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景惠出身不是很好,小時候更是隻上過一年的私塾,成年之後的他更是和當地的土匪勾結在了一起,做著在綁匪和被綁人之間談價錢的買賣。後來張作霖與其他土匪爭鬥失敗,這才來到了張景惠的地方,和張景惠聯合成了當地最大的土匪,一直到後來被官府招撫,張作霖這才成了奉天的官,而張景惠也跟著他成了張作霖的副官。

自從跟隨了張作霖,張景惠可以說是混的如魚得水,可惜到了一九二八年,張作霖被日本人陷害炸死了,其實他是作為張作霖副官的張景惠和他的長官是在一個火車上的,不過張景惠命大,只有腿部受了點傷,保了一條小命,後來張學良接過了父親的大旗,成了東北軍的最高領導人,而張景惠就被他任命為東北的行政長官。

九一八事件發生之後,日本就對張景惠實行了嚴格的監控,並且要求他脫離南京政府,幫助日本人負責行政區的治安。張景惠一聽這可是大事啊,於是馬上就把自己的遭遇報給了張學良。張學良聽了之後就對張景惠說「這件事還得南京方面來處理,我會儘快上報,現在你還是維持現狀好了」。不過可惜當時的蔣介石目光短淺,並沒有想要解決東北問題的跡象,所以張景惠就在維持現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了。

後來留下維持局面的張景惠一步步的得到了日本人的信任,終於還是被日本推到了前臺,擔任「總理大臣一職」。現在來看,日本之所以會選擇張景惠的原因,可能不僅因為他是投降派中的巨頭,更重要的是他還是一個聽話的老好人。


張景惠共叛離兩次,一次是背叛張作霖,另外一次是背叛張學良。

時勢不僅造英雄,有時候也出漢奸。局勢動蕩之下,有的人為國家、為正義公理、民族大義甚至不惜犧牲自己的生命,也有很多人為了爭名奪利、恃強凌弱則依附於暫時強勢的一方,而不管強勢的一方屬於哪種勢力,哪怕賣國也在所不惜,比如說本文的主角兒張景惠,普通農民出身,做過小生意,愛交朋友愛賭錢,物以類聚,慢慢的身邊聚攏了不少敢於生事,敢於入寇,敢於打家劫舍,甚至敢於造反的人,這就成了他發家的資本。

當時羣雄四起,不止張景惠,很多人都落草為寇,當了土匪,他們欺男霸女,圖財害命,無惡不作。就靠著僅有的些許勢力,張景惠竟然攻佔了臺安縣城。雖然張景惠當了土匪,做起了無本萬利的買賣,奈何同行太多,都當土匪搶誰去呢,況且還要為了地盤,為了利益相互火拚,於是佔據臺安縣城的張景惠建立自衛團,自任團練長,基本收入來源就是為給錢的富戶看家護院,不給錢的富戶則需要發揚土匪本色去搶一搶,提升一下富戶們的安全意識,深刻認識到自衛團的重要性,然後要求富戶們深切反省、盤算一下,到底是交保護費多,還是被搶的多,怎麼選你懂的。

後來機緣巧合之中,張景惠結識了逃亡中的張作霖,當時張作霖正值落魄狀態,被人打得昏頭昏腦,就跑到了張景惠的老家(路過)八角臺,手下的人馬不過剩下七八人而已。

張作霖雖是土匪出身,但嘴皮子可不含糊,他為自己規劃的宏偉前景,深深的打動了做夢都挑不好場景的張景惠,當時張景惠的自衛團有100多人,但出於對老哥的尊重,張景惠竟然讓出自己的位置,自己的基業,請張作霖做首領老大,自己甘居人下做了二把手,這樣的好事,這樣的實力正是張作霖急需的,他需要迅速扭轉局勢,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所以也就順水推舟答應了張景惠的要求,半步沒走就在張景惠的家鄉八角臺擴充勢力,這期間自然又得到了張景惠的諸多幫助。

張景惠對張作霖的原始資本積累做出了巨大貢獻,不但如此張景惠對張學良還有救命之恩。張作霖的原配妻子不小心被金壽山圍困,是張景惠擊退眾多土匪,張學良才得以安全降生。最初張景惠對張作霖的話言聽計從,奉天將軍曾琦想以盜制盜,所以招撫了張作霖,而張作霖為了避免打擊並且獲取自己所需要的資源則接受了清廷管轄,張景惠聽從張作霖的安排投靠滿清,兩個人的身份洗白,張作霖成了統領。而張景惠則為管帶。

張作霖仕途能如此順利,同樣少不了張景惠的功勞。比如,東三省總督趙爾巽被威逼,是張景惠急電張作霖前來救助,張作霖誅殺革命黨人後,因功掌管東三省兵權,這纔是張作霖真正發跡的開始,如果沒有張景惠的緊急情報,奉天總督和東三省軍權將會與張作霖擦肩而過。

看到這兒大家恐怕要說張景惠夠朋友吧,不好意思,他還真不夠朋友,他的眼裡只有利益,包括依附於張作霖。他的兄弟杜立三,受清廷忌憚,他連招降都懶得和主子說,直接想騙杜立三自己回來,杜立三不回,張景惠又欺騙杜立三的母親,說兄弟同心,全是為了立三的前程,杜母被騙,讓兒子歸順朝廷,結果呢,剛到地兒就被張景惠槍斃了。

民國建立後,袁世凱將張作霖的軍隊改編為中央正規軍第二十七師,張作霖被任命為師長,張景惠又張作霖被任命為炮兵團團長,於三年後又再次提拔為陸軍53旅旅長。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任總統,馮國璋任副總統,段祺瑞為國務院總理,三人相處不睦,張作霖以實力判斷,最終決定歸附於段祺瑞,並幫助段祺瑞將馮國璋與閻錫山從日本購進的3萬支槍械搶到自家營房,並將原來的兩個師改編為7個混成旅,一時之間實力大增,張景惠自然更受器重。因為這次任務的執行者就是張景惠,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張景惠不只會硬打硬拼,還能以智取勝。

卸任東北軍第一師師長的張景惠,曾一度出任湘西司令,後升任奉軍前敵副總司令,代表張作霖常住北京。

簡單敘述以後大家應該大概瞭解了兩個人的關係,相互之間私交不錯,事業上,張景惠也是張作霖的得力臂助,張景惠對老帥的幫助,恐怕更大於張作霖所給予的,張作霖每一個風生水起的重要轉折點,幾乎都少不了張景惠的幫助。

在張作霖的安排下,張景惠曾就讀於奉天講武堂,奉天也就是現在的瀋陽。以知識武裝了頭腦的張景惠,慢慢的有了自己的政治主張,不再完全聽命運張作霖的命令。比如是否對吳佩孚開戰的問題,張景惠就持反面觀點,很可惜張作霖並沒有採納他的意見,這是他們之間離心離德的開始,也是第一次直奉大戰,奉系戰敗的主因之一。

等到正式開戰的時候,張景惠雖然被委以重任擔任西路軍總司令,但因曾經的建議不被採納,所以負氣消極怠戰,陽奉陰違,整天花天酒地。吳佩孚則通過曹錕賄賂、收買張景惠,以期得到合作機會,張作霖大怒,張景惠無奈之下奔赴前線,卻又趕上前線士兵嘩變,姍姍來遲的張景惠已無法有效指揮,在全線崩潰後,張景輝逃回北京,至於部隊的疏散和聚攏安置,則完全置之不理,一切都源於張作霖對他意見的輕視,至少他自己是怎麼認為的。可以說此次失敗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張景惠的指揮失職和臨陣脫逃。張作霖明白這一點,張景惠自然也知道,所以不敢再返回東北,避免自己被盛怒之下的張作霖打擊清算。

長期居住北京的張景惠錢財用盡,無奈之下接受曹錕安排的政府職位,致使張作霖與其反目成仇,張作霖曾說某天如果攻破北京,抓到張景惠,不會念及舊情,這樣一來,張景惠就更不敢自投羅網了。

後來因為母親去世,張景惠又是個大孝子,所以請以前的老兄弟在張作霖面前求情,準許他回家置辦喪事,而張作霖則想直接扣押清算張景惠,後來在眾人勸解之下,張作霖才勉強同意,並在見面後諒解了張景惠。張作霖也明白只有七八個人的他,突然風生水起,全是張景惠的百十號人給他坐鎮打底,他得勢力才逐步做大,沒有張景惠,張作霖雖然可能同樣成功,但不知要再拼搏多少年,而且拼搏的前提是有命可拼纔行。

1928年皇姑屯事件,與張作霖同行的張景惠身受重傷,好在性命算是保住了。張學良接手軍權後,沒有在意張景惠曾經的叛離,當時蔣介石為了拉攏張學良,實現統一部署,授予張學良國民革命軍陸海軍副總司令一職,並拿出一個有頭有臉的肥缺跟張學良示好,於是張學良把軍事參議院院長一職,轉手安排給張景惠,並且按張景惠的請求,保留了他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等要職。

無論東省的職位還是南京的職務,都已經證明瞭蔣介石和張學良對張景惠的器重,但張景惠蛇心不足,並沒有滿足。無論是張學良近乎於縱容的寬待,還是蔣介石、宋美齡對其熱情款待和盛情拉攏,都沒有阻止張景惠投靠日本人的步伐,早期張景惠在張學良與日本關東軍之間穿針引線,試圖搭橋勸說張學良投靠日本關東軍,但張學良拒絕了這種「合作關係」。原因很簡單,張學良對他說:老叔,我與日本人有殺父之仇,無法卑躬屈膝的投降。第二,東北的每一寸領土屬於中國,不能做出賣國求榮之事。

9.18事變後。張景惠安心宅在家裡,並未逃跑,卻原來是心中早已打定主意,在事變發生的第2天,張景惠就聯繫上了日本關東軍司令,最終他放棄了南京軍事參議院院長和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等職務,死心塌地的為日本人服務。他所要的是官職與實權,投靠日本人後張景惠積極參與打壓抗日活動,並替日本人安撫地方。張學良得知此事以後曾經給張景惠拍發電報要與其共效黨國,無奈張景惠貪圖利益,決意叛變,無從爭取,也無可挽回。張景惠決心之大,連同期抗日的馮佔海等人都被張景惠出賣、提供情報後圍殲致死。

張作霖被炸死後在珠林寺停放長達6年,無人看管也少人祭拜,老兄弟張景惠,不想看到張作霖身後如此悽慘,便想給張作霖下葬,經過申請後日本人同意張景惠的主張,但是在選址發生了分歧,一是把張作霖安葬在元帥林,二是要把張作霖安葬在海城老家,而這兩個選項,都是日本人所不樂見的。不但如此,日本人看到張作霖死後還能有如此能量,於是後悔當初答應張景惠安葬請求,本想收回成命,張景惠卻選了另外一個折中的方案,把張作霖安葬在他的母親和原配所在的家族墓地,至少相對來說這個地點離奉天不近,同時也擺脫了海城的影響,算是完美的折中之計。主持儀式的最佳人選也是張景惠,所以日本人將這件事交給他全權處理。

日本人重用張景惠,任命他為偽滿洲國總理究其原因無外五點:

第一,他有一定聲望,內鬥是把好手。

第二,胸無點墨,知識貧瘠,沒什麼政治主張和傾向。

第三,胸無大志,不會造反,用著放心。

第四,善於逢迎,手下皆是阿諛之輩,沒有出色的人才。

第五,言聽計從,堅決服從管理。

也正是他的言聽計從,阿諛奉承,令他在偽滿洲國長期屹立不倒。1945年,蘇軍令70萬日本關東軍全線崩潰,當蘇聯軍官想從張景惠探聽溥儀下落的時候,張景惠還替溥儀隱瞞,沒想到殊途同歸,他和溥儀一同被押往蘇聯,最終又一同進了撫順戰犯管理所,在這裡,張景惠長期服刑,直至88歲去世。

他曾經懺悔過自己的罪行,也曾感激過新中國給予他生活上的特殊照顧,還曾經盛讚中國人民解放軍,這支抗美援朝戰場上的威武之師。但即便如此,他個人的污點卻也是永遠難以抹除的,罪行尚且無法贖清,就更談不上給國家人民作出貢獻,長期監禁未必不是一種變相的保護,以他的作惡多端,如果活著出來,仇家遍佈全國的他,恐怕是否死於非命都是未知之數,只要不是橫死的結局,對他來說就是最大的寬待了。


張景惠太糊塗了,張作霖一死,他就沒了「主心骨」,當了漢奸。

(張景惠)

從清末開始,東北就開始亂了,日本和俄國為了佔地盤明爭暗鬥,清政府不聞不問。所以,到處都鬧土匪,老百姓日子過得苦。

張景惠就讀過兩年私塾,家裡是做豆腐的,也很窮。沒辦法,就去當土匪。後來手下多了,有點名聲了,張景惠就被地方豪紳叫過去當了「團練長」。當時這種情況很普遍,每個地方都是自己的武裝,保著這個地方不受土匪的侵擾。

後來,張作霖認識了張景惠,兩個人看對眼了,結拜成了兄弟。張景惠屬於那種沒啥文化,性情豪放,喜歡交朋友,但是沒啥主心骨的人,更提不上什麼「高瞻遠矚」了。所以,他認識張作霖之後,就甘願跟在屁股後面,指哪打哪。


張景惠背叛張作霖,是在第一次直奉戰爭期間,張景惠是西線總指揮。但是他選擇投靠了曹錕,拿了個全國國道局督辦的職位,每個月能拿到2000元的高薪。

(張作霖)

後來張景惠回憶說,他勸張作霖不要和曹錕爭,兩人合作就是了,曹錕先當大總統,然後張作霖再當大總統。但是張作霖不聽,非要打仗,結果打輸了,還要怨張景惠打了敗仗,忘恩負義……

如果事實真像張景惠這麼說的,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他把事情看得太簡單了,想著輪流當大總統,大家和和氣氣的過日子,這在軍閥混戰的時候,實在是「很傻很天真」。

所以,這一次的「背叛」,可以看出張景惠是多麼的糊塗。

後來,張景惠又回到張作霖身邊,痛哭流涕的承認錯誤,兩人才化解恩怨。其實,張景惠是什麼人,張作霖應該很清楚的,所以這次小小的背叛,算不了什麼大事,兄弟間還是要講義氣的。


真正讓張景惠徹底「蒙圈」的,就是張作霖的死。

(皇姑屯事件)

皇姑屯事件的時候,張景惠也在車上,幸好他只是被炸傷了。但是張作霖一死,張景惠沒了指路的大哥,就迷茫了。他是典型的舊社會「土匪作風」,有個官噹噹,有錢有女人就行。跟著張作霖,這些不會缺的。但是張作霖一死,張景惠就要開始擔心自己的「前途」了。

九一八之後,不僅東北成了日本人的,一直罩著自己的小六子張學良也徹底失勢,張景惠面臨艱難的選擇。要麼跟著蔣介石被使喚來使喚去,要麼跟著日本人被使喚來使喚去,完全沒有「民族大義」概念的張景惠,很自然的選擇了跟著日本人,最起碼可以留在老家東北。

所以,沒有張作霖,張景惠徹底成了漢奸。

張景惠對張作霖,確實是有情有義的。因為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佔領了大帥府,張作霖的家人都跑到了關內。而當時張作霖還沒有下葬,棺材就被日本人送到了荒涼的珠林寺,一直放了六年。

張景惠當了偽滿洲國的總理,決定要把張作霖好好的安葬了。於是,他和日本人商量,最終把張作霖安葬在了錦縣驛馬坊,和張作霖的母親及原配葬在了一起。這件事情,張景惠做的確實很不錯,有情有義的人。

不過,作為漢奸的他,也是老老實實的聽日本人的話,依然沒什麼主見。

日本投降後,張景惠在戰犯管理所,表現的還是不錯的。1959年,張景惠死在了戰犯管理所,終年88歲。

歷史不容假設,但是如果張作霖不死,能一直帶著張景惠,相信他也不會跟著日本人混,成了人人喊打的大漢奸。


張作霖本是一介土匪,他之所以能成為割據奉吉黑三省的「東北王」,進而入關奪取直魯蘇滬等地,登上國家元首(安國軍政府大元帥)的位子,跟一幫把兄弟們的輔佐有很大關係,張景惠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那麼,張景惠是如何發跡的?他最終的結局如何?

張景惠是奉天省八角臺人,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很早便在社會上討生活,因為交際廣泛、為人仗義,在黑白兩道都有不少的朋友。日俄戰爭結束後,東北的局勢異常混亂,遍地都是土匪,在這種情況下,張景惠在家鄉成立自衛團,幫助商號富戶看家護院。正是在此期間,張景惠跟當時還是土匪的張作霖相識,因為意氣相投,便結拜為把兄弟。

張作霖接受清廷招安並開始發跡後,便將把兄張景惠召至身邊,與他一起「打江山」,僅僅用了數年時間,便獨霸奉吉黑三省。隨著張作霖的勢力日漸膨脹,張景惠的地位也隨之水漲船高,在第一直奉戰爭時,已經做到奉軍西路總司令的高位。然而在戰後,張景惠卻並沒有跟隨戰敗的張作霖退回關外,而是叛降直系軍閥首領曹錕,由是讓張作霖對他恨之入骨。

第二次直奉戰爭結束後,直系戰敗、奉軍進入北京,張景惠回到奉天向張作霖叩頭謝罪,後者念及兄弟之情,最終選擇寬恕,並任命他為陸軍總長、實業總長。張學良主政東北後,張景惠出任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東北易幟」後,又到南京就任軍事參議院院長。正是在此期間,被剝奪實權的張景惠跟張學良產生極深的齟齬,並為他以後從事賣國事業埋下伏筆。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扶植溥儀在長春建立偽滿政權,並以高官厚祿為誘餌,積極拉攏原奉系軍閥的頭麪人物。在這種情況下,不甘寂寞且被日本實力所迷惑的張景惠,竟然就此投敵,出任偽滿政權的參議府議長兼東省特別行政區長官,不久又改任軍政部總長。1935年,首任偽總理鄭孝胥因得罪日本人被迫辭職,張景惠遂取而代之。

此後十年間,儘管各部長官如走馬燈一般更換不迭,但張景惠卻一直佔據閣揆的位置,始終都沒有「挪窩」。之所以會如此,關東軍司令本莊繁和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在給昭和天皇的電報中,曾直白無隱地說明原因:「(張景惠)在滿洲有一定聲望,但毫無學問,又無大志遠謀,手下儘是阿諛之輩,全無人材之所言。臣等為我帝國一貫政策速達目的計,必使此等人物為圖利用可也。 」

事實的確如此,張景惠在職期間,一切唯日本人之命是從,奴顏媚骨之態令人作嘔。某次,張景惠在報紙上看到自己即將訪問朝鮮的新聞,大驚之餘趕緊向祕書官、日本人松本益雄詢問此事,後者告知他確有此事,並聲稱是因為自己「公務繁忙」,才忘記通知他。張景惠聽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還向松本益雄連連道謝,其對日本人的順從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如果說張景惠在職期間還有可稱道之處,那便是頂著各種壓力,幫助自己的把弟、老上級張作霖下葬。原來張作霖被炸死後,遺體被暫時安置帥府院子裏,以等待陵墓(元帥林)建好後再下葬。然而還沒等元帥林竣工,「九一八事變」便爆發,東北三省迅速淪陷,導致張作霖下葬的事宜就此被擱置多年。

由於張作霖在東北三省的威望極高,即使在他死後,日本人依然心存忌憚,害怕他的葬禮會被「別有用心者」利用,以從事抗日反滿運動,因此遲遲不肯為他下葬。張作霖的舊部屬們大多畏懼日本人,所以都不敢提及此事,只有張景惠出於義氣,屢次在日本人面前陳說利害,請求他們允許張作霖下葬。

1937年5月,在張景惠的一再勸說下,日本人最終答應將張作霖安葬在錦縣驛馬坊,而主持葬禮的正是張景惠。眾所周知,在張作霖人生的晚期,張景惠跟他的關係並不好,甚至一度走向決裂,然而最終為他掩埋屍骨的,竟然是這位曾讓他恨到牙根兒癢的把兄,實在是令人唏噓。

日本投降後,偽滿政權也隨之覆滅,張景惠自知在劫難逃,便率領沒有跟隨溥儀逃跑的官員前往迎接蘇聯軍隊,準備通過出賣情報和東北權利,來換得對方的寬恕。然而蘇軍根本不喫這一套,而是將他逮捕後移交給中方人員。1950-1959年間,張景惠被關押在撫順的戰犯管理所,接受思想改造。

在此期間,不學無術的張景惠開始學習政治時事,並對朝鮮戰局的發展很是關心,曾不止一次地稱讚我軍作戰神勇,讓他深感欽佩。此時,年逾八十的張景惠行動、飲食不便,為此管理人員對他進行各種優待,讓他在監獄中獲得足夠的人道主義關懷。1959年,張景惠病死在戰犯管理所,終年88歲。

史料來源: 《張作霖傳》、《奉系軍閥大事記》、 《北洋軍閥史話》、《我的前半生》 等


張作霖從一介土匪最終發展成東北王,一路上歷經坎坷,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許多曾幫助他的人。如果將尚未崛起的張作霖視為潛力股的話,那麼,張景惠顯然是最早投資張作霖的「天使投資人」。

張景惠

1902年,在中安堡鎮舒服過日子的張作霖受到了金壽山匪幫的襲擊,張作霖不敵,被迫率領殘兵出逃。沒有了老巢張作霖獨木難支,隨時可能被其他土匪幫派吞併。為求自保,張作霖決定率領自己剩下的幾個弟兄投靠實力頗強、也與自己有舊的大土匪馮德麟。

在前往投靠馮德麟的路上,張作霖率領自己手下的土匪經過了遼西臺安縣城八角臺鎮。而此時,盤踞在八角臺鎮辦理保險隊的,便是張景惠。

張作霖

張景惠就是八角臺人,他出生在一個普通的農民家庭,以做豆腐為生。然而,自幼聰穎、不甘寂寞的張景惠不甘心做一輩子豆腐。他先是成為一名賭徒,後來又上山當了鬍子。靠著自己讀過兩年私塾識文斷字,再加上腦子靈活,能說會道,張景惠很快成為了一支土匪隊伍的頭子,並佔據了八角臺鎮,辦起了保險隊。

張作霖到達八角臺鎮後,張景惠發現,張作霖為人十分機靈,且談吐不凡,因此起了接納之意。再加上張作霖威名赫赫,實力強勁,自嘆不如的張景惠主動提出讓張作霖留在八角臺鎮,坐上本地民團的第一把交椅,他則退位讓賢,甘做第二把手。當然,這也絕不僅僅是張景惠一人的意見,其中也少不了商會會長張紫雲對於張作霖的認可。

張作霖

在眾人的勸說挽留之下,張作霖決定留在八角臺鎮,並在張景惠的支持之下,當上了團練隊隊長。不久之後,張作相又帶領一支人馬投奔了八角臺,張作霖、張景惠、張作相三個人正式結拜為兄弟。按照年齡排序的話,老大是張景惠,張作霖排行老二,張作相則為老三。

在張作霖敗亡之際,張景惠敏銳的發現了張作霖的巨大潛力並果斷投以重資,從中也可以看出張景惠的成功並非僥倖,他不但看人的眼光很準,也有足夠的魄力。

隨後,張景惠一直跟隨著張作霖。成為官軍之後,在張作霖麾下歷任哨長、管帶、團長、旅長等職,張作霖成為東北王之後,張景惠則先後擔任奉軍司令部副司令、察哈爾特別區都統、陸軍部總長等要職。誘殺杜立三、鎮壓東北革命,秦皇島劫持軍械等東北軍重要事件,張景輝都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張景惠

然而,隨著職位和權勢的增加,張景惠開始有了異樣的心思,1922年,第1次直奉戰爭爆發。張景惠則被張作霖任命為第三路軍總司令。不過,在戰爭中,張景輝卻表現得極為反常。

他先是消極怠戰,後來,張景惠所部第16師直接在戰場上嘩變,導致了京漢線奉軍全線潰敗。而京漢線奉軍的失敗,也使得奉軍在整個戰線都受到了巨大影響,最終以奉軍的全面失利而宣告結束。

關於張景惠的表現,有很多說法,但毋庸置疑的是,張景惠對於第1次直奉大戰失敗,有著直接責任,而張作霖顯然也是這麼想的。張作霖在一次總結戰敗的會議上明確說:第1次直奉戰爭有個張雜種(指的就是張景惠)壞了事,並大罵他背叛了自己。

張作霖和奉軍將領

精明如張作霖,顯然不可能不瞭解自己麾下部將的作為,因此,在此之後,張景惠先是在北京做了寓公,失去了所有權利,後來雖然又被啟用,但擔任的職務都是有名無權的虛職。

為何張景惠在位高權重之時卻選擇背叛張作霖呢?很簡單,因為張景惠是民國典型的「有奶就是娘」的投機者,他忠誠的永遠是自己的利益。因此,張景惠無論是跟張作霖拜把子,對他竭力奉承,還是背叛張作霖,乃至於最終當了漢奸,都是基於他個人利益的選擇。

張作霖

第一次直奉戰爭之後,張景惠在奉軍中的地位一落千丈。 而這種局面,顯然不是有奶便是年的張景惠所能接受的,因此,在九一八事變之前,張景惠就已經投靠了日寇,當了漢奸,也因此,當日寇闖入張學良等人的公館時,張景惠的家不但沒有被日軍侵犯,而有4名日軍站崗予以保護。

九一八事變日寇佔據東三省之後,早與日本有默契的張景惠宣佈脫離國民政府,並成為了偽滿洲國偽參議府議長、軍政部總長兼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1935年,張景惠還「高升」了,他成為繼鄭孝胥之後,偽滿洲國第二任國務總理大臣。

日寇在中國建立的傀儡政權

這個在漢奸之中僅次於溥儀的職位,張景惠一直當到了日寇垮臺,也就是說,他當了10年之久的偽滿洲國總理大臣。作為一個傀儡政權的傀儡總理,張景惠能當10年之久,自然是很好的討好了他們的主子日本。而張景惠討好日本的方式,當然除了賣國有方,就是對於日本的命令百般遵行。

日寇投降之後,張景惠被進攻東北的蘇聯紅軍俘虜,並被押送到了蘇聯,1950年,張景惠被移交給新中國,並在1956年死在了撫順戰犯管理所,結束了他投機、骯髒的一生。


不談別的,梟雄張作霖的屍體在院子都發臭了, 牛逼兒子都不管只顧自己逃走,還是他這個兄弟給他安葬的,對待兄弟情誼還是可以的


別的我不知道?張學良失去東北三省!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