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捐獻遺體後女子遭鄰居質疑 被迫搬三次家社會新聞姑蘇晚報2014-12-11 07:42 我要分享 62

「父母捐獻遺體後,我這是第三次搬家了。真怕左右鄰居上門說我。」昨天上午,蘇州工業園區居民周頌英一邊清理新家客廳裏的垃圾,一邊鬱悶地跟市紅十字會遺體捐獻志願者委員會副主任邵佩英傾訴。自周頌英的父親和母親先後成功捐獻遺體後,她帶著女兒已經搬了三次家。

周頌英已去世的父母是蘇州市第一例夫婦遺體共同捐獻者。周頌英告訴記者,她父親是一位離休幹部。2002年,其父親和母親經家人同意,一起填寫了捐獻遺體志願書。2006年4月25日,周頌英的父親去世後,成功捐獻了遺體。然而,捐遺後,麻煩」也來了。「

「鄰居和親戚都說我不孝,問我是不是沒錢給父親買墓地。」周頌英說,她家原來居住在胥門附近一個小區,她父親成功捐遺後,幾位鄰居和朋友當面責問她「為何不將父親入土為安」,並要求她將父親的遺體要回來。對於大家的關心,周頌英也將父親去世前的想法告訴了大家:就想為醫療事業做點貢獻。但有的鄰居和親戚非常不理解他們的做法,經常上門責怪。

當時,周頌英的母親也臥病在牀。為不影響母親的病情,在徵得母親同意後,周頌英於2006年搬到竹輝路一個小區。然而,由於竹輝路距原來的小區較近,而且竹輝路這個小區裏也有不少熟悉的朋友。他們也經常上門勸說,不要再讓其母親捐遺。然而,周頌英的母親並未答應。「我母親也跟朋友們解釋,奮鬥了一輩子,就想將自己的遺體為社會做最後的貢獻。」周頌英說,搬了一次家後,以為會過上安靜的生活。但他們的生活並未平靜下來。在竹輝路居住了不到半年,2007年,周頌英又帶著母親搬到園區一個小區。

由於遠離原來的居住地,園區這個小區的親戚朋友少了。因此,2008年5月22日其母親去世後,順利完成了捐遺的遺願。

不過,六七年來,又有很多朋友和鄰居知道了周頌英是個「捐遺家庭」,並且得知周頌英和女兒都是捐遺志願者。有的鄰居又坐不住了。「他們說我們不孝,說跟我們居住在一起很晦氣、不吉利。」無奈的周頌英,在今年11月中旬,又開始尋找合適的居住地。昨天,她剛剛搬到園區的一處新居。

「為醫學事業做點貢獻,這也是延續生命的一種方式,但沒想到還有很多不解的目光。」周頌英說,三次意外搬家,已經讓她身心俱疲。

市紅十字會遺體捐獻志願者委員會副主任邵佩英介紹,市紅十字會自2005年開展遺體(器官、角膜)捐獻以來,遺體捐獻報名登記人數已達2461人,成功實現遺體捐獻的只有257例,器官捐獻13例,眼角膜捐獻52例;使26名病人接受了器官移植,重獲新生;101人移植了眼角膜,重見光明。「受世俗觀唸的影響,的確還有很多人不理解捐遺事業。」邵佩英說,當前,國內對於遺體捐贈相關的法律制度亟待健全和完善,人們的捐遺意識也亟待提高,更需要相關部門的大力宣傳。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