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錢花點辦呢?可以處置一些二手產品或者買一些二手產品,故此回收行業非常火爆。大家還有一個選擇,就是找金融,這亦是為乜金融科技在最近幾年非常火爆。有多火爆?

金融科技發展迅猛全靠“四核”驅動 財經 第1張

而內地也當之無愧,可以說是引領整個全球的金融科技發展。無論從融資的筆數、融資總金額,內地佔到了全球金融科技的50%以上。有報道分析,全球金融科技的中心,如果挑出前六個的話,有三個(長江三角洲地區、京津冀地區、粵港澳大灣區)都在內地。由此可見內地的金融科技發展,在全球都是非常領先、甚至引領整個全球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科技的發展迅猛,背後有四個驅動因素。

“需求驅動”因為有大量的社會金融需求,他們未被滿足,無論是個人、個體或者企業,大家都需要。有錢的時候,需要這個錢產生更多的價值;沒錢的時候,需要通過金融服務,來幫助自己做一些因資金缺乏而不能做的事情。因為有極其強勁的需求在,就給到了金融非常大的發展空間,在內地更是這樣。

“供給驅動”供給怎麼驅動行業發展呢?因為供給不足。傳統金融機構服務了很多大中型企業,但受限於風險也好、效率也好、意願也罷,目前服務於小微個人和小微企業的需求極少。這時候金融科技的機會就來了,因為有大量本應該被銀行等機構服務的優質客羣,尚未被金融服務所滿足,故此,他們會尋求金融科技企業的幫助。

金融科技發展迅猛全靠“四核”驅動 財經 第2張

“技術驅動”亦是非常重要的一點,今天很多互聯網公司都在開始應用人工智能的技術,應用機器學習的算法,其實很多算法都是在上世紀70年代就被創造出來,但直到最近的幾年,伴隨着數據的積累、算力的增長,才使得這些算法得以更好的部署,產生更多的價值。技術是推進整個行業發展非常重要的一個原動力。

“政策驅動”實際上互聯網金融對於金融科技一直都是有着支持和發展的聲音,包括前一段官方的發聲講到金融科技實際上是傳統金融供給側改革,它能夠很好地服務到實體經濟,這亦是國家表明了對於金融科技的態度。

正是以上四點的驅動,整個金融科技行業能夠飛躍式的發展,金融科技在推動着整個金融價值鏈的重塑。實際上,在很多產生價值的地方,科技都可以發揮它的力量,幫助整個傳統金融的業態,去產生更大的價值。

金融和科技的發展經歷了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它的初級階段。更多是技術和金融的物理上的結合,通過互聯網邊際成本低、接觸客戶更容易,接觸的用戶面更廣等優勢,把傳統金融產品和互聯網相結合,這樣方式的推動了互聯網理財、互聯網借款、互聯網保險的產生,以及很多以互聯網為介質、以互聯網代替傳統窗口銷售的方式,這是金融科技的第一階段。

伴隨着科技更深度參與到金融之中,伴隨金融和科技的化學反應,這也使得金融科技進入到2.0階段。在這一階段,通過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的方式從用戶手上收集數據,進而去了解用戶的需求和用戶的畫像。基於此,通過接觸到用戶的場景,比如消費、購物等場景,直接為用戶提供相應的金融信息服務。而提供這個服務的過程當中,也大量應用到技術,包括生物識別、包括背後有更多的雲計算的技術。而當提供這些服務,產生了數據之後,這些數據再一次反哺到算法之中,去更好的幫助企業、幫助金融科技來瞭解用戶,以此來形成一個閉環。

金融科技發展迅猛全靠“四核”驅動 財經 第3張

金融和科技的結合,可在多層面能夠更好地服務這些用戶,包括風控環節、服務環節。金融的核心是風控,故此金融的本質是風險,通過收集用戶不同維度的數據,並通過建模找到這些數據,通過用戶身上的標簽和他在金融上的行為進行關聯,以此來描述他的還款能力、識別用戶的風險。不僅要看還款能力,還要看還款意願,除此之外還會運用知識圖譜去定位用戶,分析他身邊的人。

相信個人的屬性和他朋友圈的屬性是非常接近的,如果一個人身邊都是壞人、是老賴,這個人的風險等級就會相對較高。如果一個人身邊都是優質的用戶,那他是優質用戶的可能性非常大。故此把一個人的社交關系建立一個知識圖譜,通過知識圖譜去幫助我們判斷欺詐風險,可有效社識別了用戶的風險,伴隨着用戶在金融上的表現,這個數據又可以拿回來放到我們的模型之中,再次進行建模,再次幫助我們更好的去適應整個環境,去提升風險識別效率。

黃金羅盤

通過黃金羅盤把用戶進行分類,通過對用戶的分類,可以直接線上上去部署大量的測試,通過AB測試,看不同的用戶對於不同的流程、不同按鈕顏色、不同運營方案的響應率,以及最終產生的結果。通過這樣的方式,用紅包也好、活動也好,去運營用戶。其實這背後的方法論亦是從硅谷學子回來的,像海盜法則。我們把它應用到對用戶的運營之中,這背後也應用到了大量的算法技術。我們還擁有對用戶行為的識別能力,包括擁有很強的獲客能力。

金融科技企業有自己的優勢,而這些優勢恰恰是傳統金融機構的不足。有沒有可能通過科技實力,去賦能這些傳統金融機構呢?對於普通終端的用戶來說,他們往往壓力在於融資難、融資貴,找不到這種服務。對於傳統金融機構來說,他們也遇到一個挑戰,就是獲客難、獲客貴。故此建立平臺去賦能傳統金融機構,去幫助機構獲客、做風控,幫助他們建立和終端用戶之間的聯系。通過賦能傳統金融機構,去更好的賦能終端用戶。

金融科技發展迅猛全靠“四核”驅動 財經 第4張

暢想在新未來、新經濟的情況下,未來的金融一定是無感,去中心化的,用戶可能都不知道到底是誰提供的金融服務,但是有這個服務就夠了。而且這個服務是非常智能化,在你需要它的時候它就跳出來,而且它知道你的需求是什麼。而且很多時候它都是場景化的,在你需要的時候它纔出來,它不會平時沒事就問問你,需要掙錢嗎?比如,在你瀏覽汽車網站的時候,瀏覽網頁制定下一次的旅遊方案的時候,金融服務可能就在了。更重要它是定製化的,是根據每一個人的需求,提供不同的金融方案。這背後有大量的數據積累和算法積累,無感金融一定是當你需要的時候就在那裡。

科技發展的目的是為了減輕人類生活的艱辛,而通過金融科技的手段,通過科技去賦能金融,通過金融科技賦能每一個人,幫助每一個人獲得更好的金融服務,讓金融觸手可得,最終為用戶提供無感的互聯網金融服務。(部分內容及數據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