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間的飛逝,我發現與朋友間談論最多的話題早已不是哪哪的東西最好吃,哪哪的東西最好玩,現在基本上聊到的都是關於金錢、選擇、未來的話題,感覺時間讓話題都一夜間都失去了青春的活力。其中經常反覆出現的詞就是理財,當我們談論理財的時候,到底在談論什麼?

抱著一種學習和好奇的態度,我拜讀了《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第一次看完的時候有一種錯過了幾百萬的感覺,會後悔為什麼沒能早點看到這本書,雖然它裡面沒有直接教我怎麼零基礎變富豪,但是帶給我一種新的角度去看待資產。

看完書後,我問了自己幾個問題:

(1)如果我中了500w,我會選擇怎麼分配?

(2)什麼是理財?是否只有有錢的時候才能理財?在資金有限的情況下,怎麼合理規劃它?

(3)我能創造的被動收入是什麼?並且怎麼去做?

不同類型的人面對這些問題有自己不同的見解,所以選擇如何管理自己的現金流其實很大程度上決定了自己是什麼樣的人,即使是收入不高的情況下,先讓自己從精神上富起來,才能更好的投資自己的時間、工作、事業乃至人生。

(一)不要為了掙錢而掙錢

書中提到了一個很有意思的詞,叫做「老鼠圈」,也就是發工資--消費--支付負債--發更多的工資--消費更大的慾望--支付更貴的負債這樣的一個怪圈,好像工資越多越不夠花,要實現財務自由的前提就是,你的被動收入要能支撐你的所有開支並且能給你帶來利潤,掙了多少錢不重要,重要的是能留下多少錢,並且能讓錢為自己掙錢。

可能會有小夥伴說,自己只是一個打工仔而已,平時上班加班已經很累了,哪有時間去關注到自己的被動收入。其實不然,每份工作都有它背後的價值(除非是純勞動力的體力活或者十分容易被替代的行業,你要想的可能是怎麼轉行了),薪水只是其中的一個方面而已,要學會看到薪水後面的東西,並且怎麼去提取出來為自己所用。至於怎麼去做,還取決於自己的見識、眼光的長遠,和你周圍的環境,與你是否願意不斷地學習和總結相關,要成為富人首先是一種態度。

(二)你所購買的「資產」,真的是「資產」嗎?

書中提到的一個觀點是「房子不是資產」,在現在這個人人都想買房的年代來說,是一把扎在心上的刀,拔出來吧,會飆血,不拔吧,會心痛。對於這個觀點我自己是這樣理解的,如果你所購買的房產,能夠以租養貸(懷念以前深圳零首付的年代),或者這套房子是用被動收入購買的,那麼是屬於你的資產。如果房子是透支了家裡的六個錢包,給自己造成了強大的經濟負擔的,則是一種 負債 。 當工資收入是自己唯一的經濟來源的時候,一旦家裡出現變故,或者自己身體出現健康方面的問題,那麼你所面臨的是一個巨大的深淵。

(三)如何理財

在知乎上有著許多關於理財的回答,下面是傳送門:

年收入 15 萬元左右的年輕人如何理財??

www.zhihu.com
圖標

理財的方式千千萬,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式最重要,而且在不同的年齡段對理財的需求不一樣,所以在理財之前,有幾點是非常重要的。

  • 問自己想要什麼

把自己想要的東西具象化,越強烈的願望越好。強而有力的目標會內驅你不斷地學習和堅持。當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的時候,多問自己不想要什麼,如果不想要這些東西,你會選擇怎麼去做才能避開不想要的東西。

  • 要學會看懂數字的能力

通俗點講就是要學習一些財務知識,首先你要搞懂,什麼是資產?什麼是負債?你的現金流是什麼?以書本為例,它裡面就是採用了一種簡單易懂的表格來幫你理清你的現金流是什麼樣子的。

富爸爸窮爸爸中不同階級人的現金流

當金錢可視化的時候,你的消費和投資將會更理性。

  • 學會自律

不自信和對理財壓力承受能力差的人,永遠不會成為「富人」,要學會管理自己 的現金流和時間,自律總會將你往好的方向去引導。

最後送上自己整理的《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的思維導圖,希望在自己未來的人生道路上,能學多點,再多一點,能有更多,更豐富的思考。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