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快結束的時候,我去了一趟潮汕。

  這裏比其他地方更早進入夏天,32度的天氣裏,潮州老城都是騎着摩托車穿街而過的人,牌坊街上曬出一筐一筐的手工面,汕頭公園的大樹下有老人坐着泡功夫茶,大排檔裏都是喫着生醃配魚露下粥的人。

  粿汁、腸粉、蠔烙、夜粥、魚飯、牛肉丸,這是我在這個假期,喫的一個真實的潮汕。

  相比喫得精細的江浙菜,潮汕的喫食沒有想象中那麼驚豔,但淳樸動人。

  潮汕春捲

  潮汕腐乳餅

  潮州牌坊街

  潮州老街

  牌坊街上的牛雜店

  小地方生活底蘊總是深厚。

  正午走在潮州最繁華的街上,店家也完全沒有招攬生意的意思,很多店門口都支起了桌子,擺上了自家飯菜。

  我看到一家賣牛肉粿的小店,店主端出了一碗粿條湯,再弄了一盤脆皮雞,就着一碟青菜自己喫了起來。

  節日裏也沒什麼遊客的小城,更容易顯見生活的底色。慶幸自己避開了熱門目的地,來到了這裏。

  這裏是潮汕。

  - 沙茶麪 -

  清明的潮州人不多,居民區前有人在燒紙錢,牌坊街裏零零散散的遊客,我們從開元寺逛到了甲第巷,街邊都是賣牛肉丸和粿條湯的店。

  逛累了就隨意找一家小店,坐下喫一碗牛肉丸粿條湯和沙茶麪。

  牛肉丸粿條湯

  沙茶麪

  牛肉丸很彈。粿條有點像我老家的米麪,只是更有韌性,質地更飽滿,厚實。沙茶麪的精髓在沙茶醬,搭配手工面,或者搭配牛肉,都很好喫。面要趁熱喫,冷了就結塊,再入口就膩了。

  喫完爬上老民居的頂樓,最後看一眼老潮州,便驅車前往汕頭。

  - 牛肉火鍋 -

  在潮汕喫牛肉火鍋一定要下午五點後去,鮮肉到。至於選店,認識老闆就有好肉,不認識的話,找排隊多的喫。

  我選了「八合裏海記牛肉火鍋」,潮汕朋友推薦的牛肉火鍋店,藏在巷子裏,居民樓一樓,樓上就有居民居住。去的時候是五點半,店外等位的人已經不少。

  新鮮的牛肉臨街擺出來,年輕精瘦的小夥子飛快的切肉,切成薄薄一片的牛肉被送上食客的餐桌,十秒以後成爲化入口中的一抹鮮嫩。

  - 打冷 -

  晚上到汕頭朋友餘少鐳老師推薦的富苑飲食來喫夜宵,潮汕人稱之爲「打冷」。餘老師說,「挺壯觀的,一定要去看看」。

  潮汕的館子好像都喜歡開在居民區,而不是商場裏,前面一頓喫的八合裏牛肉火鍋如是,這家富苑飲食也是。車開進窄窄的小巷,看到燈火通明的紅色招牌、聽到喧鬧的人聲就知道到了。

  店裏店外坐滿了人,每張桌子上都有一碗生醃,於是我也點了一碗醃蝦,用生薑醋汁醃的生的活蝦,意外地好喫,我以爲自己會喫不慣。

  潮汕生醃

  潮汕滷水

  潮汕打冷還少不了一碗魚飯。

  在廚房點魚飯,穿着制服的服務員拿着菜單在人羣中穿梭,不時用對講機通知廚房備菜。服務員快速引導外地遊客點單,「魚飯這裏點,滷味往前,兩個人喫一條魚夠了」。

  我問,「那飯呢?」

  服務員用帶着潮汕口音的普通話說,「魚飯只是一種說法,沒有飯的。」

  原來魚飯只是「以魚當飯」。是舊時潮汕漁民在海上用來飽食充飢的方式。製作方式也簡單,講潮汕的紀錄片「風味原產地」中就有講到過:一層魚一層鹽裝於竹筐,筐和魚一起下鍋煮,水燒開後搭配魚露即食。

  魚飯

  菜很快上桌,服務員還送來了一碗白粥,這是不用在廚房點的,坐下之後「小弟小妹」自然會來問你要粥還是要飯。我另外再要了一份雜鹹,用來配粥。

  到潮汕的第一天喫了四頓,都很清淡,沒有半點油膩,食材以新鮮原生態爲主,不會過多加工和烹製,走在汕頭的大街小巷看到的當地人都很瘦,大概也是因爲飲食的原因吧。

  夜粥

  在汕頭喫還是有當地老饕帶最好,只有土生土長的本地人才知道那些隱藏在街頭巷尾的隱祕小店。

  我在汕頭兩天連着喫的幾家店都是潮汕朋友推薦的。

  連鎖牛肉品牌「八合裏」的發源店,位於潮汕火車站附近的小巷裏,是我的汕頭朋友、剛當了媽媽的琳琳推薦的。到汕頭的第一個晚上就去喫的這家。夜宵喫的「富苑飲食」,是生活在上海長在汕頭的作家朋友餘少鐳向我推薦的,他還推薦了他老家澄海的「日日香鵝肉飯店」,這也是《舌尖》拍過的一家店。

  而我最喜歡第二天上午喫的這家,潮汕美食家林珂推薦的「洪陽粿汁」,在金荷中學旁,一家開了11年的小店。

  - 粿汁 -

  林珂老師給我推薦了四家汕頭好喫的店:「八弟牛肉」的炒牛肉粿條,「鎮邦老大牛肉」的爽腩,「長平老許」的薄荷檸檬海鮮湯配幹撈麪,還有金荷中學旁的「洪陽粿汁」,「點30元一碗的,早上10-12點去」。

  我去了就近的「洪陽粿汁」。

  十一點到的,正在打掃衛生的老闆遺憾地告訴我,今天過節生意太好,已經沒東西喫了。然後他走入廚房,切了幾條剩餘的粿皮,又看了一眼高壓鍋裏的東西,對我說,「只能簡單喫點了,大腸小腸還得熬半個小時,早上都賣光了。給你做十塊錢一碗的,將就喫點」。

  我看着他手腳麻利地燙粿皮,燙肉和青菜,加湯,湯是用茶樹菇和八爪魚熬的,最後撒上蔥花,上桌。

  粿皮很爽滑,很有嚼勁。老闆說粿皮一定要用2-3年的老早米做,纔會有粘性。而且一定要新鮮現做,很多地方都是用曬乾的粿皮做粿汁,做出來會有一種陽光暴曬的味道。

  店裏陸續有食客過來點上好幾份粿汁打包帶走。老闆一邊忙活一邊看我喫得怎麼樣,笑着對我說,將就將就。我連說,好喫好喫。

  小店開了11年,老闆一個人坐店,另有一家分店,說是他侄子開的,所以如果要去本店,還是得去金荷中學旁這家,雖然不太好找,我在找的過程中還迷了路。但是值得。

  老闆有着潮汕人典型的長相,身型清瘦,總是笑眯眯的。我走前他不無可惜地說,這大腸也好喫啊,可是你今天來得真不湊巧。

  大隱於市的隱祕小店,能吸引食客長期光顧,重要的是人情味。

  - 滷鵝 -

  離汕頭市區十幾公里,澄海的「日日香滷鵝」,陳曉卿鏡頭下的潮汕味道。

  要飯點前一點到,纔有鵝肝喫。

  我們是中午十二點到的,滿座。點了一份鵝肉三拼,一碟空心菜和一碗茶樹菇湯。

  喫完走出來,街道上瀰漫着的滷鵝的香氣,送了我們很久很久。

  - 潮菜 -

  建業酒家,潮菜酒樓代表,黑珍珠一鑽。點了潮汕炒魚粿,蠔烙,椰香雞,空心菜,炭燒包。

  最後上的炭燒包最驚喜,聞起來有炭燒的香味,小小的,外形像菠蘿包,咬一口外殼酥香,裏面的餡是叉燒肉。

  喫完趕緊去往下一站,都來不及去汕頭菜市場逛逛了。

  - 爽腩 -

  民權路上的「鎮邦老大牛肉店」,沒有當地人推薦你還未必能找到這麼優秀的小店,就算誤打誤撞碰到了,也未必能點對的食物。

  我們點了50元一碗的爽腩,這是潮汕老饕林珂推薦的,爽腩是牛身上半筋半肉的特殊部位,林珂說這家秒殺九記。

  雖然我沒喫過九記,但喫過這家的牛肉,我覺得不可能再有其他家比這家更好喫了。滋味濃鬱,筋道爽口。

  當我想起來要拍一張牛肉的照片時,才發現喫到只剩最後一片牛肉了。

  同事小樓看了我發的朋友圈,說他今晚的牛大骨白喫了,我回,潮汕歸來不喫牛。

  汕頭和我去過的中國很多小城市差不多,除了滿街的牛肉火鍋店和粿條攤,這裏也有東北水餃和蘭州拉麪,有着爲生活奔忙的人,也會看到膚色黝黑的男人,在天黑前爲自己點上一根菸。

  或許過了很多年,我還會想起某個春天上午,日頭很大,我揹着包走過金荷中學,穿過好多條開着紅花的小巷,以爲找不到想要找的那家店了,卻在打算離開的時候,擡眼看到「洪陽粿汁」四個字的招牌。老闆看我風塵僕僕,大概知道我是慕名而來,對我說,明天你早一點過來,再給你重新做一碗。

  可惜明天一早我就走了。

  或許下個春天再來吧。

  撰文/易 小 婉

  圖片/網 絡

  主編/易 小 婉

  SOMA黑膠唱片巧克力

  春天給你的生活加點甜

  掃碼立刻購買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