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留馨先生

郝少如先生

姚繼祖先生

儘管太極拳的起源有種種說法,有一點可以肯定,如果沒有楊露禪和武禹襄,很可能就沒有今天的太極拳。

儘管武禹襄為太極拳的理論做出了巨大的貢獻,但早先的武式太極拳作為一個拳種影響是不廣的,只在鄉村一隅中一花獨放。民國時期,郝月如去南京也未能開拓出一片天地。而今天,武式太極拳已是人們喜愛的一種太極拳,不僅在國內有著廣泛的傳播,在國外也有不小的知名度。武式太極拳有今天的光輝,我們不能忘記武術前輩所作的貢獻,他們中有顧留馨、郝少如和姚繼祖等,這也是我們紀念他們的理由。

顧留馨在上個世紀二十年代學習綿張短打、關東廿四勢和攔手門等拳;後向武匯川、陳微明學楊家太極拳;向徐致一學過吳式;向孫祿堂學過八卦掌,唯獨沒有接觸過陳式與武式太極拳,因為當時陳式與武式太極拳在上海的影響很微弱。顧留馨在上海武術界是一個有影響的人物,1931年,他曾與唐豪等人一起組織了上海武術界抗日救國會,對上海武術界非常熟悉。在他專心從事武術理論的研究與寫作後,與武式太極拳傳人如郝少如、徐震、張士一等都有密切的交往。

1956年9月12日,唐豪在國家體委寫信給顧留馨指出:「(你要)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太極拳專家,從事著作,必須把陳、楊、吳、武、孫五家摸一個底,才具備條件。」因此顧留馨又在1957年學了陳式拳,又在1961年學了武式太極拳。

1961年1月25日,人民出版社函告顧留馨:擬集中介紹我國太極拳,準備四式(楊、陳、吳、孫)合出一本厚書,並委託顧留馨主持。顧因工作忙,至28日作復辭謝「請另物色人選」。

1961年2月27日下午3時,郝少如持李亦畬手抄本《王宗岳太極拳論》(內有張士一、徐哲東、馮超如、吳等序跋)來見顧留馨。這一手抄本的出現,使顧留馨大喜過望,大大有利於顧留馨對太極拳理論的研究。顧留馨立即請邵汝干老先生抄寫了一本,顧留馨還在抄本上作了不少眉批。3月13日,上午褚桂亭、郝少如來,顧將郝少如抄本拳譜還給郝少如。當日顧留馨請郝少如在體育宮開班教武架,將武式太極拳在上海傳播開來。 3月27日,顧留馨親自參加了武式太極拳的學習,另有30人參加。這一時刻郝少如出現在顧留馨面前是非常及時,具有歷史意義的,因為這一時刻象徵著武式太極拳中興的開始。

1961年4月17日,正當顧留馨在體育宮主持支部會議,出版社閻海來訪並說:「因國外需要太極拳書,但已出版的內容簡單,薄薄一本,出國不像樣,決定四式太極拳合出一厚本,……武術科考慮由你來搞,社方也如此看法,故國家體委備函上海體委要你擔任下來,張主任也同意給你一定的時間,半年內要全部擬好。」「榮高棠主任也知道你負責這部厚書,已定案,你只能克服困難完成任務。」

顧留馨在與閻海的交談中建議:武式太極拳是古老拳種之一,武禹襄拳論為習太極拳者的重要理論,應列入合訂本,成「五式」,武式傳習者郝少如在上海,可由其編寫。雖然閻海沒有明確表示,但顧留馨幫助郝少如開始整理、編寫武式稿。9月25日,顧留馨在北京出版社「航函郝少如於十月中旬寄武式稿,以便列入『各式傳統太極拳』。」9月29日,「郝少如來信,郝寫武式太極拳將於下月5日寄來雲。示閻,閻很高興成為『五式太極拳』。」顧在「9月30日,寫五式太極拳目錄。」 閻海拍板要求至遲於年底交出武式稿,明春出書。這就是出版社正式同意將武式一併列入「五式太極拳」出版之始,「四式太極拳」也正式改稱為「五式太極拳」,這標誌著武式太極拳將從城鄉一隅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1962年3月22日,顧留馨寫李亦畬太極拳考釋,作五式附錄。7月13日,寫《武禹襄傳》《李亦畬傳》。8月17日,郝少如興奮地告訴顧留馨:自8月12日《解放日報》刊出顧撰寫的「武式形成和特點」一文後,「有人謂顧講的全面正確,楊氏傳播,武、李總結理論之說甚對」。「武式出書後有『簡介』,有王、武、李、郝四家小傳,更能使人知道武式,少如甚以為然,公園已有20多人從學云云。「8月27日,郝少如雲廠中負責人見(顧)介紹文後,對郝特別客氣,說過去不知他有功夫。」囿於篇幅,這裡只能簡要介紹顧留馨與郝少如的努力,使武式太極拳終於有了正式的書籍問世,武式太極拳也終於被更多的人知曉與喜愛。武式太極拳的歷史應該為他倆的貢獻記上一筆。

1961年7月25日, 顧留馨與沈家楨在寫作中討論《太極拳論》等問題:「郝少如所藏李亦畬寫本太極拳譜,及馬同文從姨丈李亦畬處抄得的太極拳譜,都可以考定王、武、李三家拳論衍變。」7月31日,沈回信:「寄上王譜43篇,……十三勢行工歌訣,十三總勢莫輕識……在1915年間抄來,是北通州姚翰臣先生佳作,姚為高公筍弟子,乃進士出身,所以王譜內重此篇。」 8月16日,顧答:「十三勢行工歌訣我原作為佚名氏的作品,來示所說乃楊露禪弟子進士出身的北通州姚翰臣先生所作,這是新的發現,為了證據把充實些,擬請調查姚翰臣的使生卒年月和約在何年、在何地從楊露禪學拳。」可能為了搞清一些學術問題,顧留馨與姚繼祖便有了聯繫,並建立了友誼。但如何建立聯繫的過程已找不到確切的記載,目前可查到的是 1961年9月12日,姚繼祖有信給顧留馨,其中說:「得悉此次寫作為發揚中國太極拳,使遺產下來的不致中斷,盡量挖出,深入淺出之。」從中看出姚繼祖參與了《武式太極拳》的討論,為參與挖掘、保存傳統文化遺產而高興。

1964年7月13日,閻海轉來7月8日吳文翰函,對楊露禪返故里年限有不同意見。永年姚繼祖函告顧留馨,「李亦畬自有本李譜」。7月28日,顧留馨「復永年姚繼祖謝寄『四字密訣』照片,希姚速整理『永年太極拳拾遺』」。8月4日,永年姚繼祖函復顧。8月21日,「姚繼祖來信談永年拳家瑣事」。10月22日,「郝少如來談姚繼祖寫的佚事,楊、武學拳事不對,郝擬另寫所聞」。11月4日,姚繼祖談:「據李亦畬先生次子李遜之對我說:楊露禪去北京教拳前與武禹襄商定把永年太極拳架子分為大、中、小三種,以適應青壯、老弱及深造的練習……」

正當他們在討論太極拳歷史的時候,在北京的《體育報》上開始了關於 「纏絲勁」的大辯論,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這次學術討論,以「武術革命化」為導向,宣揚階級鬥爭與階級路線,學術討論上綱成了一場關係「堅持還是抵制武術革命化」的政治鬥爭。顧留馨在上海從事的武術工作,也受到不點名的批評。工作組明確告訴顧留馨「太極拳應為普及,不是提高,體育宮的搞法是搞了提高。傳統有好東西,也有壞東西。武術是複雜的,須貫串階級路線的紅線。體育宮繼承傳統有問題,依靠了有問題的人……」並要顧留馨作深刻檢查。對此形勢, 8月16日,「傅鍾文感嘆武術是末一代了。」

這場愈辯愈烈的 「纏絲勁」爭論,進入了11月份卻突然偃旗息鼓了,草草收場的原因不明,據說是有關上層對《體育報》的某些做法持質疑態度,傳言不少,但始終沒有公開傳達過什麼正式的說法。

然而,雖然「纏絲勁」的大辯論停了,緊接著「四清運動」,又爆發了「文化大革命」,體育界與全國一樣,狠抓階級鬥爭的旗號愈發鮮明,顧留馨成了「武術界反動學術權威」「三反分子」「走資派」,那時的姚繼祖也在永年遭受迫害,他倆的交往被迫中斷。(待續)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