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的標準如果一定要說的話,就是韓愈寫的那篇師說裡面基本已經回答完這個問題了。師者,傳道,授業,解惑。這三項基本就是為師的標準。但實際上一般做到一個的也可以稱之為師。例如孔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這句話,基本上就是所謂我們身邊的人,總有一方面能夠幫助到我,或者傳道,或者授業,或者解惑,所以要謙虛好學的意思。當然如果能夠在三個方面都幫助到自己的,這個人一定是最值得自己去尊敬的名師。傳道是說能夠在最重要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上面給予正確指引。授業則是針對某種或者多重具體知識或者技能能夠教我的。而解惑則是再某些情況或者某種問題上給予指點的。例如古人作詩有一字師的典故。而同樣師說裡面也說了,弟子未必不如師,師不必強於弟子。就好比曾經奧運會上發生過的某國游泳比賽冠軍,運動員高興慶祝結果把教練拋進泳池,卻發現原來教練不會游泳。田徑賽場更是如此,我相信絕大部分一百米賽跑冠軍的教練是跑不過他帶出來的學生的。但這毫不影響他為師的資格。問題人還舉出所謂華佗,扁鵲的例子,我只能說舉的例子有點少了。牛頓老師是誰?愛因斯坦老師是誰?就拿現在而言,霍金是跟誰學的?莫言當年的語文老師又叫什麼名字?所以說,當老師的未必在成就名氣上超過弟子。但是當學生的,確實是受到了老師的幫助指點才會有他應得的成就。就好比牛頓說的,我看的遠,那是因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師就是正道,學問正,行為正。定義師父與徒弟誰強,這是典型的實用主義者,無德。你從師那裡,學到的永遠都是方法,印證這些方法和學問永遠靠的是自己,沒有人能幫忙。這是誰厲害誰強的問題嗎?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