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院士,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英國皇家化學學會期刊Chem. Sci.副主編;

在包括Science等期刊上發表SCI檢索論文300餘篇,獲授權專利20餘項,獲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2項;

首批“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中國化學會副理事長(而且是中國化學會歷史上首位女性副理事長)……

如果要把于吉紅院士的所有成果、榮譽都列出來,幾張打印紙也寫不下。

2015年,隨着中國科學院院士增補名單的公佈,這位當時已經年近半百的化學教授第一次走進了公共輿論場合的鏡頭下:照片中身材挺拔、端莊俊雅,看上去比實際年齡至少年輕20歲的于吉紅院士被驚爲天人——她完美地詮釋了人們對於成功最苛刻的定義。

  學習是我的特殊愛好  

如果於吉紅生在現在這個年代,那她一定會被貼上數個時尚的標籤——“別人家的孩子”、“teacher’s pet”或者“大學霸”。

在你的中學時代,一定會認識那麼一兩個課上不聲不響、成績名列前茅、張口閉口都是功課的大學霸。一路翻查于吉紅院士的簡歷,就會發現她其實就是一個這樣的人。

于吉紅院士的履歷裏帶着一份“學霸”獨有的從容:

1985年,18歲的于吉紅被保送進了吉林大學化學系。

4年後,于吉紅又被保送到本校讀研。

再3年後,讀博。1995年,獲博士學位。

面對媒體,當被問及興趣愛好時,于吉紅院士不假思索地答道:“我有個特殊的愛好——學習對於我來說,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不識時務”的院士  

中科院院士,300餘篇SCI,20多項授權專利,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這幾項數據足以說明於吉紅院士研究成果的分量。

3月11日,《Science》刊發了于吉紅院士研究團隊在沸石分子篩材料方面的突破性成果,這是吉林大學化學領域研究成果首次在《Science》發表。

與登上《Science》雜誌的其他許多文章不同,分子篩在化學研究中,並不是什麼新興的研究領域。換句話說,分子篩領域被開發已久,“識時務者”應該轉向更容易出成果的新興領域。但于吉紅院士卻沉下心,把整個青春年華奉獻給了這個領域。

于吉紅院士長期從事無機多孔功能材料的合成與製備化學研究。在分子篩多孔晶體材料的結構設計與定向合成研究中作出了重要創新性貢獻。

她創建了限定禁區設計分子篩結構的新方法,解決了特定孔道結構設計的難題,預測了分子篩的可能結構,發現並提出了判斷分子篩結構可行性的局域原子間距規則;

還提出了基於模板誘導、雜原子取代、計算機輔助設計合成特定孔道結構多孔晶體材料的若干新途徑,合成出JU(吉林大學)系列50餘種在不對稱催化和大分子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應用前景的手性孔道和超大孔道等新型多孔晶體材料,其中多種新型分子篩被國際分子篩協會收錄、命名。

  美女與科學家  

然而,作爲整個中國在化學領域成就最高的100餘人之一,當你在搜索引擎中鍵入“于吉紅”三個字時,跳出卻是這些標籤:“最美女院士”、“貌美如花”、“如同少女”、“美人在骨不在皮”,等等。

這是一個充滿爭議的話題:當一個卓有成就的女性科學家走入公共視野,由於其工作的專業性而形成的評論的真空、碎片化的信息時代無法負載過多專業化信息等等緣故,社會輿論只能單純地表達出對她外貌的欣賞,而這卻在很大程度上算作是一種褻瀆。

與之相對的另一個極端,則是把“女博士”列爲“第三性”,以此來淡化女性的性別,或者說性別特徵。

這樣的輿論風向顯然並不健康,但這些並不意味着女性科學家不能出於自身意願而追求成爲美女,也同樣不意味着作爲女性就一定要放棄自己的性別特徵,才能得到尊重。

△牛津大學華裔辯手,因“過於張揚的美”而在網上引起爭議

2009年,在一次頒獎典禮上,于吉紅院士穿着酒紅色的套裝,白襯衫的尖領和項鍊搭配相宜。她準備了兩枚胸針,都是繁複的花型,一枚別在上裝,一枚別在大衣上。

于吉紅說,自己喜歡這些,喜歡一切美的事物。

當被問及“女科學家”這個稱呼時,于吉紅院士也並沒有表現出過多的反感:“我認爲女性科研工作者和男性並沒有差別,也許兩者思維方式會有些不同。”

△清華教授顏寧在電視節目上表示對“女科學家”稱呼的反感

無論是“女科學家”,還是“美女科學家”,都可以被看做是標籤。而“去標籤化”只是平權的起點。

真正的平權,是讓所有的科研工作者都不再對“女科學家”這一說法感到反感,讓“性別”符號的意義變得單薄,讓所有性別都能夠被輕易地說出口,讓所有的科學家都能夠自信大膽地追尋、成就自己心中所有形式的美,並且不吝向我們展現他們的美。


參考資料:

吉林大學新聞中心:https://news.jlu.edu.cn/info/1021/41793.htm

吉林大學:https://www.sohu.com/a/194752111_407320

科學松鼠會:https://songshuhui.net/archives/34066

中國科學院學部:http://www.casad.cas.cn/aca/373/hxb-201512-t20151224_4502115.html

圖片來源於網絡

  • 迴應楊振寧!高能物理學者:盛宴正酣!

  • 博士畢業去什麼大學工作成長快?

  • 總經費73.47億元!國家給地方高校發錢了 雲南超2億

  • 最新中國內地二十六強高校出爐:僅一所非“雙一流”入榜!

  • 新一輪專業學位水平評估已具備啓動條件(附首次試點評估結果)

  • 院士評選:能不能把握標準,會不會重蹈覆轍?

  • 2篇Nature!99年甘肅狀元,到如今清華教授,頡偉多年領域深耕

  • 世界頂級學術雜誌《Nature》推出中南大學特刊

▎更多精彩資訊,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或訪問青塔網 (www.cingta.com)馬上查看!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