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2005年一次性「裸考」通過CATTI筆譯二級的翻譯人員,和你聊一下二級筆譯的備考經驗。

考CATTI二級的坎坷經歷

我雖然是英語專業但是學歷很低,是師範專科。而且專業是「英語教育」,與翻譯無關。但是我很喜歡翻譯行業,可惜一直沒機會入行(當時師範畢業必須要從事教育,不能改行)。專科兩年就畢業了,沒有什麼考英語等級的概念,不過我一直沒有間斷學習,包括工作之後。2003年下半年CATTI試運行,那時CATTI沒什麼名氣,信息傳播渠道也很有限,知道的人很少。到了2004年為了推廣CATTI,從人事部下達的通知,建議喜歡翻譯行業的人員可報考,沒有門檻。當我得知消息時是周六下午,這個時間點很尷尬,因為按照通知要求,是最後一天,而報名是去縣人事處。前提是我先領到報名表,然後由單位簽發准予報名的證明並加蓋公章,再去人事處報名。一切都來不及了,我甚至懷疑是單位特意安排的,因為後來我知道,單位以為考取了翻譯證就脫離教育行業了。這次機會就這麼眼睜睜錯過了。到了第二年上半年,我直接忽略了縣人事處,去是人事中心報名,但工作人員問我單位意見時,我答覆是我沒有單位,是社會人員,當時審查也不是很嚴格,我報名成功。(當時年少氣盛,直接報考二級)儘管知道考試時間,但是我一直不知道考試科目,更不知道大綱和考試要求(當時網路也不方便,也沒有樣題可參考)。等到考試前一天,我請假去了考試地點。在考試當天臨進考場,我才知道可以帶一本紙質字典。我最後是空手進去的,稀里糊塗考完兩科,沒想到一個月之後查詢成績,竟然都及格了(綜合85,實務92)。後來才知道,那年的二筆通過率只有12%。

CATTI的簡要攻略

我啰里啰嗦講這段經歷,意思是說所謂的考試範圍、考試重點和參考書籍都不是最主要的。重要的是平時的知識積累,尤其是記憶單詞和雙語讀物的利用。當時比較盛行四六級、專八、BEC辭彙表等,我一直堅信的觀點是,記憶的單詞是通用的,記憶越多越有把握,無論是哪種類別和層次的英語考試。(記得畢業後時間裡我翻爛的《新英漢詞典》有三本,自己隨手記的筆記有幾十本)後來的職稱英語考試、海關人員考試英語科目、外僑辦高級人才選拔以及各種層次的外語競賽,我都沒有刻意準備和複習,功夫都用在平時。那時看的最多的是《瘋狂英語》和《英語世界》,後期是《英語文摘》,也堅持做模擬翻譯練習。

CATTI考試科目的對比

CATTI二筆的考試科目是《綜合》和《實務》,其中《綜合》相對容易一些,題型和四六級以及各類英語考試很相近,平時訓練比較多,比對樣題可以適當調整一下備考方案。最具有挑戰性的是《實務》,簡單粗暴的兩篇漢譯英和兩篇英譯漢,雖然形式很簡單,但是難度不小,因為考生平時接觸翻譯實踐很少,對於遣詞造句、結構組織、拆句分句、語言風格等都不熟悉,也不是短期內能提升的。因此,既需要長期堅持訓練,也需要揣摩語言風格,所以建議像之前我提到的,多參考雙語對照的讀物,擴大閱讀量和訓練量。


要通過CATTI二級筆譯,必須從基礎開始,綜合能力提升,增加雙語筆譯實踐練習。回想我的二級筆譯備考經歷,首先就是報考不猶豫,很多人在報名之前就已經想好,要考CATTI二級筆譯,早做準備,做得更充分。

要通過CATTI二級筆譯,從三方面著手。

第一,先要爭取足夠的時間。一般說來,從二級筆譯報名到考試,備考時間就三個月左右。比如今年部分省份和地區已經在2月下旬開始報名,準備時間比較充分,但是目前為止,還有部分省份和地區的CATTI筆譯報名還沒開始,而距離考試時間將不足80天。

第二,要注意找對方向,把握筆譯考試準備的效率。找指定大綱和教材,了解考試辭彙量,題型和題量等等。從辭彙量開始,把辭彙細分到更多小目標,逐步完成。然後是語法基礎,熟練掌握。接著,筆譯綜合的學習和練習,定時定量去完成。最重要的筆譯實務,一定要練習,修改,總結和對比標準譯文,然後多加練習和分析。

第三,模擬考試,自我測試,按CATTI國家翻譯資格水平考試的筆譯題型和時間進行。不斷總結經驗和教訓。另外,多看真題,對曾經考過的筆譯試題進行分析,圍繞考點積極備考,找尋核心和高頻類別,行業等。萬變不離其宗,把辭彙和綜合能力核心掌握了,再練習雙語互譯,備考翻譯將如虎添翼,事半功倍。中譯外,更需要多翻譯多練習,增加對外交流,促進文化傳播。新時代,需要更多翻譯實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