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中學“牛師”隊伍再次壯大!近日,深圳中學發佈2019年擬聘教師名單,新聘的35名教師均爲碩士以上學歷,其中20人畢業於清華大學、北京大學,1人畢業於哈佛大學。這些老師中7人爲碩士生、8人爲博士生(3人爲博士後)。


這一份“豪華”的教師名單引發社會廣泛關注。要多牛才能成爲深圳中學的教師?看看此次公佈的新教師名單就知道:



事實上,深圳中學引進“牛師”已不是新鮮事。2017年元月,廣州市教育研究院原院長、博士生導師朱華偉接棒深圳中學校長,成爲深圳史上首位擁有博導頭銜的中學校長。同年,70歲的深圳中學宣佈,建設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高中。


一流的高中需要有一流的師資隊伍。在博導“掌門人”朱華偉的帶領下,深圳中學近年來持續引進和培育一批學歷高、專業水平高的優秀師資團隊。


目前,深圳中學共有教師400餘人,其中碩士200多人、博士30人。教授、正高級教師、特級教師、競賽金牌教練、名教師等40餘人。近幾年從哈佛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海內外名校引進了百餘位優秀畢業生。



【校長專訪】


用最優秀的人培養更優秀的人


深圳中學擬一次引進哈佛清華北大等名校35位碩士博士生,引發社會廣泛關注。有人認爲“不遜色於一些高校的教師招聘名單”,但名校博士當中小學老師是否“大材小用”?記者連線正在英國、瑞士、奧地利等歐洲國家幾所著名高中參訪的深圳中學校長朱華偉,揭祕深中師資爲何如此“豪華”。



南方+:自您成爲新“掌門人”後,深中招收高層次人才的步伐加快。爲何招收這麼多高層次人才?


朱華偉:學校之大,不在大樓之大,而在大師之大。我一直認爲,要想辦好一所學校,首先要有一個好校長,然後就要有一批好老師,教師對學生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響。


一方面,世界一流學校畢業的教師,往往擁有更廣闊的格局和視野,以及更加豐富的學術資源,因此更容易培養出世界一流的學生。例如我們2018年引進的清華大學博士劉瑩,是剛剛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顏寧教授的學生。她所擁有的平臺、資源,受到的訓練必定是一般大學的畢業生無法企及的。當她走上講臺之後,就可以將這些最前沿的知識轉化爲課程,讓學生受益。除此之外,深中與16個世界知名企業、大學合作成立了創新體驗中心和創新實驗室,因此需要引進一批具有較強科研背景的高層次人才,充分利用這些優質的平臺和資源,指導學生進行科技活動,參加國際高端賽事,進而發展其批判性思維和創造性精神。


另一方面,越優秀的學生,越需要優秀的老師引領。深圳中學擁有全國最優秀的學生,面對這樣一個優秀的學生羣體,我們有責任引進更多高層次人才來引領他們向更高的平臺發展。所謂“名師出高徒”,如果老師自己不優秀,面對高徒,只能是束手無策、捉襟見肘。另外,“名師”和“高徒”很多時候也是相互成就的,深中優秀的老師培養了一批批優秀的學生,同時也正是這些優秀的學生讓優秀的老師們獲得了職業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南方+:今年深中擬招收的35名新教師都是碩士以上學歷、畢業於名校的教師。現在學校招收新老師的門檻是否比較高?主要注重考覈教師的哪些能力和因素?


朱華偉:近兩年,學校北大、清華畢業的教師從6人增加至39人,博士從4人增加至30人。2019年引進的35名教師中有13人畢業於北大、7人畢業於清華,還有5名老師畢業於世界頂尖名校,比如哈佛大學。


由於泥崗校區的開辦,這幾年深中將會新增200多位老師,希望引進一批具有世界一流學校教育背景、熱愛教育的教師。


名校、高學歷可以是一個人過往學習能力的證明,但絕對不是萬能的“通行證”。近年來深中一直在提高引進新教師的門檻,同時也十分注重考覈教師的道德修養、教育情懷、科學精神、人文素養等因素。


學高爲師,身正爲範。一個師德高尚、靈活施教、言傳身帶、以生爲友的教師纔是學生心目中理想的教師、可信賴的教師,甚至會成爲學生崇拜的偶像,從而對他們的興趣、愛好、理想、追求,以至專業的確定、道路的走向、人生的選擇都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當學生看到自己的老師是先進思想、人類文明的化身的時候,他們所受到的思想影響和心靈教育必然是深刻的。這樣的老師甚至會成爲學生的精神支柱,支持他們的理想追求。儘管這種影響是潛移默化的,甚至是間接隱蔽的,但它卻是強烈持久的,甚至是終生永恆的。


科學與人文並重,是我們當下人才培養的一個追求;尤其是人工智能越發達,越是要注重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融合。很多大科學家,對人文大都有涉獵,他們有的文筆優美,甚至可以媲美文學家的作品。我們希望我們的學生具有理性思維、實證方法和批判態度,我們也希望他們關心社會,關愛人類,具有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我們致力於培養出什麼樣的學生,就需要引進什麼樣的老師,因此科學素養和人文素養是我們在考覈教師時特別注重的兩個因素。


除此之外,一名合格的教師一定是熱愛教育、熱愛學生和熱愛生活的,他們對教育懷抱熱忱之心,對學生充滿關愛之情,對生活保持積極心態。凡成大事者,必有大志;凡有大志者,必臨危不懼,樂觀向上,正確對待困難和苦悶,正確對待壓力和挫折。



南方+:近年來,有了多位優秀教師的“加盟”,深中人才培養的效果是不是更好?體現在哪些方面?


朱華偉:我們不遺餘力引進名校畢業的碩士、博士教師,看重的不僅是他們紮實的學科背景,還希望這些高層次人才給予學生更多高端的學術引領。例如畢業於北京大學化學生物學與分子生物學院的裴澗雯博士,最近就 “免疫調節”這一主題在深中課堂開講。從扁桃體發炎到疫苗接種,免疫調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也是當前生命研究的熱門領域——2019年的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就頒給了該領域的兩位科學家。


裴老師在介紹完免疫的基本概念與功能之後,基於當前的研究成果,補充了細胞免疫和體液免疫的經典通路,啓發學生自主對比教材知識與前沿動態,深入理解“細胞免疫與體液免疫中出現的T細胞的異同”這一高中生物疑難點。立足教材,高於教材、又迴歸教材,裴老師高屋建瓴的備課思路和紮實的學科素養獲得師生的一致好評。


除此之外,從學業表現看,深中每年考入北大、清華的學生有30人左右。近三屆高考,29人進入省理科前100名,深圳其他學校合計29人;4人進入省文科前20名,其他學校合計7人。迄今爲止獲得14枚國際學科奧林匹克金牌,近五年獲4枚金牌排全國第三,2018年獲3枚金牌排全國第一。海外錄取方面,深中近幾年也保持驕人戰績,總體實力位居全國前三。2017年US NEWS排名前30的美國大學錄取深中84人,10名學生獲藤校錄取,牛津、劍橋大學錄取4人;2018年US NEWS排名前30的美國大學錄取88人,9名學生獲藤校錄取,牛津、劍橋大學錄取7人;2019年US NEWS排名前30的美國大學錄取90人,牛津、劍橋大學錄取5人,7名學生獲藤校錄取。


深中學生的優秀不僅指學業成績,還包括社會擔當、國際視野、創新精神等,這些都是現代公民所必備的素養,也是深中學生鮮明的特質。


南方+:您是深圳首位具有博導頭銜的中學校長,帶領這麼多高素質教師,希望帶領深圳中學實現怎樣的發展?


朱華偉:中國的基礎教育在世界上已有一定地位,但真正達到世界一流水平的高中還比較少。中國有兩所中學是大家公認的國內最好高中:北有人大附中,東有上海中學,在華南地區還沒有一所跟這兩所學校可以比肩的學校,身處深圳的深圳中學就有與這兩所學校實現“三足鼎立”的潛質。


深圳中學經過70餘年的積累,是“省內領先、國內一流”的名校,我們有條件向“世界一流”的目標邁進,這也跟深圳的城市發展和定位相匹配。深圳的目標是成爲國際一流的現代化國際化創新型城市。深中作爲以城市命名的學校,是深圳教育的窗口和文化名片,理應衝刺世界一流,這也是國家發展的需要。我國正大力推進大學“雙一流”建設,打造一批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但如果沒有數量更多的世界一流中學作爲支撐,怎麼會有世界一流大學?


因此,我希望把自己的教育智慧和教育經驗奉獻給學校,與全體教職員工一起,將深圳中學建設成爲中國特色世界一流高中。建設世界一流學校,其實就是構建世界一流的教育生態,包括良好的外部環境,先進的辦學理念,一流的師生羣體以及校本課程、校園文化、硬件設施、國際化水平等。


學校今後會堅持以“立德樹人”爲根本,構建世界一流課程、組建世界一流團隊、建設世界一流校園、塑造世界一流文化,爲更多老師提供發展平臺,爲國家培養更多優秀人才,爲建設世界一流高中貢獻深中智慧和深中方案。


南方+:有人覺得清華、北大的學生到中學任教是大材小用,您如何看待這種觀點?


朱華偉:基礎教育是人才成長的起點,青少年素質培養的根本在教師。最優秀的人才能培養出更優秀的人,真正的“大材”才能培養出“大材”,我們就是希望引進更多高層次教師,培養更多高水平中學生,爲一流大學輸送一流生源,爲國家發展儲備傑出人才。


國運興衰,繫於教育;興校之道,始於人才。如今,越來越多高學歷的人選擇來當老師,把自己所學所得教給祖國的下一代,這一定是“大材大用”,對人民、對社會來說都是一大幸事。




來源 | 南方plus客戶端

作者 | 吳少敏 馬立敏

編輯 | 李穎



▼更多精彩,請關注我們▼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