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滿天紅燒臘》,今天回答:「這幾天總是看見燒大豬,麻皮大燒豬到底怎麼製作?」。

清明節到了,無論你身在何方,可能都會踏上回家祭祖的路。相信麻皮大燒豬很多人都知道,清明時期用它來祭祖是中國的傳統習俗。在廣東人的眼中,麻皮大燒豬的意義已經超出了美食的範疇。它暗含著對先祖的感恩、敬畏,以及人們對家族的延續、興旺的祈願。

廣東大部分的地區,都會用麻皮大燒豬來祭祖。燒豬的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西漢時代,是我國幾千年來清明祭祖的民俗,從古到今經過了二千年以來的傳承和發展,技術和配方等也在不斷的改進,逐漸形成了廣式燒味中的經典。

古法製作麻皮大燒豬的方法是怎樣的呢?通常是在深井、深爐來燒制,燒好之後然後一個個擡出來的。開始製作時,一整個幾十公斤的豬,燒臘師傅的刀工至關重要。有的製作者下刀太淺,或者切得太厚,燒豬即不能完全入味;而如果下刀太過了,又會切的太深,切穿燒豬的表皮,直接影響到外觀和燒制工藝。師傅們將燒豬醃料鹽和砂糖均勻的撒在豬肉上,並用手進行塗抹,讓豬肉充分入味,讓它自然醃製一兩個小時時間。

古法製作麻皮大燒豬的方法,燒豬要經過三次的燒制。首先木炭爐用溫火將豬皮中的水分慢慢的焙乾,燒到三四成熟(現在有很多人的製作方法直接跳過了這一步)。師傅們然後擡出燒豬,用特製的燒豬釘刷在豬皮上垂扎,扎出均勻分佈的小孔,以便於被液化的脂肪滲出,防止皮肉分離,也為了燒豬能夠起麻泡。

之後,燒臘師傅把爐溫升高到三百多度左右,看豬的大小。開始第二次的燒制。在這次的燒烤過程中,燒豬皮內的水分和油脂正在高溫之下急速膨脹。燒豬熟不熟,出爐時機的掌握就靠有經驗的師傅,他的聽覺、觀察爐溫和經驗來判斷。這個時候燒豬出爐之後在豬皮上刷上冷水,防止豬皮在下一輪燒烤中產生焦糊。

最後,降低燒爐內的溫度,再放進燒豬經過一個小時左右的燒烤,使得一整個大燒豬通紅熟透。烘烤中爆裂的小孔形成均勻分佈的芝麻小泡,賦予燒豬的表皮持久酥脆的口感。麻皮是否達到漂亮的金色,燒豬是否通體金黃,是衡量一隻麻皮燒豬是否合格的標準!

本文摘自《滿天紅燒臘》、《粵港燒臘論壇》官網。每天分享燒臘技術,請繼續關注。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在評論區發表您的見解。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