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图出自1904年一种官话罗马化标准系统,容易看出:阴平不标、阳平长符、上声锐符、去声钝符;入声字在有-h标记的同时照样用四声附加符,失、十、室、适如此舒入匹配就明显是大河北局部的分化形式。这里以大河北三字概括冀鲁官话黄河以北+北京官话。

教会已经有过ā表高调、á表升调、à表降调的习惯,当代汉语拼音方案也是这样的。疑点随之而来:标准系统可能按同种习俗反映调形,而且就存在于20世纪初北京。

艾溢芳通过整理高本汉北京话读本,注意到了20世纪初高本汉、古恒等人所描述的北京官话调值存在一些共同点与现当代主流不尽一致。按图索骥,艾文所涉典籍的相关原文节选如下。

↑高本汉自己的实验及其对古恒实验调值的引用
↑高本汉对北京话声调的实验结果需要放大截图
早在1901年,Seidel也是这样记的

共同点在于

  • 阳平除降变体结尾以外,关键点不低于阴平。古恒所记微升变体更是从头到尾高于阴平。
  • 上声的升性很明显,终点高于去声,不总是有降段记录。即使是高本汉测出的凹变体,拐点也早于30%处,可以视为升调。赵元任等在撰写湖北方言调查报告时也使用了全升号15的调形来描写国语参照系。
  • 去声具备降性,起点低于上声结尾与阴平。11在这个阶段被感知去声的可能性最大。

将不一定出现的弯头降尾打成上标下标时,则这个阶段的北京官话调值可以三度化标为:

阴平33 阳平?55? 上声213 去声31

保险起见,出于有序异质观念,需要顾虑:这个格局真正主流的时候不一定是20世纪初,也可能更早就在走向式微了。换言之,现代妈HH麻LH马LL?骂HL的格局未必没与之共存过。

有了早期调值,近当代北京话乃至大河北更多当代方言间的调值关联会更加显明。

  • 北京近代调值接近河间一带与静海。
  • 从北京近代调值改向当代途中,如果少掉改动阴平五度值这步,得出的调值会更接近沈阳话。
  • 方程观:天津话与沈阳话的单字调值之别,与冀南大部与河间一带的单字调值之别是相仿的,主要在于阴平调值是否提高为中平。
  • 北京调值新旧差异是连贯的,阴平不陡与阳平不低的非充分区别特征得到了维持,从调值空间看也无需受控于外方言。
  • 单个调在不同格局的同种渐变可能反而掩盖调值近亲关系,比如阴平在c.雄霸和c.北京分别高于在c.河间和c.沈阳。
  • 因此,假定上述这些大河北方言点的调值是同源+自源异流,比认为京津等地哪几个调值单纯靠空降,远更有实证价值和可能性。
  • 目前没有证据支持上述几种大河北方言点的调值分化始于(河北自有的阴阳去对立等)比四个共面舒声形成更早的阶段。本来,按一般的方言学方法、立足于声韵音类音变,更已经不可能认为这些方言间有巨大鸿沟。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