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臟是人體最大的消化器官,是參與新陳代謝的重要器官。中醫認爲,“肝主疏泄”“肝藏血”,要養出健康的肝臟須做到六個“不”。

1.不久視:

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取穴時,手握拳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中指點於掌心的位置。按摩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

《黃帝內經》曰:“久視傷血”。長時間看書、寫字、看電腦等,會使雙眼感到疲勞、視力下降。“肝開竅於目”,眼睛與肝臟聯繫緊密,“久視傷肝”“肝藏血”,肝臟具有貯藏血液和調節血量的功能,久視會導致人體內血的損耗,肝血虧虛,使雙目得不到營養的供給,從而出現眼乾澀、看東西模糊、夜盲等。此外,還常常伴有頭暈、眼花、心慌、心悸等不適。

連續用眼不要超過兩小時。集中用眼後,定時上下左右轉動眼珠、看遠處和看近處交替重複多次、做眼保健操、閉目休憩等科學用眼方法,能起到養肝明目的作用。還可以用大棗、枸杞、菊花泡茶來清肝明目,平時多看看綠植,也不失爲一種養肝的好方法。

2.不貪嘴:

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取穴時,手握拳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中指點於掌心的位置。按摩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

所謂病從口入,首先不能食用不潔的小海鮮,特別是生食;不喝生水,以避免感染甲型、戊型肝炎病毒,使肝臟受傷。其二,少喫高脂肪、高糖(飲料、巧克力、糖、奶油蛋糕等甜點)食品,以免脂肪在肝臟堆積,引起脂肪肝,損傷肝臟。其三,少食煎炸燒烤食物,食物在燒烤時,燃料中所產生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會黏附在食物上,形成雜環胺。雜環胺可能增加癌症的風險,增加肝臟解毒的負擔,導致肝臟損傷。其四,不能過量喝酒,特別是酗酒,喝酒也會增加脂肪在肝臟的堆積;長期酗酒還會造成肝硬化,甚至是肝癌。

日常飲食要多喫清淡食物,讓肝臟有足夠的時間來休息、排毒,但也要保證食物中蛋白質(魚、鴨肉等低脂高蛋白)、脂肪、維生素等按比例均衡攝入。膳食要多樣化,搭配要科學。中醫講“五色入五臟”,青色入肝,多喫些青色(綠色蔬果)食物,對肝臟有好處。

3.不肥胖:

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取穴時,手握拳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中指點於掌心的位置。按摩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

肥胖是脂肪肝的一個主要原因。常規人羣中體檢發現的脂肪肝發病率在15%~30%,但在肥胖人羣當中,脂肪肝的發病率可以達到50%以上。脂肪肝還可伴發代謝綜合徵,從而出現心腦血管病變、高血壓、糖尿病、痛風等疾病,嚴重影響人體健康和生存質量。

4.不生氣:

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取穴時,手握拳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中指點於掌心的位置。按摩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

“怒傷肝”,人在發怒的時候,肝臟的疏泄功能異常,肝鬱就如同木不達則不榮,肝臟隨即受傷。此外,生氣時分泌的兒茶酚胺作用於中樞神經系統,使血糖升高,脂肪酸分解加強,血液和肝細胞內的毒素相應增加,嚴重危害肝臟健康。所以,保持良好的情緒是保證肝臟健康的一個重要環節。

5.不熬夜:

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取穴時,手握拳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中指點於掌心的位置。按摩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

中醫講究子午流注,凌晨一點鐘到三點鐘是肝主令之時,人應該進入深睡眠狀態,“臥則血歸於肝”,是養肝血的最好時間。平臥時,人體血液1/4都歸於肝,使肝臟得以休養,保證次日更好地工作。熬夜時,肝血不足,肝臟排毒障礙;同時,在燈光下熬夜工作,人體褪黑激素減少,影響瘦素的分泌,容易發胖,進而導致脂肪肝的發生,進一步加重肝臟負擔。所以,不熬夜即是保肝。

6.不久坐:

經常按壓手心勞宮穴,有強壯心臟的作用。取穴時,手握拳中指及無名指往下延伸交會的凹陷處,中指點於掌心的位置。按摩採用按壓、揉擦等方法,左右手交叉進行,每穴各操作10分鐘,每天2~3次。

肝主筋,久坐不動,關節肌腱僵硬,失去彈性和柔韌性,肝絡失和,肝臟疏泄不利;且久坐耗氣,脾虛不運,肝鬱脾虛,身體裏的“垃圾”轉運不利,導致肥胖,加重肝臟負擔。此外,還會助長沮喪情緒或導致脾氣暴躁。合理運動是保肝的又一利器。

文: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 張瑋

編輯:管仲瑤

審覈:曹政

聲明: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號系信息發佈平臺,搜狐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