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政治」的教育就該從小抓起

鬧鐘的聲音叫醒了我,懶洋洋的下了牀,

迎面而來的海景,讓我有種被海浪打醒的感覺。

忽然發現桌上竟然有一隻InFocus手機。。。

假的? 我眼睛業障重阿! 昨晚怎麼沒發現?

竟然,可以帶出飯店當景點導遊!

甚麼? 打香港電話跟手機還免費! 太佛心了。

飯店餐廳的早餐選項太多,

竟然不知道該喫甚麼好,

這也想喫點那也想喫點,會肥死偶阿!

喫完了活力早餐,整個人都活力滿滿了。

今天上午的行程是前往香港立法會綜合大樓,

出門前已經在下雨,乘車出發後,雨越下越大,

暴雨的街頭,讓車速變得緩慢。

在車上查閱著立法會的資料,原來即將參訪的是新的立法會大樓。

原先的立法會大樓位在中環,是棟超過百年的歷史性建築,

其前身為香港舊最高法院,頂部有一尊代表正義的泰米斯女神像。

大樓仿效羅馬及希臘的建築設計,四周佈有愛奧尼亞式石柱,

以新古典主意建築風格,揉合遠東地區的建築特色,

樓高三層,以花崗石建成。該建築已為法定古蹟。

2012年立法會移到新址後,現址已為香港終審法院所在地。

(圖片來源:香港立法會網站)

今天要參訪的立法會綜合大樓是2011年落成,2012年3月正式啟用。

立法會最初的設計,即以門常開、地常綠、天復藍、民永繫為主題,

大樓的設計概念是為了凸顯香港立法機關的獨立、特殊地位、透明和莊嚴形象。

室內設計主題巧妙地採用了天圓地方的建築概念,

其結合嚴肅嚴謹和包容開放這兩個元素,

前者是,後者是指收斂,指變化。

(圖片來源:香港立法會網站)

進到立法會綜合大樓後,

第一眼看到的竟然是一堆8~9歲左右的小朋友排排坐,

第一個反應是:這麼小的小朋友聽得懂嗎?

可是看他們聽得這麼認真,我是真驚訝了!

問了帶我們參訪的議員助理才知道,

香港是從3歲開始就有立法知識教育

3到8歲可以申請兒童學習室活學活動,學習室佔地55平方米,

分為故事、閱讀和遊戲三大區域,透過講故事、互動遊戲、學習教材,

為兒童提供輕鬆而活潑生動的環境,讓他們體驗立法機關的運作,

在遊戲中認識政治,瞭解法律。

(圖片來源:香港立法會)

(圖片來源:香港立法會)

 

(圖片來源:香港立法會)

除了講故事外,還會讓小朋友們模擬當議員,

像是針對 準時睡覺法案進行表決程序,

原來大樹上的樹葉是磁鐵,小朋友可以用樹葉的正反(紅綠)

來表達自己贊成或是反對這個提案,真的是超棒的設計!

(圖片來源:香港立法會)


8歲以上的小學生,就會由學校安排來參觀立法會,

為了加深學生對制定法律過程的瞭解,甚至有一個角色扮演的活動,

在陳設仿造會議廳的教育活動室,

讓學生透過扮演不同的角色(如立法會議員、祕書及官員)

模擬草案進行辯論與表決。這樣的體驗過程讓公民教育落實,令人讚嘆不已。

 

我們進入了會議廳的二樓,從這邊可以俯瞰整個會議大廳,

其採取扇形座位,正中間是立法會主席位,然後依序是各區議員座位,

主席右側為官員座位,議員的位子是固定的,任何人都不能擅自更動,

其中牽涉到表決時才知道哪位議員贊成,哪位議員反對。

當進行議會時,黑玻璃區是安排給媒體使用,

有隔音設備不會干擾到議會進行。

2樓則開放給一般民眾參與議事,旁聽席上還有同步翻譯,

有粵語、英語、普通話。

香港立法會原則上同臺灣的立法院,立法議員的職權與臺灣立法委員類似,

不過其組成方式與臺灣差異蠻大的。

立法議員的主要職責如下:

1.制定、修改和廢除法律

2.控制公共開支

3.監察政府工作

4.審核政府財政預算

5.接受香港居民申訴

6.同意終審法院法官與高等法院首席法官的任免

7.可聯合動議彈劾行政長官,並報請中央政府決定

立法議員共有70名,分為地區直選功能界別,各35名。

區域直選議員是由五大地區直選出(新界西、新界東、九龍西、九龍東、香港島)。

功能界別議員有些類似臺灣的不分區立委,

不過他是由29個專業領域行業別進行推配選出來的議員。

參訪時正值立法會休會,因為本屆(第五屆)立法議員任期僅到今年9月30日,

第六屆立法議員選舉將在今年9月4日舉行,新任議員將於10月1日上任。

2016年的立法會選舉,當中功能界別有兩個界別與區議會有關,

分別是區議會(第一)區議會(第二)的界別。

區議會(第一):有1個席次,由區議員互選產生。

區議會(第二):又稱:超級區議會,有5個席次,由區議員參選,

             由不屬於其他功能組別的市民選出。

(圖片來源:topick.hket.com)

議員助理告訴我們,立法會綜合大樓採用了多項環保設計,

使大樓符合環保原則與可持續發展性。

會議廳頂部建有採光藻井引入自然光線,有效減少使用電燈。

議會樓的屋頂平臺種有多種植物,創造綠色景觀,

並能減少屋頂吸收日光熱量,從而降低空調成本。

(圖片來源:香港立法會)

香港立法會的制定法律流程,其實跟我們立法院有些類似,

提交草案後皆需要透過委員會,最終都要通過三讀,才能成立。

(圖片來源:香港立法會)

二樓往主樓方面有規畫照片與歷史長廊,

展示立法會過往簽訂的法案、手稿及發展的過程。

 

(立法局成立,委任書)

 

(香港立法局通過的第一條法例)

參訪的最後我們來到了立法會頂樓,

一個寬闊的空中花園(草坪),週邊有許多辦公大廈,

待在這邊一整個心曠神怡!

後來才知道,原來這裡一般不開放參觀,

我們也真是太幸運了。

 

透過今天的參訪,讓我們瞭解了香港立法會的功能與整體運作的模式,

更看到那從小深耕的公民教育,難怪能出現陳思靜議員這樣年少有為的區議員。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臺灣很早就實施民主政治,

然而我們對於政治教育、公民教育都起步太晚也太形式化,

用深入民心的作法,並從小紮根教育起,才能使民主真正展現,

而不至於淪為仗著人多勢眾、沒有深思熟慮的民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