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月1日,由經合組織成員國以及中國、巴西、新加坡等47個國家簽署的《銀行信息自動交換國際公約》正式生效,而瑞士也位列其中,這或許意味著該國「避稅天堂」地位的正式終結。

  瑞士聯邦國際金融事務秘書處表示,瑞士稅務機關已於1月1日開始收集相關銀行信息,並將於2018年與其他成員國進行首次信息共享,但這些信息只能用於打擊避稅,不得公之於眾。

  「避稅天堂」的沒落

  銀行間自動交換信息標準早在2014年就由經合組織提出,並在當年2月的二十國集團財長會議上得到通過,旨在通過讓銀行信息在各國司法部門之間自動交換以打擊逃避稅行為。

  該公約是全球打擊逃稅舉措的最重大突破之一,未來,參加該公約的某成員國公民在另一成員國開立銀行賬戶,該公民所屬國家的稅務部門將自動獲取賬戶信息,從而達到打擊避稅的目的。

  瑞士銀行保密制度由來已久,1713年日內瓦議會制定銀行法,規定銀行人員有責任記錄客戶信息,但是禁止將客戶的信息透露給他人,這也成為了瑞士銀行保密法的雛形。

  在1934年11月8日,瑞士正式通過了《關於銀行和儲蓄所的聯邦法令》,規定銀行必須保護儲戶賬號安全,任何儲戶都可選取自己認為妥當、安全的方式開戶存款,而銀行在任何情況下都不得泄露儲戶信息,否則將受到法律制裁。

  過去瑞士僅曾為美國等少數國家提供過銀行信息,而且並不保證充分合作。但在2008年瑞銀集團受到FBI的調查之後,瑞士銀行業開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國際輿論壓力,並最終簽署了此項公約。

  而簽署該公約意味著,以銀行保密傳統著稱的瑞士將接受這一新標準,承諾在該標準下提交外國客戶的賬戶信息,瑞士銀行保護客戶隱私的傳統可能就此終結。

  「新瑞士」的陰謀?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打擊避稅力度最大的美國並不在該公約的簽署國之內,一方面,美國為了全球追稅早已經建立了一套自己的網路:海外帳戶稅務法(FATCA),瑞士也是該協議的成員之一。

  但另一方面,據知情人士透露,近年來眾多富豪都在把金錢從傳統離岸避稅天堂瑞士撤離出來,再轉移至美國境內,換句話說,美國自己儼然成為了保護財富秘密的「新瑞士」。

  據統計,全球金融資產大概有8%位於各大離岸中心,每年給各國政府造成2000億美元的稅收損失,但各國差別很大,俄羅斯的這一數字是52%,海灣一些國家則是57%,但美國卻只有4%的金融資產位於離岸中心。

  由於美國拒絕簽署此公約,現在美國正在創造著一個新的熱門市場,從倫敦的律師到瑞士的信託公司,都在著手協助富豪客戶把瑞士、巴哈馬和英屬維爾京群島等地的帳戶轉移至內華達、懷俄明和南達科他州。

  美國如何成為新的「避稅天堂」?

  為什麼美國會成為新的「避稅天堂」呢?首先對富人來說,美國的稅率比其他發達國家相對「友好」,個人所得稅最高稅率是39.6%,而資本收益稅則是15%至20%,遠低於歐洲多數國家的40%。

  另一方面,美國不僅稅率比較低,而且在有些州如內華達州、特拉華州、蒙大拿州和紐約州等開設離岸公司也非常簡單,在這些地方開設殼公司的人甚至不用提供護照、駕照等身份證明。金融研究公司Global Financial Integrity研究員Joseph Spanjers也表示:「在美國的一些地方,開一個公司比辦一張圖書館會員卡更容易。」

  而最重要的是,美國並沒有加入任何國際披露標準,換句話說,在要求別國提供美國公民在當地金融信息的同時,卻不與別國分享外國人在美國的信息,所以和傳統的避稅目的地瑞士和英屬維京群島相比,在美國避稅更加「安全可靠」。

  羅斯柴爾德公司總監潘尼(Andrew Penney)也曾明確指出:「我們可以幫助顧客轉移財富至美國,以免遭到母國政府課稅,並且隱藏財產,目前美國才是世界上最大的避稅天堂,美國缺乏執行外國稅收法律的資源,並且也無意這樣做。」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