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戰爭,讓後人噓唏,慨嘆,思考,中國堂堂百萬大軍,敵軍只有1.9萬。中國軍隊何以如此不堪?一敗塗地呢?其實總結一下不難理解。

第一,武器不在同一個平面上,戰術僵化。英國用火槍,中國用大刀長矛,中國的確落後了。英國人用這種武器對中國,後人麥克阿瑟五星上將用過一個貼切的詞叫屠殺。客觀是這樣的,但中國犯了一個巨大的錯誤。中國對英國洋人心理上先怕了,侵略者來了先望風而逃了,只會怕,怕洋槍洋炮怕洋人甚至怕洋名字。反過來說,洋槍是厲害,如果中國人想辦法弄過來,英國人也會怕。後來遊擊隊歌唱的,沒有槍沒有炮,敵人給我們造,蔣公當運輸大隊長,以後的朝鮮戰爭,志願軍繳獲的美軍裝備,美軍會炸掉,都是明證。人是第一位的,武器是為人服務的。

第二,所以人出了問題。鴉片戰爭之前,中國人是高高在上的,蠻夷皆四海,唯我獨尊,天下中心,不看世界,自以為是,不求進步,妄自尊大。鴉片戰爭幾十年前,嘉慶皇帝問羣臣,英國和大中華誰富?大臣啟奏,英國從中國買茶葉,然後賣掉賺錢,如果中國不賣茶葉,英國人不餓死嗎?所以得出結論,中國太強大了。而鴉片戰爭把中國軍隊打的望風而逃!(當然中國軍隊有抵抗,但是少數,而且是前期)雖然對外失敗,但是對內還是趾高氣揚,壓榨百姓,這又是中國的悲哀。把統治者和被統治者截然分開,自己失敗了,理所當然的認為老百姓也失敗了,而且壓制老百姓。從此中國就進入了半殖民半封建社會。

到這裡就引出了,面對1.9萬英國人,百萬軍隊哪裡去了?百萬軍隊還在中國大地上。可是中國面積太大了,分到各處,絕對到不了1.9萬人。現在部隊一般分為邊防軍,內衛軍,和野戰部隊,分工是比較嚴格的,戰爭和和平轉換很快。但那個時候不是,那時候是比較混亂的,軍紀比較渙散。不過,現在有人推測,面對1.9萬英國兵,中國用了20萬人。但是這20萬人肯定不是集中的,也還是分散的。中國軍隊不會依靠百姓,戰術就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至於老百姓和他們沒關係。武器,加上戰術,那時候中國應該有了帶路黨,所以中國失敗了。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想鴉片戰爭,談鴉片戰爭,就是為了以後不再有鴉片戰爭的恥辱。


這個問題略有些問題,鴉片戰爭,清軍雖然慘敗,但卻不是百萬清軍一敗塗地。因為清朝全國軍隊雖超過百萬,但投入鴉片戰爭的兵員卻遠沒有百萬,保守估計不會超過20萬。

當然,二十萬軍隊也是一個龐大的規模,與英軍人數比也高達10:1,雙方兵力相差極為懸殊。那麼,清軍為何打不過英軍呢?

其一,清軍的20萬大軍不是集中在一處,而是沿綿延的海岸線分佈,甚至於,「不足百人零散駐紮」的現象比比皆是。當英軍大軍開到,周圍的部隊又不能迅速集結,清軍自然必敗無疑。

其二,清軍的武器裝備與英軍相差懸殊。英軍利用的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熱武器,堅船利炮,而清軍還是以冷兵器為主,以及早已過時的熱武器為輔,與英軍交戰難免處於劣勢。

其三,晚清軍隊腐化無能,早已不具備正常的作戰能力。別的且不說,只說當時軍中盛行抽大煙,一支煙鬼充斥的部隊,連老百姓也未必打得過,又怎麼可能打敗訓練有素的英軍?


如果你看過亞當斯密的《國富論》你就明白了。這本來就是註定的事。


1.9萬條槍炮和100多萬紅纓槍比一比看誰贏?


工業軍隊打落後幾代的農業型軍隊,那就是玩一樣,必敗無疑!!!機槍火炮輪番轟炸你再有犧牲精神也是白扯白努力,所以決定戰爭勝負的還是殺人武器夠不夠優越!這點英軍做到了只靠把金屬槍彈炮彈發射出去,覆蓋目標就已經贏了,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