鋒一轉,為玄宗逃跑開脫,稱此舉可以避叛軍鋒芒,是社稷之幸,不足以為恥。

高適嘴甜,唐玄宗聽著高興,到了成都,封高適為諫議大夫。

入蜀途中,唐玄宗採納宰相房琯的建議,命諸王分鎮,其中,太子李亨為天下兵馬元帥,永王李璘則為江陵大都督。

高適一眼就看出這一安排的bug,極力反對:「所謂分鎮,不過是效仿西周初期封建諸侯以藩屏周的伎倆,必然會導致南北各自擁兵對立。」

高適一語中的。

縱觀唐朝歷史,皇權的爭奪總是伴隨著陰謀與殺戮。提心弔膽做了近二十年太子的李亨,早就迫不及待地想要上位,於是他遙尊玄宗為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是為唐肅宗

新君一即位,老邁的唐玄宗就成了吉祥物,高適一轉身就跑去投靠唐肅宗。

6

杜甫顯然沒有高適那樣的政治遠見,不僅求仕經歷一路坎坷,還在安史之亂中身陷長安,被叛軍俘虜。

某夜,絕望中的他見明月高懸,想起分隔異地的妻兒,不知自己還能不能活著見到他們,心如刀割,寫下這首《月夜》:

「今夜鄜州月,閨中只獨看。遙憐小兒女,未解憶長安。香霧雲鬟濕,清輝玉臂寒。何時倚虛幌,雙照淚痕幹。」

估計是杜甫的官職實在太小,人微言輕,安史叛軍根本不把他放在眼裡,困在孤城一年後,杜甫趁亂逃出,前往唐肅宗所在的鳳翔。

一路上險象環生,生死難料,正是「今夏草木長,脫身得西走。麻鞋見天子,衣袖露兩肘」,終於在至德二年(757年)見到唐肅宗。

唐肅宗一見杜甫前來,心裡頗為感動,甭管認不認識,先封個左拾遺,以資鼓勵。

照理說,杜甫在此時選擇唐肅宗,一點兒毛病都沒有,前途一片光明,可惜他認識了一個肅宗欲除之而後快的人。

這個人就是隨唐玄宗入蜀、提議諸王分鎮的宰相房琯

房琯和杜甫是布衣之交,喜好文學,兩人相交淡如水,本來無關政治。

然而,唐肅宗靈武即位,備受爭議。不甘心就此退出政治舞臺的唐玄宗為牽制肅宗,派房琯前往靈武,傳授國寶玉冊。

唐肅宗剛剛在亂中即位,不敢輕易換掉老爹安排的人,於是留房琯繼續為相,心卻想著早點兒把他從相位上擼下來。

此時,有人告發房琯門客受賄賂。唐肅宗抓住機會,以此為由,將其貶為太子少師。

房琯罷相本來只是皇位交接的一個政治事件,不過是唐肅宗嫌棄玄宗系老臣礙事,找個機會「請」他退休。

杜甫卻看不懂其中玄機,他身為左拾遺,職責就是舉薦賢良、勸諫皇帝。房琯既是賢良,又無重罪,杜甫當機立斷,上疏直陳:「罪細,不宜免大臣。」

唐肅宗勃然大怒。

誰?杜甫?剛來那個?就你話多!貶!

為殺雞儆猴,唐肅宗將敢做出頭鳥的杜甫貶為參軍,放回鄜州探望家人,實際上就是跟他說,不用再回來了。

乾元二年(759年),屢遭打擊的杜甫棄官,入蜀避亂,開始了客居草堂、漂泊西南的窮苦生活。

他再一次成為政治的犧牲品,這一次毀掉他仕途的不是奸相,而是皇帝。

7

高適向唐玄宗陳述的憂慮很快成為現實,永王李璘是唐肅宗的第一個隱患,而高適的好友李白牽扯其中。

杜甫、高適都在求取功名時,李白在幹嘛呢?他整日借酒消愁,自賜金放還,離開長安後,在仕途上一蹶不振。

備受排擠的李白也想放棄,他大聲疾呼:「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安史之亂爆發後,李白攜家人在廬山隱居,躲避戰亂,若能就此歸隱山中,不問世事,倒真應了謫仙人之名。

偏偏在這個時候,永王給李白拋出了橄欖枝。他多次派人上廬山,懇請李白出山相助。

生性浪漫的李白以為,出鎮江陵的永王只是為平定安史之亂而組建幕府、壯大隊伍,根本沒意識到永王早已成為唐肅宗皇位的威脅,他準備進攻金陵,有另立朝廷之嫌。

在永王的再三邀請下,李白懷著「終與安社稷,功成去五湖」的理想重出江湖,加入永王帳下。

那兩個月裏,詩仙迸發久違的工作熱情,創作一系列詩歌為永王加油助威,以盡宣傳委員之職。

他高唱:「永王正月東出師,天子遙分龍虎旗。樓船一舉風波靜,江漢翻為燕鶩池。」

在他筆下,永王的軍隊軍紀嚴明,浩浩蕩蕩,奔赴戰場,似乎跟著這支王師,他就能實現濟國安邦的人生抱負。

可是,唐肅宗早已把這支隊伍定義為「偽軍」,宣佈永王為叛逆,身在其中的李白不經意間成了反賊。

唐肅宗命永王覲見,永王死活不肯奉詔,偏要跟朝廷對著幹。

攘外必先安內,至德二年(757年)二月,忍無可忍的唐肅宗派兵鎮壓永王,安史之亂還未平定,兄弟倆先開戰了。

率軍而來的正是飛黃騰達的高適,這一年,他官拜淮南節度使。

永王的雜牌軍一擊即潰,毫無反抗之力。唐朝大軍一來,一波帶走,永王被殺,「賓御如浮雲,從風各消散」

李白雖然僥倖不死,卻在回廬山的途中被捕,投入潯陽獄中,被判罪名「附逆作亂」,命懸一線。

李白聽說老友高適現在發達了,認為自己還可以搶救一下,寫了首詩給高適,請他高抬貴手,幫自己一把。

在這首《送張秀才謁高中丞並序》中,一向桀驁不馴的李白,難得謙虛一回,盛讚作為討伐永王軍的指揮官高適,稱其「智勇冠終古,蕭陳難與羣」、「英謀信奇絕,夫子揚清芬」。

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想當年,三人遊梁宋、高歌暢飲,如今高適對李白視而不見。

只因高適選擇了唐肅宗,李白加入了永王集團,昔日好友,形同陌路。

從此之後,李白、高適互相拉黑,似乎刻意刪去詩文中關於對方的記錄,史書留下兩人相識相知的痕跡,可李白的詩中不再有高適,高適的詩中也不再會有李白。

乾元元年(758年),李白被判流放夜郎,儘管大難不死,卻已心灰意冷。

第二年,關中大旱,唐肅宗大赦天下。在前往流放地路上的李白終於重獲自由,他泛舟長江,順流而下,在絕處逢生的喜悅中寫下了千古名篇《早發白帝城》: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一千多年後,我們仍記得那個壯志難酬的李白。

在生命的最後三年裏,李白四處寄人籬下,最終在當塗的同族家中病逝。

謫仙人魂歸明月,結束失意而瀟灑的一生,留下千年不朽的詩篇。

8

杜甫在成都,他不會很忙,但是日子過得很苦。

當自己所住茅屋破敗,一家人饑寒交迫時,他仍心憂天下:「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

當得知李白下獄,流放夜郎,他時時擔心這位已經十四年未見的故人,寫下《夢李白二首》,詩中說「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開篇便寫生離死別,語調悲愴,又說「應共冤魂語,投詩贈汨羅」,為李白鳴冤叫屈。

「出門搔白首,若負平生志。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這說的是李白一生壯志終成空,也是在說二人同病相憐。

▲成都杜甫草堂。

所幸,高適和杜甫的友誼沒有在政治的漩渦中改變。

早在高適入哥舒翰幕府,前往河西闖蕩時,還在長安漂泊的杜甫就常常寄詩問候。

杜甫生性耿直,詩中滿滿都是對高適事業有成的欣慰和鼓勵,沒有一絲妒忌,如「主將收才子,崆峒足凱歌。聞君已朱紱,且得慰蹉跎」

雖然我過得很失敗,但你成功了,我為你感到高興,這便足矣。

在有些人眼中,官場上從來只有利益,可在杜甫心中,還有一生不變的友誼。

乾元二年(759年),高適入蜀,出任彭州刺史。

當杜甫與高適久別重逢,憂鬱的他難得寫了一首《奉簡高三十五使君》表達欣喜之情:「行色秋將晚,交情老更親。天涯喜相見,披豁對吾真。」

高適晚年詩作不多,但在見了杜甫後也寫詩唱和,同時對友人懷纔不遇感到遺憾,詩中說:「身在遠藩無所預,心懷百憂復千慮。今年人日空相憶,明年人日知何處?」

當杜甫生活窘迫時,高適多次給予資助,杜甫甚是感激,在詩中寫道:「故人供祿米,鄰舍與園蔬。」

當高適被調回京時,杜甫恰好沒在成都,未能來得及相送,只能寄書以述別情,「天涯春色催遲暮,別淚遙添錦水波」。

從此,二人再未相見。

當年,李白揮毫,手書《上陽臺帖》,在場的杜甫、高適一樣壯志凌雲。

可是,時光匆匆催人老,命運,最終讓昔日同遊梁宋的三人天各一方。

有一人,泛舟浩蕩江湖,酒入豪腸,仗劍長嘯,那是李白。

有一人,徘徊山間小路,憂國憂民,蹣跚前行,那是杜甫。

有一人,馳騁塞上邊關,金戈鐵馬,乘風而上,那是高適。

千百年後,我們仍記得狂放的李白、愁苦的杜甫和得意的高適。

人生無法重來,很多人想做李白,有的人活得像杜甫,還有一些人,最後成了高適。


參考文獻:

(後晉)劉昫等:《舊唐書》,中華書局1975年版

聞一多:《唐詩雜論》,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版

莫礪鋒:《杜甫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版

周勛初:《李白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蕭滌非等 :《唐詩鑒賞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1999年版


正在看!

翟天臨演的李白,喝酒用的酒壺是西安何家村出土的唐代鎏金舞馬銜杯銀壺!細節好評!

放張圖(這件銀壺現在在陝歷博)

——————看完的分割線——————

在故宮過大年是什麼神仙操作啊_(:3」∠)_過年簡直想住進故宮……


跟很多人不一樣,我是想去看翟天臨的,看到標題說他演李白,我是不太敢看的,因為他有時演戲會用力過度的,而且是演李白,那可是李太白,這些個年又有幾個人能演好李白,所以即使覺得他演技好,演李白也是不夠的。

直到在知乎上看到《如果沒有李白》,我就決定去看一看,為了心中的李白,我從小對詩詞歌賦基本沒什麼興趣,很多詩在我眼裡多是無病呻吟,矯情得很,唯有那豪情萬丈的李太白,長期佔據心中首位。

所幸的是,本來奔著這首詩去的國家寶藏,確看到了翟天臨這樣的表演,形象上絕對不是最好的李太白,卻演出了他的風骨和精神。看到很多人說妖貓傳裏的李白演得好,我覺得形象有了,但是缺了李白的豪情(尤其是看到電影裏說楊玉環是大唐的象徵等等各種shabi的臺詞,真的心裡已經無法客觀的看這個電影了)。

總之很驚喜,尤其是最後的那首《如果沒有李白》,是啊,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的唐詩宋詞,我們的唐代的風采得遜色多少?

看到最後幾句,忍不住鼻子一酸啊


今天中午趁午休的時候又去B站看了第二遍,比起第一遍,第二遍又注意到了很多細節,就不在這裡一一闡述了。

把這首詩也抄下來了,實在是忍不住,字一般般,看看就好。

以下是《如果沒有李白》這首詩原文! ! ! 真的是聽翟天臨和濮存昕朗誦好多遍都不夠。

如果沒有李白,如果沒有李白,如果沒有李白,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不過千年前少了一個文學家,《全唐詩》會變薄一點點,但程度相當有限。

如果沒有李白,幾乎所有唐代大詩人的地位都會提升一檔,李商隱不用再叫小李,王昌齡會是唐代絕句首席,杜甫會成為最偉大的詩人,沒有之一。

如果沒有李白,我們應該會少背很多唐詩,少用很多成語,說童年,沒有青梅竹馬;說愛情, 沒有刻骨銘心;說享受, 沒有天倫之樂;說豪氣 ,沒有一擲千金;

浮生若夢 、揚眉吐氣 、仙風道骨,這些詞都不存在。蚍蜉撼樹 、妙筆生花 、驚天動地,也都不見了蹤跡。

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的生活應該會失去不少鼓勵,犯了難 ,說不了長風破浪會有時;想辭職 ,說不了我輩豈是蓬蒿人;處逆境 ,說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賠了錢 ,說不了千金散盡還復來。

更不要說,大鵬一日同風起 ,扶搖直上九萬裏。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 使我不得開心顏。

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熟知的神州大地也會模糊起來,我們不再知道黃河之水哪裡來,廬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桃花潭水有多深,蜀道究竟有多難。

白帝城,、黃鶴樓、洞庭湖的名氣都要略降一格,黃山 、天台山、 峨眉山的風景也會失色幾許。

如果沒有李白,歷朝歷代的文豪詞帝,也會少了很多名句。沒有舉杯邀明月,蘇東坡未必會有把酒問青天,沒有請君試問東流水。

李後主不會讓一江春水向東流。沒有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金庸的武俠江湖 ,將會天缺一角《俠客行》。

千百年來蜀人以李白為蜀產,隴西人以為隴西產,山東人以為山東產,一個李白 ,生時無所容入,死後千百年, 慕而爭者無數。

是故,無處不是其生之地,無時不是其生之年。

他是天上星 ,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 ,亦是隴西人。亦是山東人 ,亦是會稽人。亦是潯陽人 ,亦是夜郎人。死之處亦榮, 生之處亦榮。流之處亦榮 ,囚之處亦榮。

不遊 ,不囚 ,不流 ,不到之處,讀其書, 見其人 ,亦榮亦榮。

幸甚至哉,我們的歷史有一個李白。幸甚至哉,我們的心中有一個李白。

你是謫仙人,你是明月魂 !

以下為原答案:

剛剛看完CCTV3《國家寶藏》第二季第一期的直播,光是看嘉賓陣容——王菲、翟天臨、黎明,這一期就已經很期待了。

這一期的三件國寶分別是樣式雷燙樣、李白的上陽臺帖和金甌永固杯,分別由王菲、翟天臨和黎明來演繹它們的前世傳奇。

如果說第一季的國家寶藏是講述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那麼第二季則是講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了。

第一季每一期看完都會有一種熱淚盈眶和自豪的感覺 ,第二季的效果依然讓我有這種感覺,尤其是當翟天臨和濮存昕朗誦詩歌《如果沒有李白》時,差點哭出來。於李白,這是每個中國人的記憶裏都不會缺席的一個詩仙,從小我們就是背著他的詩長大的,而今天,終於看到他留下的真跡《上陽臺帖》,也是他留存於世的唯一一副真跡。

當從節目裏看到他的字跡時,真有一種字如其人的感覺,彷彿李白的字跡就該是這樣豪放不羈,有種扶搖直上九萬裏的感覺。最讓我感動地就是《如果沒有李白》這首詩歌了,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的歷史我們的詩歌甚至於我們的生活該要少多少精彩的詞語或典句?

而第一件國寶樣式雷燙樣,也是讓我熱淚盈眶,我們可以驕傲的對那些無知的人說我們中國建築是有設計理念的,不是你們以為隨隨便便就設計出來的。

也是第一次瞭解到雷氏家族,這個傳承了八代的家族,專為皇家設計,如我們熟知的圓明園、頤和園、清西陵、天壇、北海,承德避暑山莊等都是雷氏家族主導設計的,可以說他們是中國最牛逼的建築師家族了,中國建築世界遺產的六分之一都是他們家族設計的,有此家族,與有榮焉。真的是太厲害了!

而看到第三件國寶金甌永固杯,我一反應就是不愧是乾隆式的審美,哈哈,這件國寶設計也是很用心了,好像設計來還有警醒之用。

然後還講到了故宮準備辦一個「紫禁城裡過大年」,是故宮博物院創建以來辦的面積最大的一次展覽了,嗯,很期待了。

從中學到一個小知識,不是所有福字都能倒貼的,大門的福字就必須正貼,倒貼就是福到門口不進家了,這個我以前還真是不知道,漲知識漲知識了。

紫禁城裡過大年這次展覽還準備宮燈千盞來迎接新年,還有天燈和萬壽燈。原來故宮門前那兩個大的像坐檯一樣的東西是用來放天燈的,天燈也足有三四層樓高,長見識了,故宮這次要搞大事啊!

央視舞美效果依然令人震撼,音樂一出來還是有第一季那種熱血沸騰的感覺,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我期期都看得熱血沸騰,(′._.`)

準備在B站上再看一遍有彈幕的,期待第二期的到來。

最後,此生不悔入華夏,來世還做中國人!


熬夜看完了第一期,我腦中徘徊著下面幾句。

五花馬,千金裘,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

李仙人,能否邀請您,大口喝酒,大口吃肉?

我著實仰慕您1000多年了!!


看之前先下調了期待感,畢竟大部分節目第二季都沒有第一季好看。然後從第一件國寶開始……

臉上流的是神馬,看一個綜藝為什麼還哭成狗了……

樣式雷建築燙樣的研究團隊解說簡直吹爆!!!!!中國建築從剛開始就融入了中國文化裏的許多精髓:比如天人合一等等,以前以為古代風水是迷信,現在覺得簡直是包含景觀、環境、水文、人文的多學科綜合……

再說詩仙李太白,央視居然也時髦地暗戳戳玩了把社會主義兄弟情,子美先生應該是白吹裏的粉絲頭了吧23333

最後再放一段讓人淚目的《如果沒有李白》,翟天臨跟濮存昕老師的臺詞功底是真好。

《如果沒有李白》

如果沒有李白,似乎沒有什麼太大的影響,不過千年前少了一個文學家,《全唐詩》會變薄一點點,但程度相當有限。如果沒有李白,幾乎所有唐代大詩人的地位都會提升一檔。李商隱不用再叫小李,王昌齡會是唐代絕句首席,杜甫會成為最偉大的詩人,沒有之一。如果沒有李白,我們應該會少背很多唐詩,少用很多成語。說童年,沒有青梅竹馬;說愛情,沒有刻骨銘心;說享受,沒有天倫之樂;說豪氣,沒有一擲千金。浮生若夢,揚眉吐氣,仙風道骨,這些詞都不存在。蚍蜉撼樹,妙筆生花,驚天動地,也都不見了蹤跡。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的生活應該會失去不少鼓勵。犯了難,說不了「長風破浪會有時」;想辭職,說不了「我輩豈是蓬蒿人」;處逆境,說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賠了錢,說不了「千金散盡還復來」。更不要說「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裏」「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如果沒有李白,我們熟悉的神州大地也會模糊起來。我們不再知道黃河之水哪裡來,廬山瀑布有多高,燕山雪花有多大,桃花潭水有多深,蜀道究竟有多難。白帝城,黃鶴樓,洞庭湖的名氣都要略降一格。黃山,天台山,峨眉山的風景也會失色幾許。如果沒有李白,歷朝歷代的文豪詞帝也會少了很多名句,沒有「舉杯邀明月」,蘇東坡未必會有「把酒問青天」;沒有「請君試問東流水」,李後主不會讓「一江春水向東流」;沒有「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金庸的武俠江湖將會天缺一角《俠客行》。千百年來,蜀人以李白為蜀產,隴西人以為隴西產,山東人以為山東產。一個李白,生時無所容入,死後千百年,慕而爭者無數。是故,無處不是其生之地,無時不是其生之年,他是天上星,亦是地上英,亦是巴西人,亦是隴西人,亦是山東人,亦是會稽人,亦是潯陽人,亦是夜郎人。死之處亦榮,生之處亦榮,流之處亦榮,囚之處亦榮。不遊,不囚,不流,不到之處,讀其書,見其人,亦榮亦榮。幸甚至哉,我們的歷史有一個李白!幸甚至哉,我們的心中有一個李白!你是謫仙人,你是明月魂!

不說了,我準備過年去故宮了


節目很好,然而B站的彈幕與評論明顯有人在帶節奏,弄得烏煙瘴氣。好好的文化普及,非得橫生枝節,嘩眾取寵(心平氣和的辯論勝不過有些人的「標新立異」,直接舉報+屏蔽)。

更新:經過觀眾不懈的舉報後,B站似乎有所清理,現在應該好一些了。答主再去看看。

第一件國寶出現,有人在惡意刷林徽因先生的所謂不檢點的私生活。看多了地攤文學,眼裡只有那點三角情事、爭風喫醋?真假莫辨的事拿來刷屏,炫耀自己「見多識廣」?與主題有關麼?趣味略顯低級。

第二件國寶出現,不知從哪冐出來的遊戲黨,刷什麼《鳳求凰》(這不是太白的詩作好嗎?),哭笑不得。不過比起前者和後者,倒也沒什麼惡劣之處,算比較可愛吧。

第三件國寶出現,一幫極端民族主義者(皇漢、明粉、偽漢服黨)如蟻附羶,急不可耐的跳將出來。什麼韃子、建奴、野豬皮、XX之後無中華……想幹嘛?反清復明?種族清洗?貼吧吵去,別污染屏幕。也不知這套血統論和民族沙文主義的歪風從何而來?(某些評論來得真及時)


大愛 看了好幾遍

儼然詩仙風姿

追完了第一季 欣喜等待第二季

沒想到 翟天臨 濮存昕 兩位李白

細膩的表演竟然讓我看哭了

《如果沒有李白》

值得拿個小本本記下來背誦啊

B站有人說 這就是高考滿分作文啊

貼幾張圖 聊做紀念

如何評價國家寶藏第二季第二期中三位嘉賓的表現??

www.zhihu.com圖標

相關問題

題外話 濮存昕老師昨天也上熱搜了

心中有一絲悲涼

有人演技絕佳沒有演戲機會

有人坐擁資源好不珍惜

摳圖黨何時能放過觀眾的眼睛

實力派是時候走進大眾視野了

諸如 趙立新 王洛勇 王勁松 這些老師

我真的是好喜歡吶

最後 好想看 有人演繹蘇軾 王勃啊


李白的字本來值20 億,宋徽宗用他的牛逼的瘦金體寫評論,增值10億,乾隆這個傻逼打了個補丁寫的東西,直接讓這件寶物反向貶值9億…


2018年12月17日更新:

這篇回答發表至今,雖然點贊的不多,但我知道看過的不止這十幾個朋友,因為已經發現被多個平臺抄襲,涉及東方頭條、微信公眾號。有全文照搬的,有砍掉一半的,有摘取段落的,這其中無一人和我聯繫。我很開心有這麼多平臺看得上我的文章,但還是麻煩各位要點兒臉。我的授權不收費,只是辛苦各位轉載之前和我打聲招呼。如果您實在社恐,不想和活人交談,那也麻煩您在自己的平臺上註明原文作者。浮躁時代,功利為首,煩請給予原創最大的尊重。以下為正文原文。

土豆會開花:國家寶藏丨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zhuanlan.zhihu.com圖標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1.

當熟悉的背景音樂響起,001號講解員「果粒叔叔」身穿長衫走上舞臺,《國家寶藏》回來了。「這是一個年輕的節目,我們有多年輕?上下五千年!」熟悉的互動,帶來依舊熱血的自豪感。每期節目推薦三個文物,僅是故宮博物院,就能讓這節目做到地老天荒。

第二季的首期節目,依舊是故宮打頭陣,單霽翔院長可愛如初。他自詡為「故宮的看門人」,最大的願望是退休後繼續給故宮看門。

樣式雷建築燙樣、《上陽臺貼》、清乾隆年制金甌永固杯,故宮博物院推選的三件國寶一如即往的震撼。

所謂國寶,其價值不僅在於歷經百年滄桑依舊保存完好,更在於它們背後所承載的歷史、人物、精神、信仰。而那些世代守護它們的人,更是值得尊敬。

2.

樣式雷建築燙樣的今生故事講述人王其亨先生,在提及中國古建築設計在世界建築史上的缺失時,激動、憤慨的情緒快要透過鏡頭溢出屏幕,他說:「我咽不下這口氣。」所以,王其亨先生用近四十年的時間,帶領團隊完成了近百次實地測繪。

四十年,是一個人的大半輩子。

2007年,由王其亨先生主導整理繪製的「中國清代樣式雷建築圖檔」,被列入《世界記憶遺產名錄》,中國古建築的設計被世界認可,被世界崇拜。老先生說:「我出門就被汽車撞死也不後悔,因為樣式雷可以解讀了。

朝聞道,夕可死,這是一個學術工作者最令人敬佩的地方。但老先生依舊說:

「學術也有傳承,個人的壽命有限,所以我帶著團隊,希望把這個工作一代一代做下去。」

所謂國士,該是如此模樣。

在《國家寶藏 第一季》的節目裏,賈湖骨笛的今生故事講述人蕭興華先生,為骨笛做了一輩子的研究。

因為身體原因,蕭興華先生不能再全心投入工作,當他把自己珍藏的骨笛原料傳給得意門生時,老先生的眼裡閃著光,像是看到多年後,他的學生們突破研究瓶頸瞬間。

在觸碰到了先生眼神的那一刻,我不禁淚目。又想起自己在看《百鳥朝鳳》時,電影散場後,只剩我一個人坐在放映室裏失聲痛哭。

文化的遺失讓人痛心,歷史的傳承讓人動情。文物在經曆數百年風雨之後,通過自身獨特的魅力,將互不相識的數億人連結在一起,為了同一種信仰而奮鬥。

3.

李白真跡《上陽臺貼》的國寶守護人翟天臨,在舞臺上為我們演繹了詩仙李白的風采。但讓我為之動容的,卻是他與濮存昕共同朗誦的《如果沒有李白》。

「如果沒有李白,我們應該會少背很多唐詩,少用很多成語。說童年,沒有青梅竹馬;說愛情,沒有刻骨銘心;說享受,沒有天倫之樂;說豪氣,沒有一擲千金……犯了錯,說不了長風破浪會有時;想辭職,說不了我輩豈是蓬蒿人;處逆境,說不了天生我材必有用;賠了錢,說不了千金散盡還復來……」

李白,或許是學生時代的夢魘,但長大後再看,才知何為「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

在陳凱歌導演的《妖貓傳》裏,辛柏青飾演的李白深得我心。他醉酒,他不羈,他令高力士脫靴,他寫「雲裳衣裳花想容」,他沾了些許開元盛世的仙氣,成了數千年來中國最偉大的詩人。

《上陽臺貼》是李白存世的唯一真跡,見其字,可知其人,透過筆體,我們得以窺見這位傲骨文人的豪邁與奔放。通過文物,歷史書上那些冷冰冰的名字變得立體,變得有溫度。洛神賦圖背後的曹植如是,商鞅方升背後的嬴政亦如是。

4.

歷史,喚起了我心中最深沉的歸屬感,以至於每每看到優秀的歷史節目,總是忍不住濕了眼眶。像紀錄片《大明宮》、《新絲綢之路》;像舞劇《孔子》、《李白》。

我曾站在陽關關隘,面向一望無際的荒漠,感嘆「古來徵戰幾人回」的壯志;也曾在玉門關遺址前踱步,想像兩千年前小方盤城的繁榮。現在,我希望藉由《國家寶藏》,填補自己寥寥的歷史知識,再順著文物遺跡,走一遍這大好河山。


不多說了。

評李白這一段的文案我要抄下來全文背誦,我可能這輩子都寫不出來這樣的文字了,我這個偽迷妹的水平與我的真偶像李白相比差了三十三個銀河系QAQ。

李白的舞蹈我關電腦前看了三遍,明天起來還要再看三遍。

我以為我已經看過第一季,再看第二季的時候應該能比較淡定,誰知道被製作組瘋狂打臉。。

不要問我為什麼跪著,這是人見到牛逼事物時的自然反應。


正在看直播,剛看了兩段,忍不住寫幾句,誇一誇央視

同樣是翟天臨在舞臺上演一段,國家寶藏的劇本,臺詞,舞美,還有杜甫演員的配合,這段表演簡直完美,讓我看得心情澎湃熱淚盈眶。反觀演員那個節目,和兩個女演員演一段苦情戲還不如這個打動我。

天津大學樣式雷研究團隊幾十年的奔波傳承也讓我感動,終其一生能做一件這麼有意義的事也是一種幸運和幸福。

翟天臨濮存昕這段朗誦太棒了,我要把詞兒扒下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