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and Research:你有衍生品工具吗?

2017-01-22 王强 远大物产

2016年12月16日-19日,远大石化2016年价值分享与客户答谢会议在三亚圆满落下帷幕。在会议上,远大物产衍生品事业部主管王强在会议上作了题为《衍生品在能化贸易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的报告。以下是报告实录:

衍生品在能化贸易中的应用及发展现状

  引言:14年至今,随著衍生工具的运用,产业链的综合服务形成,贸易已经进入3.0时代。合理应用衍生品工具,将既能够提供市场信息,又能够完成风险管理。首先我们将从衍生品的应用过程讲起,结合实际案例分析,充分解析衍生品工具。

  衍生品在能化贸易中的应用分3个阶段:1) 2007年前为现货买卖阶段, 06-07之间开始有期货出现,首先有了PTA,后来逐渐的加上了其他能化品种;2)2007-2014 这个阶段主要是期货套保、期现套利开始发展,后来也出现了跨品种套利阶段,比如L-PP套利,或者PP里面各种非标品之间的套利;3)2014之后,出现点价、保价业务等模式,由贸易公司为实体企业提供金融性服务。

▲第一阶段是货权为本,以货权管理为核心。谁能拿到货,谁就可以赚钱。

▲第二阶段是风险管理为核心。作为一个工厂,从前我们关心的问题可能是如何拿到货,但随著市场发展,这变得不是那么困难了,我们更加关心的是价格。于是关注点从货权转移到了行情上。

  在座的各位绝大多数可能也都实践过以期货为核心的风险管理。这里会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说期现价差。举例说,工厂可能用的实际上是PP的注塑料,是非标品,需要在2月用料;一般的套保方式是先做多PP的05合约,但问题是虽然大趋势有可能套住了,套保的合约却和工厂实际需求存在其他差别,具体来说就是牌号和时间上的错配。那么很有可能出现的行情就是,现货涨了500元,但期货却只跟了200元,这时候工厂认为其套住的风险却没有被实现。

  期货本身有标准合约,在一个确认的期现,比如5月15日,在一个确定的交割库拿料。但企业的应用是五花八门的,首先是牌号是否符合需求,其次是这个库的地点运到工厂是否方便,第三是你是否是这个时间点需要货。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期货并不能完全帮助企业实现风险管理。同时,期现价差其实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而「以风险管理为核心」意味著在座的各位需要不断地对行情做出判断,实际上这是一个非常专业的工作,即使市场上最专业的人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正确,所以这并不是工厂的核心竞争力。工厂的核心竞争力是用最稳定的方式,生产出下游最想要的产品。

  以上是贸易2.0里面存在的一些问题。

  在贸易3.0里面,我们提出的核心理念是「以综合服务为核心」,也就是以一个贸易商的身份,帮助上下游企业做刚才所提及的所有风险管理。这里强调一下,我们的主要任务并不是帮助判断行情,而是提供「利润管理」。

  如果工厂可以以一个固定的利润将原材料加工后卖给下游,即锁定了利润,其实工厂并不在乎原料采购成本具体是多少了。从这个角度而言,「利润管理」的重要性远高于原材料的价格管理本身。

  接下来看一下3.0里贸易企业和生产企业分写担任的角色:

  举例说,之前很多客户和下游有长约,比如有一家出口塑料餐具的工厂。他们的美国客户比较喜欢做一年的固定价长约,而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风险管理问题,因为工厂相当于已经把成品销售出去了,且是一个固定价格,而原料成本却没有完全锁定。因此,这个工厂此时最重要的不是去判断明天或下一年原材料的行情,而是可以有贸易商一共一个原材料的一年固定价长约,这样就正好把利润完全锁定了。这时候,行情甚至整个一年的宏观经济都不会对这一订单的利润产生任何影响了。

  在座的各位可能企业下都有一些期货部门,在这种情况下这些部门的功能可能就会被弱化了,但这相当于各位把风险管理的业务外包给类似远大这样的供货贸易商。这个好处在于企业的经营者可以更集中精力于生产本身、提高生产技术等等,而不是通过买货卖货去优化原料成本。

  另一种模式为主动的利润管理。举例说,今年4月份的PTA市场,当时PTA-PX的利润到了高位,超出整个行业预期,当时如果用金融或现货手段去锁定这个利润,能够锁定的时间可能只是未来2-3个月。但在3.0环境下,工厂可以找有能力的贸易商签订「利润长约」,比如远大来给工厂供应PX,同时接工厂生产出的PTA,如果签署一年的协议,那么久保证了工厂在一年内的生产利润。这种模式工厂可以起码完成全年计划量的10-20%,这样可以保证即使在市场最差的时候也有一定量的生产,且存活到下一年。

  那么在这样的体系下,远大石化这样的贸易商应该做的事是什么样的呢?我们应该以一个综合订单来满足客户在刚才描述里面可能出现的需求。

  比如刚才提到的塑料餐具工厂,他们客户的订单其实都要求他们用许多种原料,不仅是需要PP里面的注塑和拉丝,还需要PE和PS。原来的贸易模式,是在工厂采购每一个料的时候对接贸易商不同的部门,且可以采购的期限会比较短;现在我们是面向订单的,也就是客户提出综合需求,我们给出一个综合全年报价。总而言之,我们提供了一个一站式服务,一次性解决了所有相关问题,我们也就成为了一个风险管理服务的提供者,提供了一种不需要行情判断的交易。

  到此为止我们都是从下游的角度出发,而目前而言,上游企业参与这种贸易模式的不多。首先,我们作为贸易商,起到了上下游链接的作用,上游暂时没有提供出来的服务我们先提供了;第二点,如果上游开始主动参与,我们可以更好地提供这种服务,例如我们最近在SM工厂谈SM生产利润的合约,在SM这条链上前面还有石脑油生产纯苯等等,我们可以从最上游到最下游把产业串联起来,而每一层中企业都可以有更好的风险管理。

  接下来我们将结合我部门2016年的经典案例具体分析:

  一口价长约 ,这是今年远大石化和衍生品事业部配合推出的一个非常受欢迎的模式。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是因为恰恰是很多企业需要的。

  比如,之前说的餐具工厂如果接到下游订单,那么它相当于进了一个原材料空头的头寸。此情况下远大石化提供多种原材料的长约价,第一个好处是在工厂接了订单后可以锁定利润,第二个是在投标前工厂就可以询价,从而依靠著原材料的报价进行更有竞争力的投标。

  远期现货模式,这是近年来发展很快的「点价」服务的衍生。就目前来说,当某塑料制品生产商有明年的风险需要锁定,现在这个时点是没有那么远的期货合约的。而如果客户有长远的需求,比如有一年以上期限的订单,那么我们可以做1801、1805、1809合约的点价。

  结构化贸易模式,其实有很多种,这里举一个指数定价的例子。比如某个工厂用的是进口料,和国外的石化厂有一些采购协议,那么目前多数用的ICIS的现货指数加减一个数字作为交易价格。这种情况下,工厂只是确定了一个加减的数字,但指数部分是浮动的,因此绝对价格是没有锁定的。

  这种用进口料的工厂可以跟我们做两种类型的交易, 第一种是类似于第一种(长约一口价)模式,以一个固定价供货,一个小的区别是以美元计价;

  另一种是是把浮动的部分(ICIS指数)锁定成为一个固定的价格,这可以通过和远大做一个场外衍生品的交易,也就是我们提供了「ICIS指数+指数定价原材料=固定价原材料」这个公式里面的第一部分。

  结构化贸易里面还有一个这两年做的比较多的模式,是保价合同。比如现在PP是9000,有的工厂可能预售了5月份的成品(价格为10000),同时已经和上游预购了4月份的原料(价格为9000)。但是在市场大跌的情况下(比如成PP跌到7000,成品跌到8000),工厂的下游则可能赖单。这种情况下工厂有两个选择,一是和其上游违约(不拿原料),二是履行然后把原料卖掉,但这样就产生了损失2000或更多的损失。而我们可以提供的保价合约是在签订时约定好,在PP到7000的时候工厂可以选择不拿货,同时工厂付出一点保价费用(类似于保险),在出现这种行情时工厂不仅和远大违约,而且还没有在市场下跌时承担额外的损失。

  综上所述,在贸易2.0里,大家更多考虑的是怎样去判断行情,而在3.0里我们更多关注的是产业的「实际需求」,帮助客户把潜在的各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通过一些创新型的合同对冲掉。

  以上的一些例子都不是凭空想出来的,而是我们衍生品事业部和远大石化配合中从客户了解到的需求。我们只是分享了一些典型的案例,但其实每一家工厂的需求都不完全一样。比如有的是上市公司、国有企业,它们不方便做某些类型的交易,但仍然有这些风险需要解决。

  根据每个企业的侧重点都不同,我们喜欢与企业做深度的了解,在交流中产生一些定制化的解决方案。非常欢迎各企业找我们来交流相关情况。

  介绍一下衍生品事业部。我们成立于15年10月份,在过去的一年中成长了许多,重点在于我们与现货部门配合了解了许多产业需求,帮助集团公司进行了产业的升级。

  我们的业务模式比较多样、灵活,之前介绍比较多的是结构化贸易,而场外衍生品这一块也是这两年比较火的一个话题,特别是「场外期权」。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列为期货公司子公司的同行,但是这部分只是我们的工具之一。我们做这个业务的驱动力是准好一整套的工具,这样在帮助产业解决问题的时候就可以挑选一个最适客户的来进行操作。

联系我们

电话:0574-8907-1320QQ:673620357邮箱:[email protected]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