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

  有一位鐵路工務系統的專家

  被譽爲“大國工匠”、中國高鐵的“平順大師”

  他就是新時代鐵路榜樣

  濟南局集團公司工務部

  提高工資待遇高級工程師呂關仁

  呂關仁

  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曾獲得中國鐵路總公司

  “百千萬人才”工程專業帶頭人

  山東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

  茅以升鐵道工程師獎

  詹天佑鐵道科學技術獎等多項榮譽

  先後擔任山東省

  第九、十、十一、十二屆政協委員

  入路30餘年來,呂關仁懷揣夢想,與時俱進,不斷研究探索鐵路線路維護技術,先後主導了21項中國鐵路科研項目,其中13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獎。他用一名鐵路人的奮鬥與拼搏、責任與擔當,用心呵護着中國高鐵這張閃亮名片。

  心無旁騖

  致力工務技術研究創新

  加強工務科技研究

  將研究轉化爲實際成果

  提高生產力

  是呂關仁長期堅持和踐行的工作準則

  呂關仁的辦公桌上,整齊擺放着鐵路工務技術方面的專業書籍。“這是我工作30餘年來,學習使用的各類專業書,放在這裏,隨時都可以查閱。”

  20世紀90年代,我國鐵路小曲線半徑鋼軌側磨問題十分突出,有的使用壽命僅10個多月。爲此,呂關仁通過對減緩曲線鋼軌磨耗問題反覆研究,終於在2001年成功研製了曲線鋼軌乾式潤滑技術,可延長鋼軌使用壽命1倍以上。如今,該項技術已作爲鋼軌養護的一項重要技術,在全路推廣應用。

  2008年以來,爲儘快形成高速鐵路線路維護成套技術,呂關仁作爲主要研究人員,先後完成了“京滬高速鐵路黃河特大橋橋上線路維修技術研究”“京滬高速鐵路基礎設施監測技術研究”等多箇中國鐵路總公司科研項目。

  10餘年來,這些科研項目的成果爲掌握高速鐵路軌道變化規律、構建高速鐵路基礎設施監測技術體系等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撐。

  “我的左右手都能操作鼠標。”每一項高鐵技術研究,都離不開現場測試、數據採集。長時間使用計算機的他,右手成了“鼠標手”,經常疼痛難忍,呂關仁只好練就了“左右開弓”的能力。

  “幹技術、搞科研,要心無旁騖,寧靜才能致遠。”呂關仁說。

  爲加快大數據、“互聯網+”等信息技術與工務維護管理的融合,呂關仁主導完成了“鐵路工務設備維護管理分析決策系統”科研項目研究。該項目對科學指導設備修理,合理控制設備修理成本,全面提高工務設備修理決策的針對性、科學性、時效性和經濟性,促進“數字工務、網絡工務、智能工務”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呂關仁還是濟南局集團公司鐵路線路維護技術專家工作室的首席導師。他從近千篇中外論文中精選了近20年來世界高速鐵路線路維護領域知名專家的百篇文章,編印了《高速鐵路線路維護論文選編》,供專家工作室成員學習。

  走上舞臺

  宣講中國高鐵發展成就

  在大國工匠的眼中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正是這種工匠精神

  才創造了一個又一箇中國奇蹟

  站在高鐵技術發展的前沿,呂關仁對中國高鐵一直滿懷深情。1995年,呂關仁到國外學習,有機會接觸高鐵技術。回國時,他的一個揹包裏全是書籍資料,有人建議他打包寄回,但他堅持自己揹回來,因爲這些東西是他最珍貴的寶貝。

  2012年國慶假期,爲配合完成《中國高速鐵路工務技術》的編寫,他完成了4萬多字的書稿;2013年,呂關仁再次被委派到國外參加高鐵工務維修技術培訓。他白天參加培訓,晚上撰寫培訓總結,回國後就向總公司運輸局工務部提交了厚厚的一本培訓總結報告,成爲全路工務系統學習交流的資料。

  總公司發佈的《高速鐵路工務安全規則》《高速鐵路有砟軌道線路維修規則》《高速鐵路運營期基礎變形監測管理辦法》等多項規章制度的審查或編寫人員中均有呂關仁的名字。

  梅花香自苦寒來。

  2018年,我國迎來改革開放四十週年。2018年11月29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中外記者見面會,邀請5位中國高鐵一線工作者,圍繞“改革開放與中國高鐵發展”,與中外記者見面交流。

  作爲高鐵一線職工代表,呂關仁介紹了參與高鐵線路維護技術攻關、爲中國高鐵發展和運行安全提供技術支撐的歷程以及面對中國高鐵從追趕者變身領跑者的切身感受。

  2018年12月10日,呂關仁參加中宣部組織的中外媒體記者採訪活動。他從高速鐵路線路基礎設施管理角度介紹了建設好、管理好高速鐵路的祕訣:先進的設計、嚴格的施工、科學的維護和人才的支撐,向世人展示了中國高鐵的發展成就。

  今年春運期間,有一趟高鐵在經過京滬高鐵濟南黃河大橋時出現了輕微晃車,呂關仁負責牽頭檢修,一連幾個晚上,他們對大橋上的整組鋼軌進行一寸一寸檢測,排查原因,3毫米的誤差問題得到解決。

  隨着中國高鐵快速發展,呂關仁深深感覺到“本領恐慌”。

  建設高速鐵路不易,作爲高鐵線路維護技術人員,管理好高速鐵路更難。高鐵在祖國大地上奔馳,時不我待,只有不斷學習鑽研,充分掌握這些高鐵養護規律、創新進取,我們才能在技術上保持領先。”呂關仁說。

  不忘初心

  飽含愛路愛家高尚情懷

  “每個週末,我都打電話問候父母。”

  濃濃親情不斷轉化爲

  呂關仁前行的力量

  “今年我確定了

  高鐵線路維護技術研究課題

  努力爲高鐵發展多做貢獻。”

  1980年,年僅16歲的呂關仁以優異成績被西南交通大學鐵道工程專業錄取。1984年,大學畢業後的呂關仁被分配到濟南鐵路局工作。

  雖然遠離家鄉,但品學兼優、聰慧好學的呂關仁很快適應了在兗州工務段的見習工作。一年後,他來到臨沂工務段線路室負責線路維修。向師傅學、向現場學,呂關仁如飢似渴地鑽研業務,這一干就是3年。呂關仁的業務水平逐漸得到了領導和同行的認可。

  由於表現突出,1988年,呂關仁被調到兗石臨管處技術科,從事工務技術工作,呂關仁在大學期間學到的書本知識得到了充分應用。1991年,27歲的呂關仁被調到濟南鐵路局工務處工作。舞臺更大了,呂關仁更加好學了。

  每天7點前到辦公室,先學習技術業務一個小時,是呂關仁多年來養成的習慣。

  中國高鐵運營之初,爲了便於學習外文資料、吸收借鑑國外先進的工務管理技術,他每天隨身攜帶一本《英漢鐵路工務工程詞彙》,上面寫滿了標註。時至今日,這本厚厚的《英漢鐵路工務工程詞彙》依然在他辦公桌上的醒目位置,只要有空閒,他就認真翻閱學習。

  “每個週末,我都打電話問候父母。”說到這兒,呂關仁眼眶溼潤了,他爲自己不能在父母身邊盡孝感到內疚。

  濃濃親情不斷轉化爲呂關仁前行的力量。“中國高鐵發展已經走過了10餘年,在保證安全可靠性、高平順性的同時,還需不斷提升其科學性與經濟性。今年我確定了高鐵線路維護技術研究課題,努力爲高鐵發展多做貢獻。”

  《人民鐵道》報業有限公司新媒體中心

  《人民鐵道》報業有限公司影視中心

  濟南局集團公司融媒體中心

  攜手呈現

  文字:李錫秉

  編輯:金炫美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