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ointelegraph報道,據越南媒體稱分別來自新加坡和迪拜的兩家公司Ifan和Pincoin,在越南一家公司Modern Tech的控制下涉嫌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龐氏騙局,大約3.2萬名投資者受騙,涉案金額高達6.6億美元。

這一融資騙局被曝出,且可能成為史上最大規模的ICO數字貨幣欺詐案——這一事件已引發全球關注。

為何曾在2017年一度大熱的ICO,近月來頻頻傳出涉嫌詐騙、融資失敗的噩耗?怎樣判斷一個ICO項目到底靠不靠譜?

隨後,越南總理阮春福(Nguyen Xuan Phuc)於13日發布的一項政府指令中敦促政府和金融機構強化管理與比特幣和其他數字貨幣有關的金融活動。

另外根據路透社的消息稱,阮春福命令越南國家銀行嚴厲打擊所有數字貨幣相關的金融服務,同時催促司法部完善數字貨幣及資產管理的法律框架。

ICO為何會失敗?

隨著數字貨幣飆漲,大量ICO新項目啟動。然而,不是每一個ICO項目都能通過資本市場的考驗,許多項目以失敗而告終。

博鏈財經(ID:InvestVane)分析了以往ICO相關統計數據及案例,告訴你哪幾類ICO項目最好遠離?

根據ICO項目追蹤服務提供商TokenData的一項研究,2017年,ICO項目累計融資總額超過56億美元。

在TokenData統計的902個ICO項目中,142個在融資過程中失敗,276個在融資後遭遇各種各樣的問題——有的慢慢把錢耗盡,有的到最後不明不白地消失。總而言之,去年約有46%的ICO項目失敗。

再結合CoinGecko的研究數據,2018年第一季度,ICO項目融資總額已達37億美元,共計248個項目。

參考Coincentral的分析,在倉促得出ICO時代已經終結這一結論前,我們需要了解許多ICO項目徹底崩潰的原因,學會評估其籌集資金的潛力。值得注意的是,失敗的ICO項目往往暴露出如下一些問題:

一、無用的應用場景

許多項目從一開始就是一個糟糕的點子,品牌知名度不足以籌集資金,重要的是ICO項目有助於解決現實世界中的某個問題。

例如,能量飲料Silber Pfeil與梅賽德斯於2017年合作推出一個ICO項目,賣家每售出一罐Silberpfeil,將收到一個梅賽德斯AMG token。

然而,這個概念對大多數人來說並不實用。該項目無法向投資者展示潛在的長期價值,最終沒能籌集到足夠的資金進入ICO階段。

二、項目技術的安全性

也有許多項目存在可擴展性和安全性方面的技術問題。2016年推出的風投基金The Dao,短期內募集了1.6億美元以太坊資產。

由於缺乏安全性,2016年6月16日被攻擊後,該項目迅速失敗,5000萬美元以太坊資產遭受損失。

據紐約時報報道,該項目在同年5月底停止籌款前,曾有計算機科學家指出其底層代碼中的幾個漏洞並發出警告。

The Dao失敗後,越來越多的項目開始針對各類安全漏洞提供更好的解決方案,在進行ICO投資前,深入瞭解項目的安全性至關重要。

三、項目在區域上的差異

儘管數字貨幣希望創建一個全球化的貨幣體系,但ICO的成功率在不同地區會有差異。

普遍來說,ICO項目在發展中國家的成功率比發達國家要低。

Tokendata的研究分析表明,ICO項目在非洲的失敗率較高。

例如,專註於成為「非洲第一個VAS支持的、基於區塊鏈的農業項目」Tingo Coin的失敗,除團隊規模小、缺乏團隊成員驗證等原因外,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沒有大量投資者在非洲開展業務。

同時,來自非洲以外、針對農業的潛在投資者數量也很少。

總結

隨著各國政府加強對ICO的監管,ICO騙局未來或許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減少。

博鏈財經希望通過一些數據和相關案例總結ICO項目失敗的原因,幫助投資者正視ICO融資。

當然,任何投資都有一定風險,ICO也不例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