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國祥說,他想寫炒鱔魚麵,昨晚,我竟然就夢到了我的故鄉─虎尾小鎮。因為第一次感受到炒鱔魚麵的美味,就是在虎尾。 

對一個人來說,故鄉在哪裡?有很奧妙的認定。照理說,我16歲上台北讀高中,高三那年全家搬來台北,算算在台北生活比在虎尾多了兩倍之多,可是,我總是認定我是虎尾人,之前颱風把虎尾古蹟鐵橋沖毀了,心中還一片悵然。 

為甚麼我如此認定呢?我想,因為啟發我味蕾記憶的食物,全都是從虎尾這個小鎮開始;記得,黃昏時母親騎腳踏車帶著我,去吃一碗香噴噴的切仔麵,記得青春期時,瘋狂迷上虎尾街上那攤肉圓,有一次連吃了五個肉圓,那時打了一個飽嗝的滿足感,至今還記憶猶新!〈所以初中時我是圓滾滾的,哈哈!〉 

我覺得,味蕾記憶在哪裡,故鄉就在哪裡;就像父親那一輩,民國38年來台,但他們認定的故鄉,還是幼時吃過的味道的地方。 

同為父親是大陸來的外省人、母親是生在台灣的本省人,我和國祥受母親的影響更大,最是喜愛台灣小吃。尤其,生長在台南海安路「沙卡里巴」、這個小吃精華薈萃地區的婆婆,她至今最大的生活樂趣,除了打麻將,就是和眷村鄰居媽媽出去吃小吃美食。 

每次回台南,我們就照著婆婆的美食地圖吃。上次回去,辦完公公的喪事,全家人心情都很低落,開車路經一攤古早味的杏仁茶,突然婆婆馬上叫停車,我們買了杏仁茶和油條,看到她老人家喝了熱熱的杏仁茶,「哈」的一聲的滿足感,好像稍稍減輕了她的一些傷感。果然,食物是有療癒效果,尤其是味蕾深深記憶的味道。 

台南的小吃多是一家一口味,老闆數十年就只做那道菜,客人品嘗的,是經過歲月千錘百鍊的滋味,對我們倆口子而言,在台北要是能吃到台南味,就如獲至寶,更會四處爲人家宣傳,彷彿與有榮焉,其中長春路的「阿輝炒鱔魚」就是倆口子在台北吃台南味的不二選擇。

台南口味的炒鱔魚,是倆口子再熟悉不過的味道,剛知道台北有這家店時,我們還懷疑是山寨版,嘗過之後,卻十分驚喜,醬汁是用洋蔥、胡椒粉、純米醋、糖等熬煮製作,炒的時候配上南部特有的油炸意麵與蒜頭、高麗菜、洋蔥、青蔥大火轟炒,鱔魚吃起來口感滑溜、香脆,搭配酸甜味的醬汁,不正是那個令人懷念的味道嗎? 

但還是半信半疑,那酸度與甜度似乎又不太一樣,後來回台南時,有機會見到阿輝本尊許全輝先生,才證實長春路這家的確是正宗的,由他的女兒掌店,只是為了配合台北人清淡的口味,將味道調整了一下,自此之後,我們倆口子得空就會來這裡,回味一下正港的台南滋味。 

長春路這家店不大,用餐環境精巧舒適,會上門的除了老顧客,更多人是慕美食之名而來的,不只圖個飽而已,常見來自日本、香港、大陸的遊客,用相機、手機,對上桌的每道菜大拍特拍,服務的阿姨看多了,有時還會指導人家,鱔魚要怎麼拍才好看呢。

IMGP7869 IMGP7872   

菜單除了主角炒鱔魚料理,還包括鱔魚骨藥膳湯、炒花枝、周氏蝦捲、虱目魚肚湯杏仁豆腐及杏仁茶、松村滷味、麻豆瓜子……,可以在這裡把台南知名小吃的精華,一次吃個夠,憑著這種便利,我們對老闆的用心,真可以用感激感動來形容。每次來此,我們倆口子喜歡合著點一份乾炒鱔魚意麵,再個自點喜歡的小吃,你一口我一口,慢慢的品味。 

國祥的感想//

炒鱔魚是道地的台南小吃代表之一,台南有名號的店家起碼十家以上,阿銘、阿興、阿輝、民族路、沙卡里巴等等,各家的配料的不同,有的酸一些,有的甜一些,各有愛好者。阿輝的鱔魚新鮮肉厚經大火快炒,上桌時隨著鑊氣散發的香氣十足,趁熱吃口感更是嫩脆咋舌

IMGP7881     

我愛吃魚,吃魚無頭不歡,尤其是虱目魚頭,虱目魚一定要新鮮,魚太大肉澀,魚肚油脂也太厚,吃來發膩。這裡的虱目魚重約一斤到一斤半,大小適中,所以即便魚肚肥嫩,吃起來卻鮮嫩無比,我跟秉新合吃一份魚肚湯,總很有默契的留下最好的一段給對方,不過,最後還是進我肚子了。 

魚頭則是我的專屬了,有白煮及鹹滷兩種,我喜歡後者,醬油顏色輕淡,微帶點鹹,所以不膩嘴。吃魚頭可先從鰓蓋和魚唇上的膠質下手,逐步分解魚頭的碎骨,吸餟出魚汁,分離細刺,吃掉魚肉,這樣細細品嘗,味道尤其甘美。

IMGP7876IMGP7886   

秉新的感想//

每次談起台南小吃,朋友反應不一,有些人很受不了那甜味。

我想,口味也是有時代感的,以現在大家這麼重養生,少油、少鹽、少糖,不加味精,那味道絕對是不一樣。我有一位捍衛味精的朋友說,現在菜多不加味精,難吃死了! 

像阿輝炒鱔魚以不同的區域有不同的口味,我覺得是好的,而且,現在還覺得台北的阿輝比台南的阿輝好吃。但不管在哪裡,炒鱔魚麵最誘人的就是大火淋醬炒出來的鑊氣,加上洋蔥的香氣、鱔魚的脆感,就是讓人魂縈夢牽的口味和口感。 

每次忙完,和國祥總會很有默契的想到阿輝炒鱔魚去吃一頓,點上兩碗炒鱔魚麵、魚頭〈國祥必吃〉再加烤香腸、花生糯米腸、蒸的肉圓、杏仁茶,雖然要近千元,但這裡豐儉由人,一碗旗魚酥肉飯配上魚丸湯,百來塊也很滿足。

台北市長春路89之5號1樓

 

IMGP7874IMGP7877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