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邏輯文史姨想說一下我理解的善終的含義,那就是一切非意外的死亡均可以歸為善終的行列,那麼老死和病死也屬於善終的行列(好像老死也算是病死)。這樣一來,我們要調查江東四位都督的死因就很有意思了,首先這四位就沒有戰死沙場或者是被人毒害,那麼唯一能擊敗他們的,就是病魔和心病了。

古代的醫療條件有限,如果你沒有一個硬朗的身體就算你再才華橫溢也是白搭,所以我們能看到諸如戲志才、郭嘉、法正等人早早的就去世了。而周瑜大都督可不是《三國演義》中描述的那樣因為嫉妒諸葛亮的才能想陷害他反被活活氣死,而是以最流行的方式病死了。周家三代都很詭異,周父早逝,周瑜死於36歲,就連頗有周瑜風采的周循也早早的去世了,所以周家或者有什麼遺傳疾病也說不定。

周瑜死後魯肅背唯一重任,與小說中的那個老好人不同,歷史上的魯肅是個雷厲風行,一言不合就動手的純爺們(詳見單刀赴會懟關羽的篇章),可以說正是由於魯肅的存在,江東的基業和地盤得以很好的留存下來。或許是他事必躬親的習慣,魯肅在四十多歲時一病不起,也倒下了。

而呂蒙也和他的兩位前輩一樣,沒有戰勝病魔,早早的去世。有人說呂蒙是被孫權害死的,這種說法實在扯淡的很,但不得不說,荊州之戰著實把呂蒙脆弱的身板又折騰了一番,在得勝歸來後呂蒙便臥牀不起,也沒有能力繼續幫助孫權完成大業了。

而少年成名的陸遜著實在東吳風光了很長時間,但晚年的孫權性情大變,陸遜又不小心被卷進了太子爭鬥的圈子中,陸遜又被人誣告多管閑事。孫權得知此事後怒斥了這位已經六十多歲的「連清人」,於是老頭子瞬間抑鬱,在不甘與鬱悶中死去了。

所以總得來說四位都督都不能算作是非善終人士,只是活的時間有點短,給人一種被害死的錯覺吧。


文/邏輯文史游

你們都沒丁奉活的時間長…


江東四英傑均為當世英才,但都很可惜,周瑜早逝(36歲),魯肅早逝(46歲),呂蒙早逝(42歲),陸遜憤忿而亡(63歲),但並非題主所說無一人善終。

周瑜在演義小說當中被寫成了心胸狹窄被諸葛亮氣死的,但歷史當中則是傷重而亡,主要是由於在徵討曹仁的時候,中了一箭,古代醫療不好,創傷感染後很容易致命,據史書記載,周瑜中箭後傷情嚴重,不久後就去世了,這是去世主要原因,當然可能也和工作壓力及自身責任感有關,周瑜去世後,孫權哭泣道:「公瑾有王佐之資,然而壽命短促,我還能依賴什麼呢?」據野史說周瑜的死和功高蓋主有關,我覺得可能性不大。

魯肅是最不可能不善終的,為東吳可謂是盡心儘力,對孫權那也是畢恭畢敬。

呂蒙的去世那可謂是最讓人撲朔迷離的,尤其是影響深遠的小說,給寫成關羽附身索命,而各種野史則說是呂蒙不聽指揮擅自截殺關羽,被統治階級暗算。但毫無均無依據,據正史記載,呂蒙是感染瘟疫發病不治身亡,據孫權侍從紀錄,每當醫者給呂蒙針灸,孫權就為之難過。孫權想多看看呂蒙,又怕他太過勞碌,於是命人鑿通牆壁暗中觀看。如發現呂蒙喫下點東西,孫權就高興,對手下人有說有笑;如發現呂蒙不進飲食,孫權就長籲短嘆,夜不能寐。再說了,孫權根本沒有必要弄死呂蒙,孫權又不傻,擔個擅殺功臣的罪名。

陸遜要說結局,沒有善終估計是最有可能的,因為後期孫權多疑,與太子的矛盾漸深,在立儲的上出現很多問題,江東幾大家族紛紛被捲入其中受害,陸遜作為大家族也被捲入其中,最終鬱鬱而終。


東漢末年,三國鼎立,孫權手下的四個大都督,周瑜,魯肅,呂蒙,陸遜,為東吳做出了巨大貢獻,可以說他們都是當世英豪。但不是他們都沒有善終。

第一,周瑜,周瑜具有經天緯地之才,他指揮的赤壁之戰,是中國以少勝多的經典戰役,可以說,沒有赤壁之戰,就沒有三國鼎立。周瑜的死是因為在南郡城下曹仁的部下用弓箭射中了周瑜,當時,醫療條件不好,受感染而死,年僅36歲,他的死是東吳的一大損失。

第二,魯肅,個人認為魯肅之纔不在周瑜之下,沒有魯肅就沒有赤壁之戰,魯肅是當時孫劉聯盟的主要聯絡人,孫劉聯盟內部矛盾重重,如果沒有魯肅凱旋的話,在赤壁之戰開始前,這個聯盟就奔潰了,而且他所擁有的大局觀,也不是其他人所能比的,他總能在適當的時候給孫權提出適當的建議,讓孫權可以接受,他是病死的,他的死也是東吳的一大損失。

第三,呂蒙,呂蒙也是一代名將,他最大的功勞就是為東吳奪回了荊州,並殺死了關羽,關羽當時堪稱東吳第一戰將,呂蒙白衣渡江,祕密佔領荊州,後又偷襲關羽的後部,從而成功殺掉關羽,可謂立下了大功,有人說,是因為孫權害怕呂蒙功高蓋主,毒殺了呂蒙,也有人說是因為呂蒙感染了瘟疫,但呂蒙也是英年早逝,年僅42歲。

第四,陸遜,陸遜最大的成就就是在夷陵大敗劉備的軍隊,成功的保住了東吳,當時,陸遜只是一個不出名的將領,孫權拜陸遜為大都督用來抵抗劉備的大軍,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陸遜在夷陵大敗劉備的大軍,他逝世事63歲,他的死是因為牽扯到孫權立儲一事,受到孫權的責罵,最後鬱悶而死,他的死也是東吳的一大損失。


三國時代英雄輩出。東吳孫權麾下,有四位大都督,他們分別是周瑜,魯肅,呂蒙,陸遜這四位大都督,在對曹魏和蜀漢中屢立奇功。

一、周瑜,字公瑾,東漢末年名將,父輩都官至太尉。周郎氣質儒雅、能文能武、風流倜儻,可惜英年早逝,建安十五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周瑜足智多謀、智勇雙全,在東吳軍中的威望可能要高過孫權,是一位功高蓋主之人。孫權對周瑜雖有忌憚,但周瑜對孫家政權忠心耿耿、並無二心。

周瑜用火燒曹操的戰船,使得曹操大敗,赤壁之戰建立了蓋世奇功,為魏蜀吳三足鼎立打下了基礎。赤壁大戰後不久,一代將星周瑜就病逝了,年僅三十六歲。如果周瑜不死,三國的發展估計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二、魯肅,字子敬,漢族,東漢末年傑出的戰略家,活動家,外交家。歷史上的魯肅並不是一個老實巴交的人,魯肅是三國時少有的大戰略家,他堅定擁護孫劉聯盟。周瑜去世後,孫權令魯肅代周瑜職務領兵四千人,在當了七年大都督之後,於217年病逝於任上,享年四十六歲。

三、呂蒙。呂蒙出生寒門,原來並不被孫權看好,但在荊州問題上呂蒙主張要武力奪取,剛好符合孫權的意願,漸受重用。魯肅去世後,代守陸口,設計智取荊州。呂蒙最大的功勞就是白衣渡江,擒獲蜀國第一武將關羽,並且讓荊南四郡盡歸東吳,使東吳國土面積大增,讓孫權大喜,拜南郡太守。

不呂蒙擊敗關羽之後沒多久,也暴病而亡,年僅四十二歲。

四、陸遜,字是伯言,東吳繼周瑜、魯肅、呂蒙之後的又一奇才,年經輕輕就當上了大都督。陸遜在夷陵之戰中,火燒劉備,一戰成名孫權成帝後以陸遜為上大將軍。一把大火把劉備燒得幾乎全軍覆沒,蜀國元氣大傷,給東吳化解了天大的危機。公元245年去世,終年六十三歲,追封為昭侯。

周瑜,魯肅,呂蒙,陸遜此四人是東吳的重要大臣,合稱東吳四英傑。他們是東吳政權的股肱之臣,先後為孫吳政權多建立立下了功勛大業。


首先應該區分是《三國演義》還是真正的歷史。在《三國演義》中,極大程度的黑化了孫權,使得他的臣子的死都跟他脫不了幹係。我們就以《三國演義》來論述這幾位臣子的死。

周瑜舊瘡複發。暴病而亡。

在戰事中,因為周瑜受到了毒箭攻擊,就讓他身患重病。但在《三國演義》中,極大程度的改寫了這段歷史。周瑜想設計殺掉劉備,計謀的本身就是要以孫權的妹妹孫尚香為誘餌招劉備過來結婚,但是諸葛亮卻因事造勢,讓江東的百姓都認為劉備是真的要娶了孫尚香。這就使得孫權沒有辦法下手除掉自己的妹夫。諸葛亮並設計讓劉備全身而退。這使得所有的過錯都落在了周瑜身上,並且諸葛亮還嘲諷周瑜說,周郎設計安天下,賠了夫人又折兵,使得周瑜吐血而亡。

這種說法當然值得推敲,因為以周瑜的胸懷,還不值得因為這件事情就給氣死,也就有人理解為,因為孫權他的心胸容不下週瑜,認為周瑜害了自己的妹妹,所以就暗地裡把他給除掉。

魯肅身患重病,不治而亡。

魯肅非常識得大局,而且在關羽來單刀赴會時候,他就認為這個時候也不應該殺掉關羽,於是他就以自己為人質,保護著關於全身而退,這點讓關羽也非常的敬佩,所以就打消了伐吳的計劃,果然以後就開始針對於魏國開始徵討,對吳國完全的放心,這其中的原因,我想一大部分就是因為有魯肅在。

對於魯肅的死我想這也怪不到孫權的身上,但是還是會有人猜測,因為魯肅太過於偏向蜀國,這使的孫權容不下他,所以就把他給殺了。

呂蒙死因同樣是因為暴病而亡。

呂蒙是一個非常值得學習的典範,因為在之前周瑜在的時候他就被稱為吳下阿蒙,因為當時呂蒙的才學和智慧還非常的不出色,但是在經過他後天的學習和努力,就變得非常的聰明過人,三日不見當刮目相看,就是形容的他。呂蒙用他自己的智慧,帶領100名精兵白衣渡江佔領了荊州,並且拿住了關羽,同時頂著巨大的壓力殺掉了關羽。

依據當時的情況,所有的人都認為關羽是忠義的代表,所以沒有人去敢殺掉關羽,因為都害怕因此得罪了當時的百姓,當時的關羽已經名聲開外了,誰殺掉關羽,甚至會對自己的國家形象帶來負面的影響。因此也就有人猜測是孫權下令不許殺關羽,但是呂蒙卻殺掉了關羽,所以孫權就除掉了呂蒙。

陸遜也算是善終了,年老病死。

陸遜最出色的地方就在於他憑一己之力打敗了劉備70萬大軍,當時因為呂蒙殺掉了關羽,叛兵殺掉了張飛投降東吳,這使得所有的仇恨都投向了孫權,劉備也非常的惱怒,就親自率領舉國的兵力,前往江東徵討孫權,陸遜藉助自己的智慧,用火燒退了劉備70萬大軍。這對於孫權來說是非常大的一次功勞,因為陸遜化解掉了非常大的一場危機。

這四位出色的謀士都死於疾病,這就讓人產生猜疑,而且在《三國演義》中很大程度的去黑化了孫權,就會讓人認為所有謀士的死都認為是孫權所為。

其實我覺得不然,因為在一個領袖手下做事,如果得罪了領導就會被殺的話,那他手下可能就不會有人才再出現了。更何況,如果孫權的心胸真的有那麼狹小的話,那他也不足以統領起江東,早就該有人造反把他給殺掉了。

分析原因,我覺得還是因為環境的問題,因為孫權所處的東吳有許多的河流和海洋,氣候濕潤,這就使的疾病會更快速的去蔓延。同時,江東所處之地,周邊又有許多的鄰國,常年會有倭寇戰亂,身為東吳的謀士,可能因為過度的勞累就會身體虛弱。最終多半都是暴病而亡。

個人觀點,虛心接受批評,指正! 內容原創,歡迎轉發!評論! DD解讀/創作,喜歡就點個贊哦!

周瑜是孫策的朋友,幫助孫策打下了江山,有很大功勞,孫權後來掌權後,對周瑜是有一些忌憚的,但周瑜這個人對東吳可以說是忠心耿耿,從無二心。後任水軍大都督,可以說是掌握著東吳的絕對軍權,在赤壁之戰採用火攻攻打曹操軍隊取得勝利,後因生病病逝,卒年36歲,英年早逝。

歷史上的魯肅,可不是電視劇裏描寫的那位老實巴交,被諸葛亮一次又一次忽悠的大傻。魯肅是三國時少有的大戰略家,諸葛亮和劉備有個《隆中對》,而魯肅和吳主有個《江東對》。而後來的歷史發展表明,《隆中對》敗給了《江東對》後來在荊州和關羽問題上與孫權產生分歧,讓孫權不爽,後來因病去世;

呂蒙出生寒門,原來並不被孫權看好,後因渡江擒獲關羽,奪取荊州大部分土地,令孫權刮目相看,而後沒多久也暴病身亡,我認為孫權在暗中操作的可能性較大,要不然怎麼這麼蹊蹺。

陸遜最後一個大都督,好燒劉備軍隊,讓劉備元氣大傷無力再攻打東吳。晚年因參與立儲紛爭被孫權指責,憂鬱而死。


怎麼叫沒有善終呢?

除了陸遜確實是被孫權逼死之外,周瑜是戰爭舊傷發作去世。魯肅因病去世。呂蒙也是因疾病去世,有人認為是瘟疫,因為江東重要將領呂蒙、甘寧、蔣欽、孫皎死於同一年。


其實有各自的原因的,周瑜是被曹仁的箭傷造成傷口進裂(注意不是被諸葛亮氣死的)。

魯肅下場只是病死並不可悲

呂蒙是跟曹操一樣夢到關羽嚇死(不是變身為關羽七竅流血而死)。

陸遜是因為二宮之變被太子派無緣無故的捲入(誰叫他娶了孫策的女兒呢,被全綜陷害),然後被氣死,後來他的兒子陸抗和陸凱辯白才被孫權追謚。

總結:除了魯肅病死,其他是因為各種原因而死的。


歷史上,除了陸遜沒有善終,其他三人都是善終(病死)。


把孫權也黑得太狠了,據史料記載這幾個人都是病死的。請不要被影視所幹擾,一個志在天下的君主必須胸襟廣闊,能夠容忍部下犯錯誤,不然一個出問題殺一個,兩個出問題殺一雙,這樣的主子誰還肯為他賣命呢?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